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时指出,“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为解决这一历史性课题,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
追溯中国的民主进程,我们普遍认为,它是在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的长期奋斗和探索中逐步形成的,而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又对当代中国的民主有着深刻的影响。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思考,与其他国家的民主相比较,民主的中国经验中有四条尤为重要,值得我们去关注思考。
经验一: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民主的中国经验实际上是把保障人民权利与集中国家权力统一起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巨大的经济成功,中国大地上不可胜数的成功故事,可以说就是以权利开放为取向的政治改革的最有说服力的注脚。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辉煌历史和文化记忆的民族,作为一个后发国家,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不仅要改变自己的落后面貌,还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从民主政治的角度看,中国道路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国家权力的集中使用。集中程度较高的政治权力与政治体制适用于国家的战略性发展,保证中国实现更具效率的集约化发展的政治体制,这是中国民主模式中与保障人民权利同等重要的另一要素。
经验二:在工业化阶段,选择协商民主为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方向和重点。重点发展协商民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因选举民主给工业化进程带来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可能性。
发展协商民主的主要价值有哪些?现阶段,这一价值可以体现为三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减少社会矛盾,扩大社会共识。协商的本质,实际上是为了寻求利益交集,寻求最大“公约数”,照顾各方利益,促进妥协、促进共同利益形成。二是有利于提高民主质量。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多数决定的民主机制也不是截然对立和矛盾的,协商民主可以让各种意见充分发表出来,通过交流讨论使各种意见取长补短,也有助于把“服从多数”和“尊重少数”统一起来。三是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降低政治成本。协商民主是求同存异,在一般情况下回避尖锐矛盾,不公开分歧,有利于妥协和共识的达成,减少妥协的交易成本。
经验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循序渐进不断扩大和发展人民各项权利。民主的中国经验首要的部分就包含了保障人民的权利,但人民权利的实现和扩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民主的本意是实现多数人的统治,可为什么一些国家在推行和扩大民主的时候会导致社会混乱呢?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民权利的扩大超过了政治制度和体制的承载能力,形成了权利超速现象。
在中国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实践中,从未把权利神圣化、绝对化,从未以先验的、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人民的权利问题。我们主张要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进步,逐步发展和扩大人民的权利,逐步提高人民享有各种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的质量。
经验四:在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中,采取问题推动和试点推进的策略。采取正确的策略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至关重要。经过多年的反复探索,中国业已形成了以问题推动改革和通过试点推进改革的重要经验,这成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策略被形象地称为“摸着石头过河”,即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而不是从观念出发,通过实验分散进行而不是轻易采取“一揽子”方案。所谓从问题出发,就是将改革的起点设定于具体问题。改革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进行改革的尝试,通过部分地解决问题,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改变。改革尽可能地通过先实验、试点的方式进行,然后逐步推广。这也是中国改革和民主建设一项重要的、成功的策略。试点可以规避整体风险,避免颠覆性风险。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而这一进程并没有完结。在新的形势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可以沿着三个重点方向继续探索前进:
一是稳步扩大有序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扩大有序政治参与是当下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我们在这一领域将进行新的探索,迈出新的步伐。
二是积极推进政治协商。政治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优良传统、一大优势。政治协商有利于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协调与整合,有利于化解利益群体之间的分歧与对立,也有利于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
三是大力加强民主监督。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民主监督作为一种重要的民主政治形式,意义更加突出。民主监督是保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根本方法。也只有实行有效的民主监督,其他的民主形式才能更好地发挥效力。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