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自身建设 >> 思想建设 >> 内容

六朝时期士大夫的“潇洒”

时间:2016-9-1 9:10:34  作者:   点击: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王丹誉

 

孟子曰: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桡,不目逃。苏洵亦曰:泰山崩乎前而色不变。这自然是圣贤倡导的理想境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真能够达到这样状态的人真是凤毛麟角。中国书法“晋人潇洒,唐宋超脱,元明清变化……”其实,书法之风应是当时普遍世风的一个具象和缩影。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士大夫(读书人兼做官者)在生性和人格上,似乎更加鲜明地具有当时书法风格上的“潇洒”之风。

东晋永和十年(354年),29岁的隐士王猛来到东晋北伐军在灞上的统帅部,并且见到最高统帅桓温。王猛给桓温纵论当时的天下大事,真有当年诸葛亮答刘备的隆中对那种风采。比诸葛亮更具传奇色彩的是,王猛竟然在大谈天下事的同时,用手从衣襟中不停地抠出虱子来(史册的原文为“扪虱”),并且谈笑自若。桓温不但没反感,反而更加欣赏。这个桓温是何许人啊,他可是东晋的重臣,又是第一个成功北伐直捣关中的一代枭雄。面对这样一位掌管生杀大权、炙手可热的人物,作为一介草民的青年书生王猛竟然能如此放达。当桓温以高官显爵相邀时,王猛却看到桓温无意关中、准备做第二个衣锦还乡的西楚霸王。因此他婉言谢绝,再度归隐华山。四年之后,王猛终于遇到前秦王苻坚,并且帮助他建立了统一北方、雄视天下的不世之功。

东晋咸安二年(372年),即位不到一年的简文帝就在忧惧中死去,太子司马曜即位,是为孝武帝。宁康元年(373年)二月,孝武帝登基,皇帝梦破灭的奸雄桓温统兵进京,欲斩杀破坏自己当皇帝的王谢两大家族以泄私愤。于是,他在建康京郊的新亭摆下鸿门宴,召见谢安和王坦之。当时,人心忧惧,自觉作为砧上鱼肉的宰相王坦之惊恐万状地问谢安敢不敢去。谁知,谢安只是神情坦然地说:“晋祚存亡,在此一行。”王坦之只好与谢安一起来到桓温军中。王坦之吓得汗流浃背,衣衫全都湿透了,连笏板也拿反了。谢安却从容不迫落座,神态自若地质问桓温说:“我听说有本事的诸侯都在四方边境设防,明公您何必在宴会的帷幕之后埋伏杀手呢?”一句话问得桓温无地自容,一脸尴尬地说:“是啊,我这也实属无奈之举啊!”只好挥手撤去了埋伏在幕后的刀斧手,会谈气氛顿时出现转机。一场剑拔弩张的重大危机,被谢安淡然一语,从容化解了。

东晋太元八年(383年),前秦王苻坚率倾国之兵,直逼东晋,两军将在淝水岸边决一死战。敌军兵临城下,东晋朝野震惊。作为东晋前敌总指挥的谢安依然是那样镇定自若地下棋。部将们找他寻求对策,他竟然闭口不谈军事,却拉着他们下棋。有位棋坛高手叫张玄,棋艺本来远在谢安之上,此时与谢安对弈,却是连输数局。当晋军大捷的战报送达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他只瞄了一眼捷报,便不动声色地把它扔到一旁,若无其事地继续下棋。全场的人都憋不住问他到底战局如何。谢安这才淡然地说:“没事儿,我们这帮孩子把秦军给打败了。”

王徽之(王羲之的儿子)做车骑将军桓冲(桓温之弟)的骑兵参军,每日四处宴饮。一次,他酩酊大醉,正好被桓冲撞见。桓冲就问他:“你在我部下具体是什么公干?”王徽之说:“经常看见人马牵来牵去,可能是管马的吧。”桓冲接着问:“那么,你到底管多少马啊?”王徽之竟然冒出一句孔夫子的语录对答“不问马”。其实,这个故事原本讲的是马厩着火了,孔子只问人的伤亡情况,而不问马匹如何。桓冲又问:“那你职掌以来,马匹有多少?马死了多少?”王徽之竟又用孔子的一句话作答道:“未知生,焉知死!”然而,这本是孔子的一个哲学命题,原意是说,人在没有了解怎么生的情况下,就没有必要探究死的问题。王徽之以清谈斗机锋的方式,断章取义,作出风马牛不相及的问答,作为他顶头上司的桓冲也无可奈何。如果说,他父亲王羲之当年袒腹东床不失为潇洒的话,儿子王徽之则为过矣!

六朝时期士大夫的这种过度潇洒、散淡的心态,有反有正,让人啼笑皆非,无所适从。这种现象,只有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下,才能被人们理解与认同。(王丹誉)

网络编辑:贺立辉 来源: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www.sxllmj.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传真:0358-8223098 电话:0358-8223098 吕梁民进邮箱:mjllsw@163.com
  • 吕梁市市委大院 邮编:033000 晋ICP备10006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