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至27日,党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洞察并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当代中国现实,阐述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讲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和重大举措。习总书记7.26讲话,对于团结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满怀信心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彻底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勇于创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努力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合格人才。
一、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不断创新,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变化的新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水平已经由满足温饱逐渐迈向富裕;从经济体制上看,我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在世界金融危机爆发时显示出比西方发达国家体制稳定的优势,以信息化和人工智能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喷薄欲出,开始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甚至思维和交流方式,例如网上购物、“手机银行”和城市“共享单车”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说明。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在过去没有遇到、在未来将面临的巨大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型人才成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新的需求。为了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教师必须具有开拓进取的科研意识,紧跟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学习,随时汲取营养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及教育理论,不断吸收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站在高新知识的前沿,自觉提高科研意识。此外,在教学方式,教师也要勇于尝试、不断创新、善于总结,综合利用现代多种教育技术手段,引导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灵活发散的思维方式,不断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和变化要求的新人才。
二、树立终身学习目标,学以致用,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保持和发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并要求“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通过讲话,习总书记对于如何发展新中国提出了新要求。
在教学中,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利于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知识也不断更新,对人才水平的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适应新的人才需求,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上更新观念,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思考,唤醒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结合,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适应变化的能力;此外还要拓展知识空间,扩充知识层面,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不忘初心,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具有长期性、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应该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为学生做出表率,提升自身的涵养、胸襟和道德,做一名让人敬爱、受人尊重的好老师。面对纷杂诱惑和选择,教师要能够具有心平气和、荣辱不惊的气度和心态,从容不迫的地处理各项事务,为学生树立正面榜样。保持严谨的作风,端正的言行,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以及思想水平,时时刻刻不忘提高自己和完善自己是新时代对教师的又一个要求。
在工作中,要认真贯彻习总书记“7.26”讲话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将新的科技成果纳入自身的知识体系,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的、合理的、适用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因材施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发散的思维方式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作者:韩秀芳,市直学院支部副主委、吕梁学院生命科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