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学苑 >> 文教专区 >> 内容

长征,照亮未来的精神火炬(上)

时间:2016-9-2 17:46:40  作者:   点击:

2016年09月02日09:48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长征已从中国大地上走过了80载。

那是一段经典的血火历程,那是一条绵长的精神矿脉,那是一面鲜艳的文化旗帜。

我们党领导的红军长征,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凡是这些,断不是一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有一种精神和信念。它在人们的内心里蕴藏,外化为一种强大能量。它像看不见的火光,如地球深处涌动的岩浆,为人类提供不竭的发展动能。这就是长征留给我们的意义和价值。

长征,永远定格在人类的历史长空,耸立成民族精神的不朽丰碑。

哲学家说,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那么,历史的最后成果,就是命运——民族的、国家的、个人的命运。

80年来,一次次回望长征,让我们“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就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80年来,一次次追寻长征,给我们带来清醒,带来勇气,带来对未来的启迪,带来伟大复兴的曙光。

赢得未来的不只是物质,更是精神。

长征永远在路上。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本刊特开设“永远的长征精神”专栏,让我们再次上路,走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走进先辈前所未闻的故事,走进那场来之不易的胜利,去探寻和挖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长征的胜利, 是理想信念的胜利

长征是什么?长征是一次伟大信仰的“路演”,是一次理想信念的检阅。

雪山极寒挡不住换个天地的追求,草原泥泞缠不住草编的军鞋,泸定铁锁拦不住红色的先锋,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种理想。

红军心目中,革命理想高于天;红军行动中,血骨熬汤为理想。有了理想,漫漫苦难,铸成耀眼的辉煌。

“一切为了苏维埃!”这是红军将士勇往直前的根本动力;“一定要活着看到革命胜利!”这是红军将士顽强生命力的强大支撑。

当追求理想完全是一种自觉行动时,承受磨难便转化为一种真正的幸福。

1936年夏天,法国传教士薄复礼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他曾经共处18个月的中国红军:“他们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天天不分昼夜地行走……但这些身着破衣、草鞋的年轻战士还常常围绕着人的精神等哲学命题讨论……”

“主义譬如一面旗帜”。只要旗帜树了起来,就会应者云集,知所趋赴。

长征的开路先锋杨成武将军认为:“许多红军战士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前途英勇无畏地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想到的都不是自己,而是所信仰的革命事业。”

红军将士,是为大家而献身的人。他们正是西哲柏拉图所言的,“灵魂里有黄金的人”。

理想信念,是长征之魂,是事业之本。一条漫漫征途,见证着铁血将士的信仰信念。

理想信念从哪里来?无疑是从先进理论、先进思想的滋养中来,从战胜自我、战胜困难的升华中来,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实践中来。红军战士回忆,长征初期,病后虚弱的毛泽东,即使躺在担架上也专心致志地阅读马列经典。

1938年4月,张闻天在给陕北公学学生的一次讲演中说:“长征中我们的确曾经碰到了无数困难……然而我们那时只有一个思想,就是无论如何要克服这些困难,要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到底。”

心上有了理想的高峰,每个脚印都是通往理想的路标。理想信念不是口号,而是实践,是红军将士用双脚、用生死、用战斗展现出的。

路途标示理想信念。这是多么令人惊叹的6.5万里:红一方面军翻越山脉18座,其中5座经年被积雪覆盖,历经11个省份行程2.5万里;红二方面军行程约2万里,攻占县城92座;红四方面军行程1万里,三过纵深近1千里的草地;红25军行程近1万里。

生命铸就理想信念。一条长征路,是一条鲜血浸透的红飘带。4支长征大军,出发时总人数为20.6万,沿途补充兵力1.7万,到长征结束仅剩5.7万人,有16.6万名红军将士战死或失散在长征途中。

战斗彰显理想信念。长征途中,共进行重要战役战斗近600次,仅师以上规模的战斗就有120余次,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正是这样的千锤百炼,催生了伟大的战士、伟大的军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奇迹。

我们常讲,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钙”。缺少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蹋了脊梁,冷却血性。现在看来,红军将士最不缺的就是钙。当下,我们要补充钙质,没有比长征精神更好的营养了!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最根本的是不忘自己所追求的理想信念。

长征的胜利,是牺牲精神的胜利

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曾经说过:“献身的人是伟大的!”红军将士就是这种伟大的人。

胜利有多么辉煌,牺牲就有多么壮烈。闽西有4万人参加红军,长征开始时断后,湘江战役时当先锋,牺牲极为惨烈。新中国成立后授衔,龙岩只出过两位将军,而将军们终生未回乡。他们说:所有的人都牺牲了,自己活着回去,无颜见闽西父老。

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无论是政治领导、军事精英,还是不识字的红军小战士,他们都坚信自己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都坚信中国革命的队伍“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他们激情万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决心为救国救民牺牲一切。

长征,是鲜血写就的史诗。红军长征有丰富的内涵,它不是简单地转战、打仗,而是面临严峻的三大考验,即革命与反革命的生死较量,党内团结与分裂的尖锐斗争,官兵与极端恶劣自然环境的激烈对抗。

踏上长征路,就意味着死亡时时相伴。无论是粤军、湘军、黔军、川军、滇军、马家军,还是中央军,都不容红军在他们的地盘上逗留,都追着赶着杀红军。

红军的苦难,厚过2.5万里。长征途中,武器简陋的红军所面对的往往是装备了飞机大炮且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年轻的红军官兵能在数天未进一粒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然后投入激烈而残酷的战斗,他们的英勇顽强、不畏牺牲举世无双。

大渡河上,数根铁索横在激流之上,桥对岸是黑洞洞的机枪枪口,川军认为能沿着铁索桥过来的人除非会飞。但是红军勇士就是在枪林弹雨中从铁索桥上冲了过去,以至桥对岸的敌人面对红军的英雄气概目瞪口呆。他们不知道世间还有什么人能像红军一样如此发起冲击。

“忍看山河碎?愿将赤血流!”89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军队的斗争之路、探索之路、胜利之路,是用泪水、汗水、血水写就的。这在长征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让我们看看一组组数据。

10922人的红八军团,因在战斗中损失严重,在红军编制序列仅存60多天。

2.5万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1名红军牺牲。

2军团4师1500多人,从草地走出来时剩下不到700人。

长征路上,牺牲营以上干部432名,包括军以上干部8名,师以上干部80多名。

单是湘江一役,就有13位团以上干部战死,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多人。

单是江西兴国一个县,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烈士就有12038名,平均下来,几乎每1公里,就有一名兴国籍战士用生命化作的路标。

单是跟随贺龙长征的贺氏一族,就留下80多位寡妇。

单是李中权一家,9人参加红军就有5人牺牲在路上,包括他的父亲、母亲、大哥、二哥、妹妹。

远征有牺牲,留守同样很悲壮。留在根据地的红军,被称为“死亡军团”。据陈丕显将军后来回忆,10个里头大概有1个人活着。

墓结束苦难,碑承载光荣。一样的深刻,一样的恢弘。

80年过去,地址成为遗址,笑容成为遗容,万水千山间征战的痕迹早已荡然无存。但,在湘江,在遵义,在土城,在雪山,在草地,在长征路上的每一处,森林般耸立的墓碑,向人们无声讲述着一段段曾像火焰般燃烧的铁血青春……

长征告诉我们,冶炼金属的未必都是炉火,还有苦难和牺牲。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红军的牺牲,成了今日胜利的奠基石。

长征的胜利,是实事求是的胜利

长征的起步,并非高歌猛进而是被迫突围。诚如周恩来同志后来的总结,万里长征,就是因为在江西打败了,硬拼消耗,拼到最后挡不住,不得不退出江西。

面对不可预知的转移之路,共产党人却将一次危机四伏的被动撤退,变为一个开创革命新局面的起点;将一段险象环生的艰难跋涉,变成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这里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红军及其领导人选择了独立自主的道路,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发扬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可以说,长征之路,就是探寻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之路。

对于广昌战役的失败,彭德怀用“崽卖爷田心不痛”,表达了对“左”倾路线的不满。

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介绍,遵义会议以前,共产国际的指示,从来都是尚方宝剑。中国共产党被强加了“两个百分之百”: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百分之百地忠实于国际路线。两个百分之百,给惨淡经营的苏区和红军几乎带来百分之百的损失……

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湘江之战受重创,死者的鲜血引起了生者的反思。

万里之外的共产国际怎么知道中国红军面临的是什么样的万水千山?一个初来中国的外国人又怎么能够指挥红军与数倍于己的敌人作战?

终于,遵义会议开启了一个新时代。1935年1月,遵义城里,一个20人参加的会议,之所以成为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因为它决定了一支军队的命运,进而是一个党的命运,最终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北斗在贵州这个地方升起”。王阳明从儒家的教条主义束缚中摆脱出来,而共产党人也在这个地方,从“左”倾教条主义的束缚中摆脱出来,伟大的新生在遵义发生。

论及长征的伟大,首先在于它使中国共产党在山穷水尽的时候,被迫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

教条主义者选择送死,而毛泽东选择未知,然后从未知中开辟新生。毛泽东再次回到红军的领导岗位上,用了漫长的3年。这3年,红军损失了90%,苏区几乎丧失了100%。

对正确路线做出选择的,是实践。如果说遵义会议为中国革命指出了一条属于中国的道路,那么战争就是在这条道路上最好的实践。因为,战争最不容虚假,最能检验一切,最需要符合实际的指挥决策。

四渡赤水、攻克娄山关、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激战腊子口、大胜直罗镇……每一个壮举都惊天地、泣鬼神,每一个胜利都令人叹服、让人叫绝。这些伟大实践的领导者,不再是“洋顾问”李德,而是红军将士自主选择的领袖——毛泽东。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重新把舵的毛泽东以一连串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大手笔,以指东击西、形南实北的战略战术,指挥红军呼啸驰骋于黔桂滇陇的万水千山之间。当蒋介石还对着地图上那些复杂迂回的红色线条迷惑不解时,数万红军早已跳出40万大军的包围圈。

关于巧渡金沙江一役,后来的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写道:“毛泽东对蒋介石再次上演声东击西,而蒋介石则像巴甫洛夫训练出来习惯于条件反射的狗一样,毛泽东要他怎么样,他就怎么样。”

“吓死滇军、拖死湘军、脚踏川军、打倒中央军,英雄是红军!”毛泽东军事思想显现威力。

凡胜战之师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击败敌人。长征,为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整个中国革命战争全局范围内得到检验与公认,提供了广阔舞台。正是通过长征,全党全军真正认识和理解了毛泽东及其军事思想,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中国革命战争全局上的指导地位。

再举一例。红25军长征,到达陕北时人数不但未减,反而增加。与其说这是个传奇,不如说是实事求是的法宝在起作用。事实上,红25军的胜利,就在于能自觉分析形势,独立自主地作出一系列重大决定。这完全符合党中央的战略意图,从而为中国革命胜利起到独特作用。

80年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一代代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在这条道路上坚定地前行——他们的脚下都刻着这样一行大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艰苦创业。(桑林峰)

网络编辑:贺立辉 来源: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www.sxllmj.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传真:0358-8223098 电话:0358-8223098 吕梁民进邮箱:mjllsw@163.com
  • 吕梁市市委大院 邮编:033000 晋ICP备10006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