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是一个争论激烈的领域,使得许多学者望而却步,担心一旦陷入,便无力自拔。刘梦溪说:
余英时先生就说过,《红楼梦》是一个碰不得的题目。李田意先生也说,斩不断,理还乱,是红学。诗人邵燕祥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怕谈红学》。我本人也几次声明,从此洗手不干了。我主编《中国文化》杂志,决计不轻易发表有关《红楼梦》的文章。(引自《红楼梦与百年红学》,载于《名家解读红楼梦》第902页。)
红学中有三个学派,并非三个学派都争论激烈。小说评论派论题很广,可以评主题,可以评结构,可以评人物,可以评语言,可以评书中的景致,可以评书中的奇珍奇物,总之,论题五花八门,学者可以敞开思绪,随意发挥,自己的看法,别人管不着,你好我好大家好。彼此相碰撞的情况当然也有,但不多,而且也谈不上激烈,“百花齐放”嘛。索隐派情况就差多了,内部还好,你索你的,我索我的,互不相干,倒是派外的人容不下,另外两派——考证与评论合而攻之,捣毁了索隐派的苗圃。所说的争论激烈,主要集中在对《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及其家庭的考证,以及曹雪芹对书中所隐写人物的考证上面。为何这些问题争论激烈呢?举例来说,曹雪芹的卒年、卒日,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其他均错。然而曹雪芹卒年、卒日的观点却有多种,堪称“百家”。“百家”都认为自己正确,都不想被淘汰,怎么办?在维护自己的同时,也都猛攻他人,矛盾自然激化,于是争论起来也就形成天翻地覆,波诡云谲,打成一锅粥状态,怎能不令人生畏?以实例来说,两位作家——王蒙和刘心武,都客串红学。王蒙读《红楼梦》,想到哪儿,写到哪儿,随心所欲,纵横恣肆,反而使人耳目一新,受到欢迎,洛阳纸贵。后来被红学界和曹学界领导捧为“顾问”,贵宾待遇。刘心武的命运则相反,因为走的是周汝昌考证之路,结果群起而攻之,虽曾红极一时,但不久便围攻得退下阵来,揠旗息鼓。
“红学”中碰不得的是“真人真事”——包括对小说背后的隐事及曹雪芹及其家世的考证。
然而,紫军、霍国玲的《考证曹雪芹》,恰恰碰的是“真人真事”。而且连被学界判为“死结”的问题,也照样敢碰。本书涉及到的就有曹雪芹卒于何日?曹雪芹生于何日?曹雪芹是谁之子?……颇有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味道。
但是只要读一读《考证曹雪芹》你就会了解,原来这些“死结”到了他们手里,便立刻得到化解。
1.关于曹雪芹的卒年、卒日
曹雪芹卒年、卒日问题20世纪50—60年代曾引起激烈争论。当时有两种观点:持“壬午说”者主张曹雪芹卒于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1763年2月12日),“癸未说”者主张曹雪芹卒于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1764年2月1日),此说最早由周汝昌先生提出。从两派的争论中可以看出:“癸未说”略占上风,但尚未占绝对优势。
到20世纪70年代又出现“新甲申说”,认为曹雪芹逝于乾隆二十九年春(1764年2月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三种观点各不相让,谁也说服不了谁。
1992年北京郊区通县一农民献出一块石碑:碑的正中刻“曹公讳霑墓”五字,左下端刻“壬午”二字。——一些人认定这是“壬午说”的新证据,于是“壬午说”开始红火起来,到1995年初已形成向“壬午说”一边倒的趋势。然而“壬午说”有两个要害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一是不断有事实揭露出:“曹公讳霑墓”石碑实为伪造。二是“壬午说”的基础只有一条“甲戌本”脂砚斋眉批:“……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说明此说为单文孤证,而单文孤证是不能定论的。于是曹雪芹卒年、卒日问题的解决再次陷于僵局。
面对着关于曹雪芹卒年、卒日讨论的扑朔迷离的状态,霍国玲于1995年刊出《曹雪芹的卒年与葬地》(载于《红楼解梦》第一集)一文,认为关于曹雪芹卒年、卒日的三派观点中,唯“癸未说”正确。此后,在长达20时间里,霍国玲、紫军对此论题不断充实、完善,并经过验证,确实将此“死结”解开。——这些新的论证开始时多刊于自己的著作“红楼解梦论丛” 和“霍国玲的博客”上。本书《考证曹雪芹》中《对曹雪芹卒年、卒日的考证》一文正是这一过程的总结,其副标题便是:“对半个多世纪以来曹雪芹卒年、卒日争论的述评和总结——曹雪芹卒于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公元1764年2月1日”。
2.关于曹雪芹的生辰
有关曹雪芹生辰的史料,比起卒年的史料来,更加缺乏。关于曹雪芹的生年,长期以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周汝昌提出的“甲辰说”(雍正二年,1724年),一种是李玄伯、王利器等主张的“乙未说”(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至于曹雪芹的生日,几乎没有学者作过具体的论证。因而关于曹雪芹的生辰被认定为“死结”,是不言而喻之事。
霍国玲于1982年发表的《曹雪芹生辰年月考》一文,大大突破了以往的研究方法,经过内证与外证相结合的方法,论证出:曹雪芹的生年,确为李玄伯、王利器等主张的“乙未说”(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生日则通过《石头记》中宝玉过生日时留下的线索,解析出为五月初三日。此日合公历1715年6月4日。霍国玲的论证,得到徐恭时教授的肯定。他曾于1990年著文《秦淮梦幻几经春》,呼吁于1995年6月4日“举行曹雪芹诞生280周年的纪念佳辰,为一代文豪抒敬仰之情。”(该文载于1990年第4期《红楼梦学刊》。)
霍国玲、紫军并未因徐恭时先生的慧眼识珠,停止自己对曹雪芹生辰的研究,而是不断将其深化。不断有新论文刊于“红楼解梦论丛”或“霍国玲博客”中。这部《考证曹雪芹》一书中收入两篇文章——《曹雪芹生辰考证》和《作者借薛蟠之口告知世人:自己的生日是“五月初三”》,正是他们研究过程的总结。从文中可以看出,关于曹雪芹生辰问题,他们不论对自己论证,还是对他人的论证,都进行了验证,结论确是:唯“乙未五月初三”说正确。至此,曹雪芹生辰问题的“死结”,宣告解开。
3.曹雪芹是谁之子?
曹雪芹是谁之子?长期以来,就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曹雪芹是曹頫之子,一种认为曹雪芹是曹顒之子。两种观点难以确定孰是孰非。原因是:都只依据史料来作论证,而史料又残缺不全,结果形成单一思维,不能成为定论。
《考证曹雪芹》一书中所刊有关文章,如《曹雪芹与祖父曹寅和父亲曹顒》、《曹寅娶妻李氏及曹顒的生年》、《曹雪芹的家世(父系)•四、曹雪芹的父亲曹顒》部分,不仅引证史料,而且引证大量《石头记》中的正文及脂批作为“内证”,形成内证与外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是:曹雪芹的父亲只可能是曹顒,而不可能是曹頫——曹頫实是他的叔父。如此论证当然也就使曹雪芹系谁之子的“死结”迎刃而解。
《考证曹雪芹》一书中所涉问题很多,或完全是新论题,或是系统的论述,如关于《石头记》作者的名、字、号的辨析;关于曹雪芹对《石头记》(《红楼梦》)著作权的论证;关于曹雪芹与清皇族;曹关于雪芹被封侯爵考;关于曹雪芹的母亲为谁等等。因而可以说,《考证曹雪芹》是一部全面考证曹雪芹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