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学苑 >> 内容

“十二五”开局起步纵横谈﹙二﹚

时间:2011-5-18 16:47:37  作者:   点击:

既说“普通话”也要说“地方话”

2011-05-03 04:07:00 来源: 山西日报

如果把全国经济看做一盘棋,作为一个宏观效益,那么各地的局部效益,必须置于宏观效益的总体调配之下,这是基础,也是前提。各地的规划必须服从于中央的战略布局,我们把这个比作普通话;同时,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还必须做到因地制宜,我们将之比作地方话。

相对于中央的部署来说,山西的工作要围绕中央的部署来开展,这是全局观念,就是普通话;而我省提出转型跨越,再造一个新山西,这就是因地制宜,是讲的地方话。相对于全省的战略规划而言,各市县的工作都必须服从服务于这个大局,这是普通话;同时,各地有各地的做法,这就是地方话。比如中央批准山西作为转型综改试验区,这是政策。具体怎么做?没有现成的东西给我们,具体工作就需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去实践。探索实践成功了,地方话就讲好了。

作为“十二五”规划开局起步之年,从开始就讲好“普通话”和“地方话”,这对于今后的工作具有定基调的作用。我们常常说,要实现全省转型跨越的宏伟目标,落实是关键。抓落实,就是要抓好每一个细节问题,抓好每一个微观的局部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讲好地方话的问题。如果我们把这样一个宏伟目标停留在会议上,停留在文件上,停留在只讲“普通话”上,那么,这个新山西是再造不出来的。

从全局来看,各地除了要积极支持省里在当地的重点工程外,各地的产业规划要围绕省里在当地的大项目,重点发展延伸产业,比如服务业,这是宏观层面做不到的,是应该地方做的事情,着力引导和完善这些产业集群,这件事做好了,普通话就讲好了。

那么,如何讲好地方话呢?我们认为重点在县域经济。县,作为一个行政区划,更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单元。所以县域经济的好坏,对于山西的转型跨越发展意义重大。所以省委、省政府把县域经济放在很高的位置。

关于这一点,省委书记袁纯清讲得十分明确:山西县情差异较大,发展县域经济关键在因地制宜形成主导产业。比如,有煤炭资源的县,要以煤炭资源整合为契机,发展煤炭的配套工业和服务业,引导资源型企业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有旅游资源的县,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农业基础好的县,要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工业基础好的县,要以县级工业园区为承载,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做到一县一区或多区。

这就是典型的地方话,这个地方话讲好了,县域经济就搞好了。

关于“普通话”和“地方话”,需要提醒两个问题:

一是照葫芦画瓢。省委说再造一个新山西,市里就说再造一个某某市,县里就说再造一个某某县,一直到村里说再造一个某某村。再造一个新山西,是一个宏观效益。条件好的地方可能翻两番三番,条件不好的地方可能翻得小一些。硬性强求,生搬硬套,是不合实际的,就是没有讲好地方话。

二是跟风。看到人家干什么,自己也干什么,盲目攀比、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所以要加强市与县、县与县之间的产业合作,搞好规划衔接,错位发展,互补发展,避免恶性竞争。在整体布局上,要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在具体项目上,则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持续推动。

 

(网络编辑:贺立辉)

网络编辑: 来源: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本类固顶
  • 没有
  • 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www.sxllmj.org.cn)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传真:0358-8223098 电话:0358-8223098 吕梁民进邮箱:mjllsw@163.com
  • 吕梁市市委大院 邮编:033000 晋ICP备10006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