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新闻 >> 内容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

时间:2010-12-5 15:27:34  作者:   点击:

中国 山西门户网站 www.shanxigov.cn         发布日期:20101203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王君 

同志们: 

  《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草案)》,是在省委常委会直接领导下研究制定的。为了起草好“十二五”规划《建议》,省委、省政府早在今年6月就确定了19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并由省领导领题进行深入调研、集中研讨,进一步深化了对省情的认识;连续召开7个 “十二五”规划专题座谈会,广泛听取国家有关部委、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闭幕后,省委及时传达学习五中全会精神,并结合贯彻“7·29”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精神,对起草工作又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建议》初稿形成之后,我们多方征求意见,反复进行修改,省委常委会专题进行了讨论。在提交这次全会审议前,省委又征求了各市、各部门党委(党组)和十七大代表的意见,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形成的过程,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也是广泛动员、凝聚合力的过程。《建议》经这次全会审议通过后,省政府将据以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颁布实施。 

  现在,我受省委常委会委托,对《建议》作几点说明。 

  一、关于“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情况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迎难而上、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成就。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三农”工作取得新的成效,粮食生产多年喜获丰收;重点工程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节能减排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人民得到了更多实惠;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呈现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能够圆满完成。 

  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经济结构深层次矛盾的重重困扰,面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繁重任务和安全生产的巨大压力,我们沉着应对、科学谋划、统筹兼顾、扎实工作,不仅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且为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制定并实施两年投资6500亿元、带动全社会投资1万亿元等一揽子计划,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加大以基础设施为主的各领域投资,全力推进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点工程建设,投资增速创15年以来新高;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在全面落实国家“家电下乡”、“农机下乡”等扩大消费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促进了消费快速增长;充分发挥企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出台了减免缓缴有关费用等帮扶企业的优惠政策,大幅度减轻企业负担,协调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保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今年以来,全省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更加巩固,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7%,居全国第4位。 

  抓住金融危机蕴涵的机遇,痛下决心调整经济结构。制定实施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服务业,特别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重点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取得重大成果。全省煤炭工业产业水平显著提高,安全生产状况明显改善,资源开发、生产经营和销售管理秩序明显好转,能源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在由煤炭大省向煤炭强省的跨越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继续毫不放松地抓好“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面貌改善。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幅度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启动运城、晋中、大同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13”工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深化农村改革,强化科技支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农”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深刻汲取重特大事故血的教训,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安全发展的理念,深入开展以煤炭行业为重点、覆盖所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和规定,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创新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机制,严肃对待事故、严格责任追究,安全生产被动局面得以扭转,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今年1-10月,全省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在2009年比2008年减少1018人的基础上,又同比减少417人;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由5年前的0.905下降到0.219 

  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新的提高。在全面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同时,重点做好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和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全面完成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农村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事非经过不知难。过去的五年,是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五年,是各项工作取得新成就、山西对外形象明显改善的五年。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无私奉献的结果。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五年的发展也为“十二五”时期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关于“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建议》明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转型跨越发展为目标,以推进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重要抓手,以安全生产为重要保障,大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在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基础上,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再造一个新山西。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综合考虑“十二五”时期全省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提出了今后五年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城乡居民收入、社会建设、改革开放等方面指标。 

  这些目标的特点:一是体现了中央要求与山西实际的结合。既有中央要求的五个方面的目标,又提出了一些具有山西特点的目标,比如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等等。二是体现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衔接。主要是考虑到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是 “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2020年要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因此,在确定“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时,既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重大阶段性目标相衔接,又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相衔接。三是体现了转型发展与跨越发展的统一。在提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发展速度加快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问题,使经济结构更趋合理、各方面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四是体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民生改善的协调。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事业的发展,特别突出了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内容。五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仅提出经济要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建设要明显加强,而且强调生态环境要显著改善、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总之,《建议》提出的“十二五”目标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战略性、指导性和方向性,是一个鼓舞人心且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 

  《建议》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在坚持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的前提下,突出了转型跨越发展、实现主要经济指标翻番、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目标。之所以这样考虑,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第一,推动转型跨越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现实选择。纵观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每一次经济的大跨越都伴随着经济的重大转型;每一次经济的转型都大大促进了经济的跨越发展。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产业梯度转移方兴未艾,我国也进入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和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应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准确判断形势变化,科学把握发展规律,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加快推动全省转型跨越发展。

  第二,推动转型跨越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央《建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从我省的情况来看,一方面,作为资源大省和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为全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形成了一系列问题,比如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安全生产压力较大等,严重影响到可持续发展。另外,从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全国发展大格局、大背景来看,纵向比我们这几年虽然发展很快,但横向比与其他省份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必须只争朝夕、奋起直追,进一步加快发展速度,主动转型跨越,促进经济社会、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实现山西的科学发展。 

  第三,推动转型跨越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具备诸多有利条件。“十二五”时期,我国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形势,为我们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外部环境;我省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处在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时期;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循环经济试点省和生态省试点特别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全省上下人心思进、人心思上,形成了聚精会神促转型、一心一意谋跨越的强大合力和浓厚氛围。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凝聚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扬长避短、奋力赶超,加快转型跨越步伐,实现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目标。

  三、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要在全面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大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对此,《建议》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部署。 

  (一)优化生产力布局,构建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基础。实现转型跨越发展,要更加注重优化生产力布局,并在调整优化投资结构的基础上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家为优化空间开发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作出的重大部署。要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不同功能定位和要求,进一步优化空间开发结构,提高国土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区域分工合理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区际的良性互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对大运骨干通道沿线等人口密集、开发强度偏高、资源环境负荷过重的地区,要优化开发,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从严控制一般性传统产业项目,不再布局煤炭、焦炭、冶金、化工、水泥等项目,对现有“两高一资”企业要逐步搬迁改造;严禁在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重要水源地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进行开发。各地要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编制规划、布局项目、谋划发展。二是优化投资结构、加大投资力度。未来五年,投资仍然是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投资规模,做到 “三个统筹”,即统筹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产业开发投资的关系,统筹好经济建设投资与社会建设、生态建设投资的关系,统筹好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投入的关系,通过扩大投资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增强我省的发展后劲。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铁路、公路建设力度,优化全省机场布局,推进综合运输枢纽建设,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加快大水网建设;全面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工业新型化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建议》提出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按照“七条路径”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并从六个方面作出具体部署。这里,我重点说明四个问题: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继续深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培育若干大型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进一步提高煤炭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煤炭企业要在做强煤炭主业的同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非煤产业,实现多元化经营。扎实推进焦化、冶金、电力、建材等行业整合重组,促进煤焦、煤电等上下游产业联合。要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产能大型化、生产集约化、利用清洁化、发展高端化。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再造一个新山西,重在一个“新”字。“十二五”期间,要在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上下大功夫,重点发展壮大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工业、特色食品工业等新兴产业,将其培育成重要的支柱产业。同时,要力争在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要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筹发展各类服务业,既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又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提高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重点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和文化旅游业,建设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多联产、全循环、抓高端”的思路,全面推进各类产业特别是传统产业循环化发展,对传统产业和现有企业,要运用循环经济模式加以改造;对新上项目,要把循环经济模式作为准入标准。在推进工业新型化进程中,还要充分发挥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大企业的支撑作用和大园区的承载作用;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三)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农”工作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议》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安排:一是加大 “三农”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要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建立完善以工补农特别是以煤补农机制,全面落实好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继续制定实施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巩固、完善和强化支农政策体系。二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要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中低产田和盐碱地改造,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运城、晋中、大同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实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13”工程,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和装备水平。三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既要优化种养结构、推进农产品加工,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又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转移力度,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还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同时,要创造条件逐步增加农民的财产性等其他方面收入。四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提升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逐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深入实施五大扶贫工程,以片区扶贫开发为重点,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五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要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推进县域工业化;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发展特色产业及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优化发展环境,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六是深化农村改革。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促进 “三农”发展的体制机制。 

  (四)加快推进市域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目前,我省城镇化已进入快速发展期。为此,《建议》提出,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按照“一核一圈三群”的布局,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太原都市圈,支持太原率先发展,加快太原晋中同城化步伐,带动阳泉、忻州、吕梁区域发展,增强太原都市圈的辐射功能。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和城镇群带动作用,加快建设以大同、朔州为核心的晋北城镇群,以临汾、侯马、运城为核心的晋南城镇群,以长治、晋城为核心的晋东南城镇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实施“大县城”战略和百镇建设工程,高度重视县级市和县城的发展,大力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发挥其承接大中城市、带动农村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城镇化管理,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强化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形象。 

  (五)加快推进城乡生态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建议》提出要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努力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建设“绿化山西”,要以建设生态省为目标,以造林绿化为重点,全面实施十大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五大林业产业开发工程、六大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加快推进四大生态屏障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气化山西”,要推进煤层气、焦炉煤气、煤制天然气和过境天然气“四气合一”,形成稳定的气源;加快“三纵十一横”管网建设,提高管网覆盖率;优化用气布局和结构,逐步实现居民用气、重点工业园区和用户、旅游景区全覆盖。同时,继续加大农村沼气建设力度,提高沼气综合利用水平。建设“净化山西”,要严格“两高一资”行业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节能环境评价监测;大力推进结构、工程、技术和管理节能减排,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同时,要坚持节约优先的方针,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建设“健康山西”,要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食品药品质量监管;同时要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增强人民体质。 

  四、关于“十二五”时期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主要任务 

  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内容。未来五年,必须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建议》对此作了重点部署。 

  (一)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总的要求是,逐步完善符合省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一是积极扩大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以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全面做好各类人员就业工作。建立完善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二是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重点是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点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同时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并根据我省财力状况,在国家确定范围标准的基础上,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标准,使人民群众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四是持续扩大消费。扩大消费既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与增加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密切相关。要通过扩大就业、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逐步提高城乡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通过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居民消费预期;通过发展新型消费业态和新兴服务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不断扩大居民消费。五是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在扎实抓好近期“五项改革”任务的基础上,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人民提供,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优先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同时,鼓励社会资本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医疗机构,满足群众的多样化医疗卫生需求。六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完成国有工矿棚户区、城市棚户区、国有林区垦区棚户区改造任务和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任务,加大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包括经济适用住房、限价普通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及农村危房改造,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等困难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七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努力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同时,要加强防灾救灾体系建设,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八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要进一步强化安全发展理念,确立抓好安全生产就是政绩的观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力度,强化安全技术和装备设施保障,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以煤炭行业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覆盖所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严格安全生产各项规定;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安全监管主体责任,不断创新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机制;严格现场管理,强化工作纪律;严肃对待事故,严格责任追究,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由明显好转向稳定好转转变。 

  (二)深入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再造一个新山西的目标,不仅要靠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要有文化的不断提升。我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文化发展势头虽很好,但总体上与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还不相称。我省要实现由人文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必须全面加强文化建设。为此,《建议》用较大篇幅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任务:一是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统筹抓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和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型改制,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管理体制,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二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要发挥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培育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和产业集群建设,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特别要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四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提高文明素质;不断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我省长期培育形成的太行精神、右玉精神等宝贵精神,以此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 

  五、关于“十二五”时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的主要任务 

  改革开放、科技进步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人才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第一资源,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必须全面加强这几方面的工作。对此,《建议》作了具体部署。 

  (一)加快改革攻坚步伐。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源泉。要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社会事业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进一步扩大民间资本市场准入范围、完善政策措施,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文化产业等领域,鼓励民间资本发展新兴产业。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服务和管理,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和社会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二)大力实施开放引进战略。开放是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类企业重点是大企业、大集团和民营骨干企业来晋投资,充分发挥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各类园区的支撑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结合,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人才、引进先进技术为山西建设服务。二是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巩固传统出口市场,开拓新兴出口市场,高度重视高附加值、自主品牌商品出口,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同时,要加大对高新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引进力度,积极发展对外服务贸易,进一步提高对外贸易水平。三是深化区域合作。要主动地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的经济合作,深化中部六省的合作交流,落实好省际、省部、省企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合作促进我省经济快速发展。四是优化发展环境。重点是要全面加强政务环境建设、法治环境建设、信用环境建设、服务环境建设、人文环境建设,在全省上下形成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三)大力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建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全面做好科技、教育、人才工作,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一是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积极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力争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新的突破。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发挥好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二是加快教育改革发展。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统筹发展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三是加强人才工作。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新兴产业创新型领军人才、重点领域急需和紧缺人才等重点人才,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和平等公开、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建议》还在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最后,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十二五”期间,要加快推进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国家已正式批复我省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对山西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也是推动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机遇,用足用好这一政策,把这项任务完成好。为此,《建议》把试验区建设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单独成章、集中阐述。重点是两个问题:一是明确了试验区建设的主要任务。主要包括: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支柱产业由单一向多元、产品由低端向高端的转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促进区域的良性互动;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健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补偿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技术支撑。二是明确了保障试验区建设顺利推进的政策措施。坚持先行先试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政策,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煤炭行业资源税从价征收试点工作,完善采矿权市场和资源有偿使用机制,深化金融改革,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创新扩大开放的体制机制,为资源型经济转型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和有效的制度保障。关于这项工作,省里还将专题部署,目的就是通过试验区建设来推动全省的转型跨越发展,早日实现再造一个新山西的目标。 

  同志们,做好“十二五”时期的各项工作,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动我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奋力进取,为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任务、实现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网络编辑:贺立辉)

网络编辑: 来源: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www.sxllmj.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传真:0358-8223098 电话:0358-8223098 吕梁民进邮箱:mjllsw@163.com
  • 吕梁市市委大院 邮编:033000 晋ICP备10006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