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郭子仪当兵的时候,有一次得罪了上司,被判死刑,往刑场走的路上,竟然昂首阔步,毫不慌乱。这一幕正好被大诗人李白看到了,李白为他的英雄气概所折服,叹息道:“这是人才啊,杀掉真是太可惜了。”马上找其上司说情,把郭子仪救了下来。后来,大约是在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的时候,郭子仪参加武举考试,考中武状元,从此走上政治舞台。
郭子仪(公元697~781年)是唐朝著名将领,祖籍山西汾阳,一说是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郭子仪是名副其实的军人,一生戎马,功盖天下,对于大唐王朝来讲,实有再造之功。史书上说:“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殆30年。”也就是说,唐朝有好几次处于危难之际,都是他出面解除了危机。
一次是平定安史之乱。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附近)起兵,反叛朝廷,兵锋所指,势如破竹,唐军兵败如山倒,洛阳、长安相继落入叛军之手。玄宗皇帝仓惶逃往四川,一时之间,大厦将倾。叛乱一开始,郭子仪被调任为朔方(驻灵武,在今宁夏灵武西)节度使,奉命进击叛军。他不负众望,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在嘉山(在今河北曲阳县东)大败叛军另一主将史思明。接着,他指挥大军,收复了洛阳、长安,又经过几年艰苦的征战,终于平定了叛乱,使朝廷转危为安。因此,当郭子仪返回长安的时候,新继位的肃宗皇帝亲自到长安东郊相迎,拉着郭子仪的手说:“国家再造,都是你的功劳啊。”
一次是反击吐蕃等少数民族的侵扰。在唐军全力东讨叛军之际,吐蕃(公元7世纪初至9世纪中叶,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边疆民族政权)、党项(公元6至14世纪,活跃于我国西北地区的羌族的一支,居今四川西北至青海河曲一带)等乘关中空虚,进兵东犯。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十月,长安被吐蕃军队占领,代宗逃往陕州(今属河南)。惶急之下,只好请出郭子仪,当时郭子仪因为被人诬陷,早被夺了兵权,在家歇了好一段日子了,接到命令的时候,他手里已没有多少士兵,但毫不迟疑,只带二十余骑出发。他一边派人去商州招抚溃散士兵,一边又调武关防兵出蓝田(今陕西蓝田县),向长安进发,他虚张声势,设疑兵扰乱吐蕃军心,让百姓传呼:“郭令公从商州调集大军,来攻长安了。”吐蕃兵将听到郭子仪到来非常害怕,连夜撤出长安。代宗皇帝回到长安后,感慨地对郭子仪说:“用卿不早,故及于此。”
再有一次是平定仆固怀恩的叛乱。这个事件很有戏剧性,颇能体现出郭子仪的智慧、威望和忠于国家,值得我们细细的看一看。陇右(今甘肃东南)节度使仆固怀恩原来是郭子仪部下猛将,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功劳很大,但朝廷的封赏令他不满意,又因为被人构陷,于是起兵反叛。怀恩是当世猛将,朝中无人可敌,只好请郭子仪前去平叛。怀恩的部下都曾经跟随过郭子仪,听到郭子仪要来,发生了分化,互相攻杀,军队大乱,仆固怀恩无奈,只好率300亲兵逃往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郭子仪到达汾州(今山西汾阳县),怀恩的部下纷纷归顺,河东局势安定。
仆固怀恩心中不服,于是向吐蕃、回纥(维吾尔族及其他民族的前身)借来10万大军,从灵州向长安进攻。朝中文武百官,又是一筹莫展,皇帝惴惴不安,立即让郭子仪率军出镇奉天(今陕西乾县)。仆固怀恩率领10万大军,横冲直撞,旁若无人,来到奉天,只听战鼓咚咚,杀声震天,奉天城外,唐军摆成一字阵势,非常严整,当中竖着一面帅旗,随风飘扬,旗上大书一个“郭”字。吐蕃、回纥兵一听郭令公的大名,都吓得丢盔卸甲,四散逃跑。仆固怀恩只好带领残兵败将,退回灵州,郭子仪不战而胜。
仆固怀恩哪能咽下这口气啊,于是,公元765年,他欺骗吐蕃、回纥、吐谷浑(鲜卑族的一支,唐时居今甘肃、青海间)的首领说,郭子仪已经死了,朝中无人,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占长安城。首领们信以为真,便又发兵十万,再次进犯长安。半道上,仆固怀恩得病而亡。吐蕃、回纥大军继续进军,包围了长安北面的泾阳(今陕西泾阳县)。此时镇守泾阳的郭子仪,仅有两万多人,根本无法对抗骁勇善战、数倍于己的吐蕃、回纥精兵。这个时候,郭子仪上演了一连串单人匹马,迫退十万雄兵的精彩镜头。他对将士们说:“敌强我弱,实力相差悬殊,很难用武力战胜。过去朝廷和回纥曾订立过互不侵扰盟约,现在让我亲自去说服他们退兵。”将士们担心他的安全,准备选拔500名精锐骑兵随身保护他。郭子仪坚决拒绝,说:“这样做,反而会把事情弄糟。”上马就准备出发,他的儿子郭唏大惊,拉住郭子仪的马缰说:“父亲是国家的元帅,怎能轻易冒着生命危险,去回纥军营谈判呢?”郭子仪说:“如果打起来,咱们有败无胜。这样,国家的命运就很危险了。如果国家保不住,个人还有存身的地方吗?与其坐着等死,不如去同回纥王谈判,以理服人。万一不成功,我就捐躯报国,来实现我平生的大志。”说着扬起鞭子和几个骑兵闯出军营。
郭子仪出了军营,叫人连声高喊:“郭令公来了,郭令公来了!”回纥的统帅药葛罗(回纥王的弟弟)立即拿起弓箭,准备应战。只见郭子仪来到回纥军营门前,不慌不忙地翻身下马,摘掉头盔,脱去铁甲,放下刀枪,向回纥营中走去。回纥将士一见,说:“果然是郭令公。”药葛罗赶忙放下弓箭,走来迎接。郭子仪握着药葛罗的手,责备他们违背盟约。药葛罗连忙道歉解释,说是上了仆固怀恩的当了,答应马上退兵,同时叫人摆出酒席,同郭子仪同饮共欢。药葛罗要试一下郭子仪是否有诚意,请他举杯发誓,郭子仪对着众多将士说:“大唐天子万岁!回纥可汗万岁!两家结为友好,谁若违背誓言,就叫他死在阵前,家族灭绝!”药葛罗也照样发了誓。吐蕃王听到这个消息,连夜逃走了。
郭子仪屡次为朝廷立了大功,因此在唐上元二年(公元761年),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后来他的官越做越大,然而终其一生,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做人做事都相当成功,堪称是军人、大臣的楷模。这与他性格宽厚,忠心耿耿,处事谨慎,不居功自傲,不以势压人,凡事以国事为重很有关系。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当时另一个大臣鱼朝恩指使手下盗挖了郭子仪祖坟。祖坟被盗,在封建社会是极其严重的事情。因此事情发生后,朝廷内外气氛十分紧张,担心他不会就此了结,甚至可能发动政变。当代宗皇帝提起此事向郭子仪道歉的时候,他流着泪说:“我长期带兵,对士卒管束不严,有时就发生部众盗掘坟墓的事。如今我祖坟被盗,这是应得的报应,与他人无关。”盗墓之事才不了了之。
郭子仪治军宽厚,待部下非常好,颇受士兵爱戴;又足智多谋,威震四方,敌人都很害怕他;朝廷中手握重兵的将领,对他也是尊重异常。节度使田承嗣图谋不轨,骄纵蛮横,但是见到郭子仪派去的使者,即西向而拜,并指着自己的膝盖说:“我这膝盖不向人下跪已经多年了,现在要为郭令公下跪。”将军李灵曜盘踞在汴州(今河南开封),不管公私财物,只要经过汴州,一律扣押。只有郭子仪的粮饷、武器,不但不敢抢掠,还派人护送过境。
郭子仪有权有势,可是他律己甚严,不徇私情。有一次,郭子仪夫人的奶妈的儿子犯了军法,被一个军官按军法杀了。郭子仪的几个儿子都到父亲面前告状,说这个军官连他们母亲的面子都不给,根本不把郭家的人放在眼里,还认为郭子仪对国家贡献很大,应该有特殊的待遇。郭子仪听了,把儿子们痛斥一番,说:“你们只知道包庇自己家里的人,却不懂得维护军队的纪律。如果自恃有功就可以凌驾于国法之上,那天下岂不大乱?”儿子们听了,都不再吭声了。
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85岁的郭子仪病逝。德宗皇帝为之五天不上朝,还令文武百官前往吊唁。安葬之日,德宗皇帝亲率朝臣到安福门送别,这在封建社会是极其隆重的礼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