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吕梁市委
目前,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已是我国人口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我们要面对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截至2014年1月,我市总人口380万人口中,60岁以上的有46万余人,占总人口的12%,这个比例将继续增大。面对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和“4-2-1”结构家庭的日益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受到挑战,机构养老成为趋势。因此建立健全机构养老服务体系是当务之急,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如下报告。
一、当前我市机构养老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构养老资源低于国家平均水平且现有的资源利用率低。一方面,全市备案登记的养老机构103家,总床位数为3933张,养老机构床位数为每千名老人8.5张,远远低于全省的13.7张和全国17.7张的平均水平。但另一方面,我市养老机构的入住率低。农村养老机构多数仅限于“五保户”老人,出于资金和责任问题的考虑,农村养老机构一般不接纳其他人员,造成床位闲置严重。
2、从业人员结构不合理、服务水平低。全市养老机构现有从业人员400余名,其中临时雇佣人员300余名。其中50岁以上的从业人员300余名,有高中以上学历者仅为90人,从业人员数量不足、年龄老化、服务水平和标准低,很难吸引老年人入住。
3、养老机构运营成本高、老人的生活水平略低。国家对我市“五保户”的生活补贴每人每年为3200元,非“五保户”的生活补贴是每人每年1000元。无论是公办的,还是民营的,由于受到资金压力大、物价水平走高等现实因素的影响,国家补贴显得杯水车薪,导致养老机构发展后劲不足,有的难以维继。
4、养老机构服务功能结构单一,仅限于简单的日常饮食起居。一些养老机构中缺乏专业的养老护理员、医疗康复人员,或者是专业护理人员配备比例不达要求,且多数缺乏疾病防治能力。农村的养老机构医疗保健多是依靠乡村赤脚医生,质量相对较低。护理服务人员也大多缺乏基础的专业技能,更谈不上什么精神慰藉。
5、农村养老机构数量相对少。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输出,农村空巢老人、孤寡老人逐渐增多,但农村养老机构却非常有限,目前我市人口千人以上村有870余个,但村养老机构仅有100所,日间照料中心也只有30个。按照国家规定,数量明显不足。
6、老年人费用承受能力偏低。吕梁经济发展迅速,但大多数人的生活基本还是处于温饱之上略有结余,多数家庭难以承受养老机构的费用,理想和现实之间矛盾突出。
二、解决机构养老服务难题的对策建议
机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共同努力,构建以“公有民办”为基础,以“民办公助”为主体,以市场化养老为重要补充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
1、鼓励多元投资,扩大机构养老规模,增加机构养老资源供应。政府要积极支持养老机构建设,持续增加公共投入,扶持机构养老长足发展;建立多元化养老机制,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和老年个人资本共同运作,优化投资结构。同时,要落实有关政策,加大对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优惠力度。
2、合理规划布点养老机构。养老机构修建多少、规模多大要有科学论证,数量少会造成不能满足养老需求,规模过大则会造成入住率不高,养老资源闲置。
3、积极改善养老机构功能单一局面。实行管理队伍社会化,机构管理企业化。要根据老年人不同情况,按需设置服务项目,提供包括个人生活料理服务、老年护理服务、心理(精神)支持服务、安全保护服务、环境卫生服务、休闲娱乐服务、医疗保健、协助医疗护理、家居生活照料、洗衣服务、陪同就医、购物服务、代办服务、交通服务等,解决家属的后顾之忧,做到收费、服务、投入相匹配。
4、加快建立完善养老机构责任保险制度。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各方参与,重视养老机构责任保险公益性,引导保险公司重视社会效益。民政、保险监管和老龄部门要积极推动养老机构责任保险工作,制定完善工作制度,把建立养老责任保险制度作为加强养老机构风险管理的重要举措,最大限度地杜绝重大责任事故发生,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5、注重养老服务和管理队伍建设,促进养老服务规范化、专业化。要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不断优化服务人员的结构,提高素质;开展岗位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特别是养老服务管理、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逐步提高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积极
引入社会工作的方法和理念,壮大各种类型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和深化志愿者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