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心鉴
来源: 《人民日报》 2011年1月11日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道路,就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逐步形成并不断拓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外热议“中国模式”,引发了一场是“中国模式”还是“中国道路”的讨论。这表明,对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必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中国道路的基础和源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19世纪中叶,两次鸦片战争的炮声使昏昏欲睡的中华民族受到极大震动,一批觉醒了的中国人开始探索“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的问题。然而,在百余年的探索过程中,一直没有找到一条能够引领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正确道路:无论仿效英国、日本,企图走一条君主立宪的道路;还是效仿美国、法国,试图走一条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的道路,都没有使中国人民走出黑暗。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对现代化道路继续进行探索并在正确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但探索的过程十分艰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走了不少弯路。
在经历艰难曲折之后,我们党通过深入总结历史经验,终于找到了使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切入点,这就是被邓小平同志称为“第二次革命”的改革开放。正是在改革开放中,中华民族在“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真正觉醒起来,得出了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结论。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100多年以来关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探索的伟大成果,是引领中国走向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的道路;这条道路与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拓展就没有持续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
中国道路的本质和精髓:从中国实际出发做好“结合”的文章
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在同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斗争中,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了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科学论断。然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于如何做好“结合”这篇大文章,我们党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探索。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正确的指导方针。可惜这一探索未能坚持下去,50年代后期开始发生严重失误,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遭受严重挫折。这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选择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逻辑起点。
正是在总结这段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明确强调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把实践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和根本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就在于选择并坚持了这种“结合”,即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道路的主题和目标:顺应时代潮流实现中国现代化
实现现代化,是亿万中国人的百年梦想。许多仁人志士为实现这一梦想奔走呼号、上下求索,耗尽毕生心血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然而,作为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作为一个长期饱受外患内乱的落后国家,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何其艰难!在1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进行的走向现代化的种种探索和试验最终无不归于失败,唯有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道路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既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动摇,牢牢把握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又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拓展走向现代化的路径;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又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进步,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在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实现现代化,又紧跟时代潮流,“引进来”、“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与合作,在全方位对外开放中提高现代化建设水平;既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又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等等。正是这些成功做法、有益经验及其伟大成就,诠释着中国道路的主题,丰富着中国道路的内涵,彰显着中国道路的价值。
中国道路的内涵和特征:多元因素相互协调整体推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先后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进程及其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经济形态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更好地保障和发展人民民主权利;这一政治形态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坚持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文化形态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在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本质和核心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和谐发展;这一社会形态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坚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相互协调、整体推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中国道路的价值和意义: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旺盛活力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的实际,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在不懈探索与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对这一根本问题的不懈探索与回答,集中体现在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与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实现上。
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际,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的根本问题,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条件下,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结合时代的新变化和实践的新发展,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实现,一脉相承,继往开来,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至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很长历史时期,只要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一定能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网络编辑:贺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