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不忘合作初心 继续携手前进 >> 先进典型 >> 内容

在纪念华罗庚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0-11-16  作者:佚名   点击:

在纪念华罗庚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纪念华罗庚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发言摘编)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钱运录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纪念华罗庚同志诞辰100周年,缅怀他的生平业绩和卓越贡献,学习他的崇高品德,表达对他的无尽追思。  

  华罗庚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民主同盟卓越领导人,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同志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初中毕业后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后又不幸身患伤寒致使左腿残疾,但他在逆境中奋发努力,刻苦自学数学,青年时代就在数学研究领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1931年到清华大学工作。1936年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深造。1938年回国任昆明西南联大教授。1946年赴美国,先后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伊利诺伊大学终身教授。1950年,他毅然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怀抱,把全部精力投入新中国科学事业、特别是数学研究事业中。华罗庚同志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院士)、学部副主任,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学会副主席等职。1985年6月12日,他应邀在日本东京作学术报告,因心脏病突发倒在讲台上,不幸逝世。华罗庚同志的精神和事迹感染、激励和鞭策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努力学习,献身科学,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努力奋斗。2009年,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华罗庚同志是我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一生留下200多篇学术论文和专著,有的已经成为20世纪数学的经典著作,其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和“华——王(元)方法”等。由于在科学研究上的卓越成就,华罗庚同志先后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他的名字已经载入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史册。 

  华罗庚同志是我国最早把数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并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他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了以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质量为内容的“优选法”以及处理生产组织与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并亲自组织和领导了“双法”的普及推广活动,足迹遍及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双法”的推广不仅为节约能源、增加产量、降低消耗、缩短工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还培养了一支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科普队伍。毛泽东同志对他这一创新给予高度评价,1964年和1965年两次写信祝贺和勉励他“壮志凌云,可喜可贺”,“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 

  华罗庚同志是从爱国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早年,他曾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新中国的诞生,更加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他曾写道:“不经过黑暗的人,不知道光明的可贵;不经过严冬酷寒的人,不知道春日的可亲”。新旧社会的强烈对比,使他更加坚定了跟共产党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强大信念。他不断加强学习,强烈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尽管在以后的经历中遇到许多困难和曲折,但他始终没有动摇对党的信念和追求。1979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的宿愿。他把入党作为自己前进道路上的新起点,以“横刀哪顾头颅白,跃马紧傍青壮人,不负党员名”自励,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奋不顾身地工作在科研第一线。 

  华罗庚同志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是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他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为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1951年,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历任民盟中央常委、副主席。他始终牢记参政党的历史使命,积极参加民盟的各种活动,团结带领广大民盟成员,为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开创民盟工作的新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985年4月,他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积极参加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各项活动,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献计出力。他利用自身广泛的国际影响,在华裔知识分子中开展大统一、大团结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科学文化交流。 

  华罗庚同志离开我们已经25年了。他的一生是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一生,是赤诚对党、科教报国的一生,是光荣的、战斗的、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奉献给科学事业,奉献给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宏伟大业,给我国和世界科学文化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为我国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树立了时代的楷模,为青少年一代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他崇高的品德和奋进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传承,他未竟的事业,需要我们继续为之奋斗。 

  我们要学习华罗庚同志为国分忧、为民尽责的坚定信念。华罗庚同志常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自己祖国的”。作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他完全可以在国外享受优越的科研条件和丰厚的待遇。但是只要祖国需要,他就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把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热爱有机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融入到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懈奋斗之中。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工作在我国科技事业最前沿,常年奋战在为劳动人民服务的生产第一线,不愧为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他坚持运用科学、求实、创新的理念指导科学理论研究,牢牢把握科技工作的正确方向。他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到领导和组织人民政协和民盟的各项工作中,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是贯穿华罗庚同志一生的不懈追求。  

  我们要学习华罗庚同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敬业精神。“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这是华罗庚同志因病致残后的呐喊,更是他敢于与命运搏斗的誓言。他身残志坚,刻苦钻研,百折不挠,率先提出了许多富于创造性、前瞻性的重要学术思想,解决了许多关键性难题,为我国数学研究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不管世间风云如何变幻,不管条件如何艰难困苦,他对科学研究的痴迷没有改变,“醉心于科技创新”的信仰没有改变,“重上前线,再试宝刀”的干劲没有改变,历经种种劫难不折其志,经受重重考验不悔其行。即使到了晚年,他在学术界的声望和地位已经很高,但仍然手不释卷,勤奋研究,组织带领一批又一批青年科学家勇攀科技新高峰。病重住院期间,他仍继续坚持工作,鞠躬尽瘁,直至倒在学术报告的讲坛上,用行动实践了自己“最大的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的追求。在逆境中自强不息,在磨难中顽强拼搏,是贯穿华罗庚同志一生的伟大精神。 

  我们要学习华罗庚同志甘当人梯、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华罗庚同志曾说过:“人有两个肩膀,我要让双肩都发挥作用。一肩挑起‘送货上门’的担子,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送到工农群众中去;一肩当作‘人梯’,让年轻一代搭着我的肩膀攀登科学的更高一层山峰。”这是他作为优秀教育家的心声,也是他多年来孜孜不倦为国家和人民甘当伯乐、培育英才的真实写照。为了新中国科学事业的进步,他不计个人名利,从无门户之见,不遗余力地提携后进、培养人才,亲自指导和培养了陈景润、王元、陆启铿、万哲先等一大批数学研究事业的接班人。他亲自撰写科学通俗读物,引导青少年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向科学进军,以使我国科学研究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为培养人才甘当人梯,为青少年一代无私奉献,是贯穿华罗庚同志一生的崇高风范。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今天,我们纪念华罗庚同志,就是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继承以华罗庚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计算机事业的创始人

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方 新

  华罗庚同志是当代杰出的数学家,在诸多领域做出了卓越成果。他是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创导者与开拓者之一,为中国计算机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倡导应用数学,最早把数学理论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他致力于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他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蜚声中外,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早在上世纪40年代西南联大时期,华罗庚先生对发展中国数学事业就有宏伟构想的蓝图,其中包括三部分:纯粹数学、应用数学和计算技术(含计算数学和计算机)。这在当时世界各国数学家中,能以全局整体视野去构想发展本国数学事业的实属罕见。从上世纪50年代起,华罗庚开始实施他曾经构想的发展蓝图,后人称为华罗庚在中国发展数学事业的三部曲。 

  华罗庚先生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创立人。数学研究所1952年宣布正式成立,华罗庚出任数学所首任所长。他的办所方针是兼容并蓄,无门户之别,且眼光远大,建所之初,他就强调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他亲自领导了“数论导引”、“哥德巴赫猜想”两个讨论班,并是数论研究团队的领军人物。除了他自己的三角和估计与《堆垒素数论》等重要贡献外,华罗庚还对中国数论研究的方向与具体问题以及长期研究的后备人才的培养等均做出了重要的部署。同时他组织了一批年轻的数学家冲击“哥德巴赫猜想”这个世界难题,并取得了重要进展,家喻户晓的陈景润、王元等都是在他的培养下成为世界著名数学家。 

  华罗庚先生是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的创立人。1979年上半年将原数学研究所分为数学、应用数学及系统科学三个研究所之议酝酿成熟。经过1977—1978年进行的全国学科规划讨论,最终实现了他为我国数学科学在中科院内完整的体系作出建树的夙愿。 

  华罗庚同志同时也是新中国计算机科学的创始人,为中国计算机事业做了重要贡献。他极具战略远见,是我国最早主张研制电子计算机的科学家之一。作为我国计算机科学的开拓者,早在1952年,他就在数学所成立了计算机研制小组并就发展计算机上书党中央。1956年,他亲自领导了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创办与筹建。作为计算技术规划组组长,华罗庚先生力排众议,提出“先集中,后分散,研制计算机要立足自力更生”的原则,该原则对中国计算机研究事业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与影响。这次规划为我国计算机事业奠定了快速发展的基础。 

  华罗庚先生教书育人胸怀远大,誓建中国的“通天塔”。华罗庚先生1958年任中国科技大学应用数学系首任主任,1963年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他倡导“一条龙”教学法,即将基础课统一讲授,而不分科教授,并亲自写出讲义给本科生讲授,为国家培育了大批杰出人才。他鼓励年青人,做学问要勇于和强者较量,他主张“弄斧必到班门”,只有和强者较量才能增长见识和做出高水平成果。另一方面,他又强烈主张不迷信别人,要有自主创新精神。 

  华罗庚先生曾出任中科院的领导职务,为规划中国科技蓝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于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并任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1977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8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主席团委员,参与了中国科学院各个层次的领导工作。 

  由于华罗庚在科学研究上的卓越成就,1984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先后被授予多个国家科学院院士或荣誉博士学位。2009年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他的名字已载入国际著名科学家史册。华罗庚先生是中国科学院的骄傲,是我国科学界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始终不渝的爱国情

民盟中央副主席李重庵

  华罗庚同志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蜚声中外的数学家,他的名字已经载入国际著名数学家的史册。华罗庚同志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民盟的骄傲。 

  华老早年曾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是李公朴、闻一多烈士的挚友。新中国诞生时,他在美国有终身教职,待遇优厚,但他“怀着中国人应当站起来的心情”,毅然冲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的怀抱。在回国途中,他写了一封《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说:“受了同胞们的血汗栽培,成为人材之后,不为他们服务,这如何可以谓之公平?如何可以谓之合理?”并呼吁“为了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他的爱国举动,影响了许许多多在海外的知识分子。 

  华老常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自己的祖国的。”他晚年说要在数学方面做好两件事:一是继续从事理论方面的研究,二是继续把数学应用于实践,为发展国民经济服务。有人问他两者以何为主,他果断地说:那要看实际的需要。他说:“一滴水投进大海的时候,它就会发现要求变了,不再局限于如何不使自己干涸的问题,而是服从沧海的要求了!”他爱国不怕险、纯真赤子心,我们学习他坚贞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今天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我们要学习华老为科学献身、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奋斗不息的精神。华老以他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在国际数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他在理论数学上取得的累累硕果,是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通过他“非常人可及”的刻苦和勤奋,努力得来的。在应用数学领域,华老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让数学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20多年的时间里,华老拖着残腿走过了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双法”也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毛泽东同志曾经勉励华老“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华老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不断鞭策自己前进。在病魔的威胁面前,他仍然东奔西跑,坚持研究和工作,甚至把病床当成了工作室。华老实践了自己“最大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的誓言,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我们要学习华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念。作为经历过新旧两个不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华老把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和对党的热爱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对中国共产党怀有浓厚的感情。华老对党的信念始终不渝,即使在十年动乱期间都不曾动摇。1979年,在中共中央的亲切关怀下,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以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更加忘我地工作,努力实现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 

  华罗庚同志一直把民盟看成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文教科技界知识分子更好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作用的组织。他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为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他长期担任民盟的领导工作,团结和号召广大盟员,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做党的助手和诤友,为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每到一处,他都尽力在繁忙的科研、社会活动之余,抽出时间与盟员同志座谈。他还利用出国访问的机会,广交朋友,在华裔知识分子中从事大统一、大团结的工作,为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和实现祖国统一、为加强我国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追求卓越的数学家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

  华罗庚是一位世界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杰出的清华校友。他在清华大学工作、学习和生活了近20年。清华园见证了华罗庚从一名初中毕业生成为世界著名数学家的点点滴滴,留下了他一步步攀登科学高峰的足迹;他也以自己爱国奉献的高尚品格和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深深地影响一代又一代清华人,为清华大学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清华师生学习。 

  华罗庚是1931年8月来到清华园的。那一年,他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被时任清华大学算学系的主任熊庆来教授所注意,熊庆来对一个只读过初中的人自学数学就达到这么高的水平非常惊奇,对这样的年轻人才也非常爱惜。华罗庚被破格聘请到清华算学系工作,这是他在清华的第一次破格。熊庆来先安排华罗庚在系图书室当一名助理员,让他能边工作边学习。华罗庚立志“以过人的努力,追求自己的成就”,他曾说:“我必须用加倍的时间以补救我的缺失,所以人家每天8小时的工作,我要工作12小时以上才觉得心安。”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中外数学书籍,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水平飞速提高。对于他越来越闪耀的才华,熊庆来当时就预言:“华罗庚他日将为异军突起之科学明星!” 

  1933年,清华大学理学院将华罗庚从属于职员系统的图书室助理员调任为属于教员系统的助教,并让他教授微积分课,这是第二次破格。清华的教员标准很高,学校在讨论华罗庚能否转任教员时争论很大,理学院院长叶企孙说:“清华出了个华罗庚是一件好事,不要被资格所限定。”1934年,学校再次把他从助教破格提拔为教员,这是第三次破格。1936年,华罗庚以“访问学者”身份去英国剑桥大学进修,发表了著名的《论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计问题》和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1938年,华罗庚回国后越过了讲师、副教授,又一次被破格聘为西南联大也是清华大学数学系的教授。 

  华罗庚同志深深地爱着清华,在清华园,华罗庚走上了他的科学之路,在清华园的努力拼搏、刻苦钻研也为他日后取得卓越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3年华罗庚访问美国时,曾在清华校友聚会上动情地说:“我不是清华毕业生,没有清华文凭,但我是清华同学,不只是大学同学,也许还是清华中学同学。我是初中毕业后到清华来的。”就在他1985年逝世前夕,去日本讲学之前,他还重返清华园,在清华大学的各个校门深情地驻足。 

  华罗庚深深地爱着我们的祖国。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远在英国的华罗庚心急如焚,归心似箭,决心回国与全国同胞共赴国难。1938年,他带着丰硕的研究成果,冒着敌人的炮火回到清华。他的名著《堆垒素数论》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1946年9月,华罗庚受邀到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研究工作,后来到伊利诺伊大学担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3月,他怀着满腔爱国热情,放弃了美国的优越条件,毅然回国,再次回到清华任教。在回国途中,他发表了《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写道:“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 

  华罗庚用自己的一生来追求科学和奉献祖国,他不仅取得了世界顶尖的数学研究成果,推动了我国乃至世界数学的发展,也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作出重要的贡献。华罗庚是清华大学永远的骄傲!  

  明年,清华大学将迎来建校100周年。回首百年办学历程,我们为曾培养和拥有一批像华罗庚这样的科学巨匠而骄傲和自豪。

 

心系桑梓的赤子心

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王国生

  华罗庚同志经历过新旧两个时代,新中国诞生后放弃美国大学终身教授的优厚待遇,冲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怀抱,是从爱国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我国知识分子杰出代表;他一共只上过9年学,依靠刻苦自学成为蜚声中外的数学家,是我国现代科学史上自学成才、勇于开拓的光辉典范;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走出书斋和课堂,努力把所学所能运用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去,是我国最早将数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密切结合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他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为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华罗庚同志的名字,不仅早已载入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史册,而且铭刻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 

  华罗庚同志是江苏儿女的优秀代表。走出江苏的华罗庚,一直心系桑梓、情牵故里。在北京工作期间,有一次收到家乡寄来的茶叶,华罗庚同志慨叹道:“香,香不过故乡茶;亲,亲不过故乡人。”每遇家乡人拜访,他总是关切地询问家乡人民生活得怎样,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怎样。华罗庚同志思乡情切,碰到在外求学、务工的家乡人,总是像亲人般地热情招待。1962年,他作出一个决定,每年在秋季新学期开学后的第三周,邀请当年考入北京大专院校的金坛籍学生聚会,所有宴请的费用,全部从他自己的稿费中支出。华罗庚同志逝世后,遗嘱第一条就明确表示,死后骨灰要撒在故乡的洮湖,好让自己游历多年的身躯和灵魂永远归依于故乡的山水之中。 

  华罗庚同志非常关心江苏的经济社会发展。只要条件许可,总要尽其所能地为家乡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华罗庚把数学方法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中去,在全国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为了家乡节约能源资源,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管理方法,1966年春,他不畏条件艰苦,深入江苏无锡、常州、镇江、南京等地,探索在农村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的新途径,所到之处都产生了积极影响。1980年5月,华罗庚同志本已计划好到澳大利亚讲学,但当江苏省委的同志邀请他再次到家乡推广“双法”时,他毅然改变计划。“双法”推广共取得了重大成果近5000项,节约了大量的石油、煤和电,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华罗庚同志热情关怀江苏的教育事业。作为著名的教育家,他非常关心年轻一代的成长,对家乡教育事业给予过特殊的支持和帮助。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同志几次回母校金坛中学作报告,他所作的“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的主题报告,在江苏乃至全国,都产生过重要影响,激励了一代人的成长。60年代初,为促进家乡中学提高办学水平,他先后3次请郭沫若同志给“金坛县中”、“金坛二中”、“金坛直溪中学”题写校牌。他还3次到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南京师范学院讲学,对数学系工作给予悉心指导。1980年5月,他又亲自为《金坛科技报》题词:“树老怕空,人老怕松,戒空戒松,从严以终”,以此勉励家乡学生勤奋刻苦、终身学习。在华罗庚同志影响、关心和带动下,一批批江苏青年学子,刻苦钻研,奋发向上,成长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 

  华罗庚同志是江苏人民的骄傲,多年来家乡人民用各种形式缅怀他的光辉一生和崇高风范。“华罗庚实验初级学校”、“华罗庚高级中学”、“华罗庚公园”、“华罗庚图书馆”,这些以他名字命名的学校、园林和设施,寄托着家乡人民对他的深深怀念;锡剧《少年华罗庚》、电视教育片《从初中毕业生到数学巨匠》、电视剧《华罗庚》、人物传记《百年华罗庚》等一系列文学艺术作品,诉说着家乡人民对他的无限思念。1986年春季,为纪念华罗庚同志逝世1周年,共青团中央、中央电视台等单位发起组织举办“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江苏学子怀着为华罗庚同志的家乡争光的信心和决心,刻苦学习,认真备赛,几乎每届都有人获得金牌。  

                                                          --来源:人民日报

(网络编辑:贺立辉)

网络编辑:admin 来源:不详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www.sxllmj.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传真:0358-8223098 电话:0358-8223098 吕梁民进邮箱:mjllsw@163.com
  • 吕梁市市委大院 邮编:033000 晋ICP备10006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