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以来各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纪实
□ 本报记者 周福志
8月5日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以来,各民主党派组织及成员第一时间积极参与抗震救灾。从电话慰问到奔赴救援一线,从爱心募捐再到举行赈灾笔会,竭力帮助灾区群众渡过难关。
哪里发生特大灾难,民主党派成员奔走、参与的身影通常就会出现在哪里,这成为民主党派与执政党同心同德的真实写照。中共十八大以来,各民主党派高度重视社会服务这项重要工作,不断扎实推进,创新思索,打造特色,树立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把握方向 服务大局
梳理中共十八大以来各民主党派中央工作报告及常委会报告,记者发现,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围绕执政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为执政党和政府工作查遗补缺,协助解决社会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与公平,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各民主党派部署社会服务工作时的共同要求。
2012年以来,有关吉林省吉林市“中国水电之母”丰满大坝重建受阻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今年5月,吉林省吉林市450家拆迁户依然对政府提出的拆迁政策不满意,致使拆迁工作迟迟不能开展,局面一度紧张。
得知消息后,十几名来自吉林省中山法律援助工作站的民革党员律师先后数次来到拆迁现场,为拆迁户提供免费法律咨询,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相关法律问题,最终推动有疑惑的拆迁户与政府达成共识,促进了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工。当地有关人士评价说,“民革开展的法律援助既维护了群众的利益,也协助了政府,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并指出“民革开展法律援助工作,要坚持做矛盾的化解者,多做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的事情,坚决不激化矛盾,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
对于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工作,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也曾指出:“社会服务工作区别一般社会团体和慈善机构的公益活动,就在于它的主体具有政治性,这决定了它不仅仅是为社会做好事、做实事,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具体实践。”
发挥优势 打造品牌
社会服务工作面广事多,民主党派又资源有限,如何开展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各民主党派中央的做法是:找准定位,打造品牌,才能取得最大的实效。
法律援助、“博爱·牵手”、关爱老兵,堪称新时期民革社会服务工作的三张“名片”。依托“三农”和社会法制人才优势,这三张“名片”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截至今年7月,共有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等15个省级民革组织和50余家地市级组织成立了法律服务机构。“博爱·牵手”对口帮扶困难群众活动和关爱老兵行动,集中了民革各级组织的优势资源,取得了良好反响。
截至2013年底,民盟“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已经在全国30个省(区、市)全面铺开,累计培训农村骨干教师15万人次,援建学校110多所,捐赠款物过亿元,参加志愿者队伍近万人。同时,民盟还利用从事科技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的人才优势,打造了“明眸工程”、“黄丝带帮教计划”、“民盟名医大讲堂”等系列社会服务工作品牌,让成千上万人从中受益。
由民建中央发起,中共中央统战部主管的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已成为民建社会服务工作的一个“品牌工程”,每次重大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总能看到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的执行人员驰援灾区、捐款救灾的身影。从其成立到发展到壮大,民建雄厚的经济界人才资源优势为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每个环节提供了坚实支撑。
7月28日,为期15天的“同心·彩虹行动”2014年新疆校长暑期培训班圆满结束,70名参训校长领到了结业证书。
从2011年起,民进每年划拨专项资金50万元,先后在北京、新疆举办“同心·彩虹行动”新疆少数民族校长培训班,已有200余名少数民族校长和骨干教师从中受益。在毕节金沙,每年都有大量中小学教师,在“同心·彩虹行动”的帮助下,前往北京、上海、山东、江苏等教育发达地区接受培训。
此外,农工党开展的“中国环境与健康宣传周”、“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杏林春雨行动”,致公党开展的“致福·侨海报国”、“致福·支边扶贫”等系列“致福工程”,九三学社开展的“九地合作”、“亮康行动”,台盟实施的系列同心项目,都是各民主党派紧紧充分发挥特色优势,结合社会需求定位,精心打造出的一个又一个民主党派服务社会的品牌。
不断创新 升级平台
从1988年起,在执政党和政府的统筹协调下,各民主党派深入乌蒙深处,开始了新的“长征”——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
曾经的小木房、土坯房、茅草房变成了砖瓦房;以前吃水靠背挑,如今有了“同心水窖”,自来水一直接到家中灶台边。这是纳雍县阳长镇核桃寨村,在民革的帮扶下,近年来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民革结合核桃寨村实际,整合各类资源,“同心·养殖场”、“同心·经果林”、“同心·蔬菜基地”、“同心·广场”、“同心·通村硬化路”、“同心·片区综合治理”等项目——得到落实和实施。
近年来,各民主党派紧紧围绕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以“同心工程”为主线,参与到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人口素质提升、产业规划等各个方面,深受当地干部百姓欢迎。
今年5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贵州省委关于毕节试验区建设发展情况的报告》中做出重要批示,高度评价了各民主党派在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对“毕节模式”的“成功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近年来,各民主党派将“毕节模式”不断创新,推广到北京、山东、河南、湖南等地,民主党派集中帮扶或对口帮扶的实践园地越来越多。
去年年底,在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的统一组织之下,各民主党派市委会共同实施了“8+1”行动,首次尝试了集各个民主党派资源集中帮扶一个区县的模式。从“各自为战”到“聚合效应”,从“局部发热”到“整体协同”,各民主党派组织在“8+1”帮扶中实现了创新。
近年来,“民渝合作”、“致酉合作”、“1%微公益”、“同心·博爱”、“健康家庭百千万工程”、“致福工程”、“同心·致愿社团” 等品牌活动陆续推出,从形式到内容再到理念,都是不断创新的过程。
改革,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创新,民主党派创新社会服务工作的脚步也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