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唐洲雁] 发布时间:14-02-12 09:05:47 12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为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为中国人民解放和幸福作出的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深刻阐明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明确宣示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讲话饱含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表现出对历史伟业的使命担当,体现了宽广的历史视野和深邃的历史眼光,是一篇充满实事求是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文献。
从近代中国170多年不懈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同志正是站在这样的历史高度,全面回顾了毛泽东同志领导党和人民创建新中国的奋斗历程。他用四个“创造性地解决”和一个“创造性地提出和实施”,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的贡献:创造性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问题、建设新型人民军队问题、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创造性提出和实施一系列正确的战略策略。习近平同志着眼于近代中国170多年的奋斗历程,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同志领导创建新中国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远意义,认为这是为“中华民族建立的伟大功勋”。
以什么样的路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近代中国的历史课题。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功绩,就是自觉担当起探索民族复兴道路的历史重任,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创建新中国,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启了民族复兴的新征程。
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习近平同志认为,毛泽东同志“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走在中华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伟大人物”;他“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可以说,在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道路上,自从有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有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指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才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中华民族才终于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野认识和评价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90多年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坚持不懈的理论创造。
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即毛泽东思想。习近平同志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理论贡献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明确指出毛泽东同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认为毛泽东思想不仅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且教育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培养出大批骨干。正因为如此,他重申了邓小平同志的教诲:“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原则,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庄严宣示,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坚定政治立场和鲜明政治态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一个共同的理论基础,即马克思主义;有一个共同的实践基础,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除此之外,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方法论基础,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创造性地阐释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强调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把我们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习近平同志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系统阐发,进一步回答了怎样把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重大理论问题,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新时期我们党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科学指南。
从新中国成立60多年接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奠基之功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正确认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与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接力奋斗的历史关系,至关重要。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
正是从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接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出发,习近平同志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艰辛探索以及对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奠基之功,并进一步指出:“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党和人民在历史新时期把握现实、创造未来的出发阵地,没有它提供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没有它积累的思想成果、物质成果、制度成果,改革开放也难以顺利推进”。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即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习近平同志的这些明确要求,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唯物史观,而且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不能割断历史”的重要观点。
从改革开放30多年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认识和总结毛泽东同志的成败得失
“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正是这样一个艰难曲折的攀登过程。对于毛泽东同志的成败得失,习近平同志坚持《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的评价,即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对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
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主要是在世界“两大阵营”对峙和冷战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在那个时代,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结合本国的具体实际,可以走出不同于别国的“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与今天我们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区别的。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环境下,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进行了深刻反思,初步搞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找到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站在改革开放30多年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视角上认识和总结毛泽东同志的成败得失,不难看出,改革开放前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探索之所以会出现失误,除了主观因素,还有复杂的历史和时代原因。正因为如此,习近平同志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
人是历史的产物,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其所处的时代条件去创造历史、改变历史,而只能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活动,哪怕是像毛泽东同志这样的历史伟人也概莫能外。对此,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因此,我们“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总之,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如何正确认识、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作出了全面深刻阐述,是科学对待历史和领袖人物的一篇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它对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增强政治定力,把握正确方向,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为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会长)
(网络编辑:贺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