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会员社区 >> 会员动态 >> 内容

李 丹:践行“走转改” 难忘基层行

时间:2013-3-19 15:47:51  作者:   点击:

在新闻工作的行列里,我算一个“新兵”,从业一年多,经验谈不上,荣誉更谈不上。上班第一天心潮澎湃,激情涌动的感觉至今在心中仍存,还有领导的一句话“选择新闻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付出……”记忆犹新。那天我自己的表态发言是,“中外名言中都共有一句话,那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热爱新闻事业,我愿意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来报答与吕梁广播电视台的相知相遇之情。”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从时政报道到基层一线

刚来电视台,我在栏目部做撰稿工作,半年后单位岗位调整,调到了新闻部做记者,虽然满腔热情,拥有兴趣,但毕竟是初来乍到,专业不合。新闻部主任教我从最基本的会议新闻做起,有会就去开,熟悉时政报道写作;此外只要闲下来有记者出去采访就跟着一起去,从他们身上学习如何发现新闻点,抓住报道主线,还有工作中基本的职业道德。

全国新闻单位开展“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活动时,我来电视台工作整整一年。结合新闻部自身特点,我和同事们被分成四组,第一时间深入到全市13个县市区的村镇社区、家庭住户、卫生院所、乡村学校和文化馆站做采访。临走前,我还在网上搜集了一些采访技巧和选题方向,为自己第一次走出时政报道,走进基层一线做准备。

这个过程,我在“走、转、改”第一阶段汇报会上曾讲过,“苦中作乐、虽累但甜、用心奔跑、受益匪浅”。在蔬菜大棚里,我们报道了从煤炭行业转向农产品种植的转型企业家;在交警女子岗上,我们关注了一群不论严寒酷暑护送学生上、下学的“护学岗”铿锵玫瑰;还有道路两旁,为树木“穿衣”过冬的园林工人们……

这个过程,跋山涉水,30斤重的摄像机和25斤重的三脚架一天至少8小时不离手边。遇到雨天,携带雨具不够的情况下,我们第一反应是机器,其次是采访对象,为了赶拍镜头,真实记录,自己淋雨不算什么,特别是老百姓冲我们的镜头微笑、述说的时候,那种鲜活和感动,是任何原因都无法阻挡的。

从田间地头到临县灾区

“留足百姓镜头,真实记录基层”,贯穿于“记者走基层”专栏始终,在这样一种思想的指引下,每一次到达采访点,首先是交流了解,其次是发现典型,再次才是切入采访。第一轮“走基层”采访虽然时间不短,但新闻数量和质量都不高,不论是选题还是报道深度都有欠缺,通过集体点评交流和自己反复看中央台“走基层”作品,在比较中慢慢积累经验,改进方法。

到后来的《走基层 “三大活动”惠民故事探访》报道,我和同事每到一处深入了解,反复商量,每一个同期声的采访都用访谈和引导的方式一问一答完成,这样虽然增加了后期整理和编辑的工作量,但是发出的声音却非常真实、自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我自己也从中切身感受到了基层工作者每天的忙碌和辛苦,把基层感人的事和动人的情带进荧屏,带给观众,我感到很欣慰,因为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新闻主角。

发自内心的声音永远能打动人。“三大活动”走基层报道《群众说事室搭起干群连心桥》被《山西新闻联播》采用播出,我看了以后为这样的好支书而感动,也为自己能给基层一线老百姓服务而满足,这样的镜头留给他们应给一如既往。这个活动结束不久,我市连续多日的降雨,导致临县发生重大洪涝灾害,单位指派我和两名同事奔赴灾区报道灾情和救援工作。

这次基层行,也算一个转折点,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第一次接触,从心理上和业务上都没有任何积累。我嘴上答应领导说“好”,其实心里一点没底,能不能顺利完成任务脑子里是疑问号。到达受灾最严重的前月镜村和兔坂镇时,之前路上的设想全被打乱,灾情远比我们想象的严重,心里很沉重,特别是一些村民面对镜头边说边哭,瞬间唤起了我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良知和道德,我告诉自己必须把灾区人民的困难和政府的救援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在临县处处可见。

从切身实践到心灵成长

从灾情发生第一天到灾区水、电、路、通讯全部抢通,再到武警官兵和救援物资的陆续抵达,村民们脸上渐渐露出笑意,全民参与开展积极自救。随着采访的结束,我们的心情也慢慢开朗起来,表面看上去一次简单的采访,成为我人生阅历当中一次难得的锻炼和难忘经历,见证了灾区人民在65年一遇的洪涝灾害面前表现出的坚强与奋起。

这次灾区之行锤炼了业务水平,更体验到了一种职业价值,是“走基层”以来最难忘的一次采访。前月镜村一位阿姨,在自己家受灾的情况下,硬是把政府发给她们的火腿和方便面分给我们吃;道路抢修队队员手机轮流开机保持电量,确保与外界有联系;临县公路段王小龙六天未回家,不分昼夜指挥道路抢险……太多太多的感动和震撼挥之不去,他们的无私和坚守,让我这个参加工作不久的80后倍感深思。

从开会调研新闻到设施蔬菜、项目转型、新农村面貌、惠民工程等“走基层”报道,我收获了感动、敬佩和期待。敬佩农民艰苦朴素、致富精神,敬佩地方领导总揽全局的能力和为人处事的亲和力,敬佩村支书扎实细致、深入群众的作风;期待将这次“走、转、改”形成的作风带进日常工作,期待农民的生活会更好、农业有更快的发展、农村有更大的变化,期待有机会继续深入实践、深入生活。

曾经不理解胡锦涛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上的一段讲话——“对青年来说,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通过走基层,接触人经历事,我现在彻底理解了这句话丰富的内涵,从心里庆幸自己不虚此行。未来希望通过镜头和文字能更多地记录基层一线干部的奔忙与收获,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与期盼,讲述工作岗位上的坚守与奉献,珍惜记者这份职业,用心“奔跑”,实现职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相互结合、完美统一。

作者简介:李丹,吕梁广播电视台新闻部记者。云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2010年12月参加工作,从事新闻记者职业以来,累计在《吕梁新闻》栏目播发新闻200余条,《山西新闻联播》、《新闻午报》和《新闻最前线》播发新闻20余条,参与编导的栏目剧《经济与法——骗子的伎俩》荣获2011年“吕梁市电视艺术作品”一等奖,作品《群众动嘴 干部跑腿》荣获“‘三大活动’百名记者走基层新闻奖”一等奖。工作座右铭:用心“奔跑”、耕耘新闻、铸造无悔。

(网络编辑:贺立辉)

网络编辑: 来源: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www.sxllmj.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传真:0358-8223098 电话:0358-8223098 吕梁民进邮箱:mjllsw@163.com
  • 吕梁市市委大院 邮编:033000 晋ICP备10006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