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9日13:46 来源:《山西日报》
编者按:
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宣传党在山西带领人民进行的英勇奋斗和付出的巨大牺牲,宣传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光辉业绩,宣传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励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坚定理想信念,锐意开拓进取,全力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实现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目标,本报全文发表由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撰写的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大事记述,以满足广大读者对党史学习的需要。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声援北京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掀起轰轰烈烈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5月7日,山西大学、省立第一中学等11所大中学校学生2000余人在太原中山公园集会,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随后,全省各地陆续掀起了声援北京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
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 1921年春,高君宇受北京共产党组织负责人李大钊的派遣回到山西,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5月1日,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成立,负责人王振翼。1922年9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贺昌任书记。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为山西党组织的建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
中共太原支部成立 1924年5月,中共北京区委员会委员长李大钊派高君宇赴晋建党,在太原省立一中组建了中共太原支部,李毓棠、张叔平、傅懋恭(彭真)先后任书记。中共太原支部的建立在山西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山西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党的领导,揭开了山西历史的崭新篇章。
反对阎锡山强征房税的斗争 1925年5月18日,在太原党、团组织的领导下,山西省学生联合会组织数千名大中学校学生掀起声势浩大的反对阎锡山强征房税的斗争,迫使阎锡山取消房税。随后,省立国民师范学生在纪秀川、薄书存 (薄一波)等人的领导下,开展了驱逐反动校长、争取民主的斗争,取得了胜利。1925年12月,组建国师党支部,薄一波任支部书记。国民师范成为继山西省立一中之后太原党、团组织开展革命活动的又一个重要阵地。
中共太原地委成立 1925年11月,中共北方区委决定将中共太原支部改为特别支部,崔锄人任书记。12月,中共北方区委决定撤销中共太原特别支部,成立中共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崔锄人任书记,王鸿钧任组织部长,周玉麟任宣传部长。
中共山西省委成立 1927年5月,中共山西省委成立,书记颜昌杰,组织部长崔锄人,宣传部长王鸿钧,省委下辖太原、汾阳、榆次、临汾、晋城5个地方执行委员会。此时,全省30多个县建立了党组织,党员人数发展到1000余人。中共山西省委成立后不久,全省的革命形势急剧恶化,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山西党组织遭到阎锡山反动当局和国民党清党委员会的双重镇压。7月,中共山西省委改为中共山西临时省委,王鸿钧为代书记,薄一波等为临时省委委员。
山西党组织在逆境中坚持斗争 大革命失败后,阎锡山当局和国民党山西清党委员会在全省大肆实行白色恐怖,血腥镇压共产党人,山西党组织进入了极端困难的时期。在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山西省级领导机关多次遭到破坏,数次改组易名,十几次更迭主要领导人。他们在逆境中坚持战斗,保住党在山西的革命火种。省级领导成员王瀛、邓国栋、周玉麟、汪铭、刘天章、谷雄一、阴凯卿、王伯唐等壮烈牺牲。
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成立 1931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成立,这是由中共山西特委直接组建的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游击队成立后,在汾阳、中阳、离石、孝义等县创建了游击根据地。8月,山西当局调动1万余人的军队向游击根据地 “围剿”。晋西游击队经过艰苦战斗,渡河入陕,与刘志丹领导的南梁游击队会合,开始了创建陕甘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成立 1931年7月,中共山西特委在驻平定的高桂滋部发动武装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军长赫光,政委谷雄一。红二十四军成立后在晋冀交界的阜平一带建立根据地,建立了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这是党在北方地区建立最早的县苏维埃政权。8月,红二十四军遭到敌人的 “围剿”,付出较大牺牲,余部辗转渡河,开赴陕北,编入陕北红军。
红军东征 1936年2月,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组成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在毛泽东、彭德怀的率领下,渡河东征进入山西。从2月20日到5月5日,东征红军在山西历时75天,转战50余县,歼敌7个团,俘敌4000余人,扩充红军8000余人,筹款30余万元,在中阳和襄陵成立了两个县苏维埃临时政府,在石楼、永和、中阳、隰县等县的一些区、镇、乡、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红军东征虽然暂时未能实现创建山西抗日根据地、东出河北直接对日作战的目的,但在军事上沉重地打击了蒋阎军队,保卫和巩固了陕甘根据地;在政治上宣传了共产党团结一致、抗日救国的主张,发动了群众,建立了党的组织,扩大了革命队伍。同时,促进了山西当局政治态度的变化,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条件。红军东征期间,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红二十八军军长刘志丹在中阳县三交镇指挥作战中壮烈牺牲。
晋西会议召开 红军东征期间的1936年3月20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孝义县大麦郊 (今交口县)、隰县石口和石楼县罗村、四江村连续召开扩大会议,史称晋西会议。会议传达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决议,讨论政治、军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会议决定: “争取迅速对日作战为党与红军的重要任务”。这是中共中央在山西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成立 1936年9月,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成立。10月,薄一波受阎锡山之邀并经中共中央北方局批准回到山西。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组成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薄一波任书记,到山西开展上层统一战线和抗日救亡工作。薄一波等接办并改组了牺盟会。牺盟会名义上是阎锡山的官办组织,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山西特殊形式抗日统一战线群众团体组织。
中共中央北方局移驻山西 1937年7月28日,刘少奇和朱瑞由延安到达太原,组成中共中央北方局新的领导机构,书记刘少奇,副书记杨尚昆,委员有彭真、高文华、朱瑞。到达太原的还有林枫、王世英等。此后,杨尚昆、彭德怀 (代理)、邓小平 (代理)先后担任书记。北方局机关先后移驻临汾、孝义、武乡、辽县 (今左权县)等地,以山西为中心领导华北地区党的工作和抗日斗争。
组建山西新军 全面抗战开始后,薄一波建议阎锡山组建了山西新军,这支部队名义上属于阎锡山晋军建制,实际上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1937年8月1日,组建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总队,薄一波任政治委员。从8月到10月,又相继组建了决死第二总队、第三总队、第四总队。以后,决死队发展到4个纵队。到1939年,山西新军发展到9个师旅级单位,总计50个团,兵力最多时达7万余人。主力部队转战于晋东南、晋西南和晋西北地区,配合八路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40年后编入八路军战斗序列。
八路军开赴山西抗日前线 1937年8月至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三个师主力分别从陕西韩城县芝川镇、富平县庄里镇渡河入晋,开赴山西抗日前线。
周恩来赴山西与阎锡山商谈合作抗日 1937年9月5日,周恩来、彭德怀、左权、徐向前、程子华等由西安抵达太原,与阎锡山商谈八路军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对日作战等问题。
八路军总部移驻山西 1937年9月,朱德率八路军总部机关入晋,此后,在晋东北、晋西南、晋东南转战17个县,行程2000余公里,直到1939年秋冬才相对安定下来。潞城县北村,武乡县砖壁、王家峪,辽县武军寺和麻田,先后成为八路军总部的驻扎地。中共中央北方局与八路军总部汇合在一起。
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成立 1937年9月20日,全国第一个国共公开合作的抗日统一战线组织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成立,续范亭任主任委员。中共和八路军代表有邓小平、彭雪枫、程子华、南汉宸。战动总会活动地区主要在晋北和绥察,在动员、组织和武装群众,配合八路军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一一五师在灵丘县平型关设伏,歼灭日军1000余人。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抗日战场上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 “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党组织分区设置 1937年10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在山西分4个区域设置党组织。在晋东北组建以赵振声为书记的中共晋察冀省委,在晋西北组建以赵秉彝为书记的中共晋西北省委,在晋东南组建以李菁玉 (不久后为李雪峰)为书记的中共冀豫晋省委,以张友清为书记的中共山西省委 (同时撤销中共山西工委)在太原失守前转移到临汾,负责晋西南党的工作。1938年2月成立的中共晋西省委和中共山西省委于5月组成中共晋西南省委。随着抗日根据地局面的发展,先后成立了中共晋察冀分局,后为中共北方分局,书记彭真;成立了中共晋西南区党委、中共晋西北区党委,合并组成中共晋西区党委,书记林枫,以后又成立了中共晋绥分局,书记关向应、副书记林枫;成立了中共太行分局,书记邓小平,副书记李大章。
忻口战役 1937年10月中下旬,国共两党军队联合对日军展开忻口战役,歼灭日军2万余人。国民党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第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麒、独立第五旅旅长郑廷珍壮烈牺牲。忻口战役是抗战以来国共两党军队在华北正面战场联合抗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国共两军合作抗战的范例。为配合国民党军队正面作战,八路军在敌之侧翼和后方,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队的作战。10月19日,八路军一二九师七六九团夜袭代县阳明堡日军飞机场,炸毁敌机24架,沉重打击了日军的空中力量,有力地支援了忻口战役。
八路军实施第一次战略展开 1937年11月,太原失守以后,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基本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导地位。随之,八路军开始实施第一次战略展开。一一五师除一部继续创建晋察冀根据地外,主力南下,创建以吕梁山脉为依托的晋西南抗日根据地,一二○师继续创建以管涔山脉为依托的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一二九师及一一五师三四四旅依托太行、太岳山脉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 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成立,宋劭文任主任,这是敌后第一个省级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1月,山西省第二游击区行署成立,随后改称晋西北行政公署,续范亭任主任。1943年11月,晋西北行政公署更名为晋绥边区行政公署。1940年8月,冀南太行太岳联合办事处成立,杨秀峰任主任,薄一波、戎伍胜任副主任。1941年7月,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在辽县桐峪镇召开,成立了晋冀鲁豫边区政府。
神头岭、响堂铺伏击战 1938年3月16日,八路军一二九师以3个团的兵力埋伏于潞城与黎城之间的神头岭,歼灭日军1500余人。3月31日,一二九师七六九团、七七一团在东阳关与涉县之间的响堂铺设伏,烧毁敌汽车180辆,毙伤日军400余人。
晋西北军民粉碎日军五路围攻 1938年3月上旬至4月上旬,贺龙指挥第一二○师和抗日军民粉碎日军对晋西北地区的5路围攻,歼敌1500余人,毁敌汽车14辆,一举收复岢岚、五寨、保德、河曲、偏关、神池、宁武7座县城,从而奠定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基础。
晋东南军民粉碎日军九路围攻 1938年4月上旬,日军集中兵力3万余人,分9路向晋东南地区的八路军和国民党军大举围攻。4月16日,在刘伯承指挥下,第一二九师主力在武乡县长乐村夹击入侵武乡之敌,歼敌2200余人,其他各路日军被迫撤退。在这次战斗中,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七七二团团长叶成焕光荣殉国。长乐村战斗的胜利,对粉碎日军九路围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到4月27日,晋东南军民彻底粉碎了日军的九路围攻。此次作战历时23天,歼敌4000余人,收复武乡等18座县城,为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八路军向华北敌后实施第二次战略展开 1938年4月至5月,八路军三个师各抽调一部,由山西向冀东、冀南、冀鲁边、冀热察、绥远大青山扩展,实施第二次战略展开。到10月,不仅成功开辟了平原抗日根据地,而且使山区根据地与平原根据地相互依托、相互策应。
白求恩率医疗队到晋东北 1938年6月中旬,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胸外科专家诺尔曼·白求恩率加拿大和美国医疗队来华支援抗日战争,由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在五台县松岩口村创办军区医院。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在河北省唐县以身殉职。
晋察冀军民粉碎日军25路围攻 1938年9月20日至11月7日,华北日军调集5万余兵力,分25路围攻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察冀军区部队以及地方武装对合围的敌人进行了有力的反击。此次反围攻作战历时48天,毙伤日伪军5900余名,缴获大量武器和物资,敌指挥官清九赖大佐、大队长田原、联队长正亚大佐和清小善代美等被击毙。
八路军向华北敌后实施第三次战略展开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以后,根据中共中央 “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八路军实施第三次战略展开,分别向冀中、冀南和山东进军,扩大根据地,开辟了广阔的华北敌后战场,随着抗战局面的发展,形成了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和山东四大敌后抗日根据地。
和平解决十二月事变 1939年12月,阎锡山旧军首先在晋西发动了向山西新军、八路军、牺盟会、抗日民主政府进攻的十二月事变,进而扩展到晋东南、晋西北,致使这些地区的党组织、抗日政权、抗日团体、山西新军和地方抗日部队遭到很大损失。为了打击反共顽固派,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八路军和山西新军发动了反顽斗争,打退了顽军的进攻。1940年1月,中共中央派代表与阎锡山谈判,使事件得以和平解决。
黎城会议 1940年4月11日至26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在黎城县召开太行、太岳、冀南地区军政委员会高级干部会议。彭德怀、杨尚昆、邓小平、李雪峰、薄一波等出席会议。会议提出建党、建军、建政的三大任务。从此,根据地进入全面建设时期。
李林壮烈牺牲 1940年4月,第一二○师独立六支队骑兵营教导员、晋西北第十一专署秘书主任李林,为掩护地委、专署机关人员突围,在平鲁县东太平村壮烈殉国。李林幼年侨居印度尼西亚,1929年回国,193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百团大战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集中105个团约20余万兵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山西是百团大战的主战场。百团大战历时三个多月,共作战1824次,毙伤日伪军2.5万余人,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力量,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黄崖洞保卫战 1941年11月,武乡、辽县的日军进攻黄崖洞八路军兵工厂。在彭德怀和左权的部署指挥下,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和一二九师4个团发起黄崖洞保卫战。八路军以不及1500人抗击了5000多敌人的进攻,歼敌2000多人,创造了敌我伤亡5.3∶1的光辉战例。
开展减租减息、大生产、整风运动 从1942年起,山西各抗日根据地普遍深入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开展救灾渡荒生产运动,到1944年大生产运动掀起高潮;开展整风运动,加强党的建设。减租减息、大生产、整风运动为战胜严重困难,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和思想基础。
左权将军殉国 1942年5月25日, “扫荡”太行根据地的日军万余人对辽县姚门口、南艾铺、十字岭等地进行 “铁壁合围”,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率部在十字岭突围中中弹牺牲。为了纪念左权,经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批准,1942年8月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沁源围困战 1942年10月,日军侵占沁源后,沁源军民对日军实施了围困战,将日军据点和交通要道周围20多个村镇的1.6万多人转移到深山密林,把日军围困在一个 “没有人民的世界”。与此同时,八路军和游击队、民兵对日军展开了广泛的游击战。1945年4月11日,困守沁源的日军被迫撤离,历时两年半的围困战取得胜利。
晋西北 “挤敌人” 1943年,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军民根据毛泽东 “把敌人挤出去”的指示,开展了“挤敌人”斗争。2月至7月,晋绥第八分区抗日军民采取军事打击,发动群众开展反汉奸、反 “维持会”斗争,并采取迁移据点附近居民的方式,对交城岔口、芝兰敌据点进行了围困,日军狼狈逃窜。第六分区抗日军民从1943年12月到1944年4月围困忻县蒲阁寨敌据点取得了胜利。
歼灭日军 “战地观战团” 1943年10月至11月,日军对太岳区实行 “铁滚大扫荡”。10月24日,太岳二分区司令员王近山指挥第十六团,在洪洞县韩略村临屯公路边伏击日军华北 “战地观战团”,炸毁汽车13辆,击毙该团军官120余人及护送部队60余人,内有旅团长服部直臣少将和6个联队长。
推广张初元劳武结合经验 1943年,宁武县新屯堡村农会秘书兼民兵分队长张初元,组织劳力和武力结合,变工互助,一边生产,一边打击敌人。1944年1月,晋绥边区召开第三届群英会,张初元被授于特等英雄称号。会议号召边区人民学习张初元,推广劳武结合的经验。之后,全边区掀起了学习张初元劳武结合运动。
李顺达创办劳动互助组 1943年2月,平顺县西沟村党支部书记、民兵大队长李顺达响应党中央 “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的号召,创办了太行区最早的劳动互助组,被誉为 “边区农民的方向”。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从1945年开始,山西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先后掀起了对日春、夏季攻势作战,收复了日伪军占据的大量据点。到8月底,八路军解放了山西近40座县城,全省已有60%以上的地区获得解放。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字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在日军侵晋期间,山西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伤亡。据不完全统计,山西全省人口在抗战期间直接伤亡79.6万多人,间接伤亡196.7万多人,共计伤亡276.3万多人。造成惨重的社会和居民财产损失,其中仅居民房屋损失就有910.63万间。
在八年抗战中,山西作为华北敌后抗战的战略支点、指挥中心和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广大军民先后进行了70余次较大规模的战役战斗,歼灭日军近7万人,占侵略华北日军总数的1/3强。
上党战役 1945年9月至10月,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太行、太岳和冀南3个野战纵队发起上党战役,反击国民党军队向上党解放区的进攻,取得重大胜利,歼敌3.5万余人,解放县城6座。上党战役是解放区军民抗战胜利后取得的第一个自卫反击战的胜利,保卫了抗战胜利果实,配合了毛泽东在重庆同蒋介石的谈判斗争。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从1946年下半年到1947年底,山西各解放区先后贯彻中共中央 《五四指示》和 《中国土地法大纲》精神,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实现了 “耕者有其田”。
晋北战役 1946年6月15日至8月15日,晋北野战军发起晋北战役,歼敌8000余人,收复朔县、崞县、五台、原平等10座县城及部分村镇,控制了黄寨以北至大同300余公里的铁路。7月31日至9月16日,晋绥、晋察冀部队发起大同、集宁战役,歼敌1.2万余人。
闻夏战役 1946年7月13日至22日,太岳军区部队发动闻喜、夏县战役,历时10余天,歼敌5000余人。
正太铁路寿阳至榆次段破击战 1946年8月3日至9日,太行军区部队发起正太铁路寿阳至榆次段破击战,歼敌1.3万余人,控制铁路40余公里。
同蒲铁路中段战役 1946年8月14日至9月1日,太岳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展开同蒲铁路中段战役,歼敌1.2万余人,攻克洪洞、赵城等5座县城,控制铁路130余公里。太岳和吕梁两区联成一片。
临浮战役 1946年9月22日至24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发起临浮战役。在临汾、浮山交界的官雀村一带,歼灭号称 “天下第一军”的胡宗南整编第一师第一旅共4500余人,生俘中将旅长黄正诚、少将参谋长戴涛。
吕梁战役 1946年11月22日至1947年1月1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晋绥野战军第二纵队发起吕梁战役,攻克中阳、石楼、永和、大宁、隰县、蒲县等县城,歼敌1万余人。
汾孝战役 1947年1月7日至29日,晋绥野战军第二纵队与太岳纵队一部在平遥、介休、汾阳、孝义一带发起汾孝战役,歼敌1.1万余人。
刘胡兰英勇就义 1947年1月12日,阎军七十二师二十五团一营和地主武装复仇队包围了文水县云周西村,年仅15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与6名村干部被捕牺牲。1947年3月26日毛泽东为刘胡兰题词: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中央后方委员会移驻晋西北 1947年3月下旬,叶剑英、杨尚昆等率中央后方委员会及中央军委大部分工作人员东渡黄河,转移到晋绥边区临县双塔村,统筹后方工作。
刘少奇、朱德率中央工作委员会路经山西 1947年4月1日至26日,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路经山西离石、临县、兴县、静乐、宁武、崞县、五台等县到达河北省阜平县。
晋南反攻战役 1947年4月4日至5月上旬,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太岳军区部队发起晋南反攻战役,共歼敌2.2万余人,晋南地区除临汾、安邑、运城外全获解放,吕梁、太岳解放区连成一片。
正太战役 1947年4月9日至5月上旬,晋察冀部队发起正太战役,歼敌3.5万余人,攻克盂县、平定、寿阳等7座县城和阳泉工矿区,控制了正太铁路150余公里,太行、冀晋解放区连成一片。
刘邓大军南下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四个纵队12万余人,突破黄河天险,挺进鲁西南,由此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太行区党委书记李雪峰带领8万民工和大批干部跟随南下,支援大军作战和开辟新解放区的工作。
陈谢集团挺进豫西 1947年8月23日,陈赓、谢富治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第九纵队和第三十八军共8万余人强渡黄河,挺进豫西,转战豫陕鄂边地区。太岳区组织20多个民兵野战连跟随陈谢集团远征作战。
攻克运城 1947年12月17日至28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八纵队、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吕梁军区独三旅、太岳军区二、三军分区的4个团发起运城战役,歼敌1.3万余人,运城获得解放。
临汾战役 1948年3月7日至5月17日,徐向前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八纵队、第十三纵队及太岳军区、吕梁军区各一部发起临汾战役,歼敌2.5万余人,临汾获得解放。至此,晋南全境解放。临汾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攻坚战史上典型的范例。在临汾战役中,第八纵队第二十二旅旅长王墉壮烈牺牲。
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路经山西 1948年3月23日至4月10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由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向河北平山县西柏坡转移时路经山西。3月23日,到达临县寨则山村,26日,到达晋绥边区领导机关兴县蔡家崖。4月1日,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讲话,4月2日,毛泽东对 《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4月4日,毛泽东一行离开兴县,经岢岚、五寨、神池、宁武、朔县、山阴、代县、繁峙、五台山,于4月10日赴河北阜平。
晋中战役 1948年6月18日至7月21日,徐向前、周士弟指挥华北军区第一兵团第八纵队、第十三纵队和太行、太岳、晋绥、北岳军区部队共6万余兵力发起晋中战役,歼敌10万余人,解放县城14座,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辉煌战果。
太原战役 从 1948年10月5日开始,人民解放军先后在徐向前、彭德怀的指挥下发起太原战役。经过太原外围战、发动政治攻势和总攻太原三个阶段,1949年4月 24日,太原获得解放。太原战役历时6个多月,共歼敌13.5万余人,俘国民党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孙楚、第二兵团司令官王靖国等。太原的解放宣告了阎锡山在山西长达38年的反动统治结束。
大同和平解放 1948年11月,北岳军区组成北岳地方兵团共1万余人,开始围困大同。期间,解放军掀起强大政治攻势,对大同守敌指挥官做了大量争取工作。1949年5月1日,大同守敌接受改编,解放军进入大同。至此,山西全境解放。
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成立 1949年8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发布调整行政区划的通令,决定恢复山西省建制。9月1日,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省军区宣告成立。程子华任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山西作为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重要战略基地,是全国解放战争的前进阵地、重要兵源基地、后勤保障基地和干部输出基地。有30多万翻身农民参军参战,数十万民工随军支援内外线作战,2万多名干部北上、西进、南下,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和新区建设。
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叶剑英、左权、邓小平、杨尚昆、彭真、刘伯承、贺龙、关向应、罗荣桓、聂荣臻、徐向前、薄一波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山西都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党和军队众多领导人和高级将领在三晋大地运筹帷幄,挥师决战。初步统计,在建国后1955年至1965年授衔的将帅中,10大元帅的全部、10位大将中的9位、57位上将中的42位、177位中将中的103位、1360位少将中的838位,共1002名开国将帅都曾在山西工作战斗过。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建国后的抗美援朝战争,山西籍的在册革命烈士有105835人。
(网络编辑:贺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