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天地 >> 美文欣赏 >> 内容

杨海蒂:永远的丰碑

时间:2016-10-13 9:14:52  作者:   点击:

作为生长于江西这片红色土地的女儿,方志敏是永远屹立于我心中的一座丰碑。

少年时在课本中学过《可爱的中国》,“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瘗骨的地方,或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来,这朵花你们就看作是我的精诚的寄托吧!”多么赤诚的心灵,多么崇高的品格,我为方志敏“是我们江西人”感到骄傲。

方志敏心中“可爱的花”,就是杜鹃。在江西,杜鹃花还有一个美丽动听的名称:映山红。

我曾三上南昌城郊的梅岭,无限崇敬地瞻仰庄严肃穆的方志敏烈士墓。墓碑正中镌刻着毛泽东题词“方志敏烈士之墓”。毛泽东曾说:“方志敏同志是有勇气、有志气而且是很有才华的共产党员,他死得伟大,我很怀念他。”

而真正了解到方志敏的“有勇气、有志气而且是很有才华”,是在今年清明时节,在我走进横峰后。

位于赣东北、地处闽浙皖赣四省要冲的江西横峰县,是著名革命老区。在那如火如荼的岁月里,方志敏在此叱咤风云,率领民众以两条半枪起家,发动弋(阳)横(峰)暴动,领导建立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创建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的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当年,横峰六万人口就有两万儿女参军参战,有名有姓的烈士逾六千,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横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和突出贡献。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被毛泽东誉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我们光荣的模范苏区”。而今,保存完好的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红色旧址群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与毛泽东、彭湃一道被公认为“农民大王”的方志敏,也是饱读诗书之士。

十六岁时,他挥就自况自勉自励的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洁梅兰”,后来他分别以松、竹、梅、兰为四个儿女取名,其心志高远、心性高洁可窥一斑。

青年时期他求学上海,担任过《民国日报》校对;他写作的白话小说《谋事》在《觉悟》副刊发表,与鲁迅、郁达夫、叶圣陶等著名作家的作品一起入选上海小说研究所编印的《小说年鉴》。在上海,他结识了陈独秀、瞿秋白、恽代英、向警予等著名中共领导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回到江西后他创办“文化书社”,创建“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出版《青年声》周报和《寸铁》旬刊。身为党政军领导人的他,还曾亲自编写话剧《年关斗争》并登台演出。

出众的文学艺术才华,加上理想主义精神、浪漫主义气质,使他气度超群卓尔不凡。他三十来岁就担任国民政府江西省委委员兼农业部部长,正可谓青年才俊“前途无量”。然而,为了信仰——共产主义信仰,他毅然决然踏上“革命”这条九死一生的道路。

横峰县葛源镇,峰峦交织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方志敏在此把马克思主义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苏维埃政权,创造出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率领起义农军开展游击战争,提炼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的十六字战略要诀;首创地雷战,把人民战争提高到新水平;建立拥有“铁的纪律”的红十军,一年内连续打退国民党军多次“进剿”。

在葛源——当年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心脏,方志敏亲手缔造出一个红色天地:创建我军第一座军校、第一所医院、第一支军乐队,首创我党第一家银行、苏区股份制、对外开放的边贸政策、第一座公园(列宁公园),还创办了一批学校和文化、教育、卫生单位。

天纵英才,他在政治、经济、军事、管理、文学、艺术上都有那么高的天分;岁月流逝,斗转星移,而他创造的那些传奇,永远不会失去光辉。

沿着崎岖蜿蜒的山路,我来到横峰葛源,踏着革命先驱的足迹,走进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闽浙皖赣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共闽浙皖赣省委机关旧址、闽浙皖赣省军区司令部旧址、红军操场司令台遗址的综合体——也就是方志敏的理想王国红色王国。

方志敏故居前,有一棵他亲手种下的芭蕉树,神奇的是,八十多年来,这棵芭蕉树年年春天发新绿。我轻轻地抚摸着它,想象着当年他在树旁是怎样的英姿勃发、笑如朗月,心底一阵阵发痛。在列宁公园,他也兴致勃勃地亲手植下了一株梭柁树,传说那正是月亮里吴刚永远砍不倒的桂花树。他是那么地热爱生活,那么地富有生活情趣。他住着一间阴暗简陋的屋子,所有家当就是一张挂着土蚊帐的老式架子硬板床、一张破旧办公桌和一把破损木椅,与赣地普通农夫住处无异,只有墙壁上糊着的因年代久远字迹已模糊的《红色东北》报和英文报纸,提示着房间主人的非同寻常。他曾在美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念书,能直接无碍阅读英文报刊。

1934年,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推动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策应中央主力红军战略大转移,病痛在身的方志敏临危受命,出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总司令,去开辟新苏区并迫使国民党变更战略部署。这是“小马拉大车”的极其困难的军事行动,但方志敏誓言“党要我们做什么事,虽死不辞”。历时半年多、行程五千余里、在冰天雪地里浴血奋战二十多天后,他的队伍弹尽粮绝。本来已经突围的他,认为“在责任上我不能先走”,非要亲自接应后续部队,仅仅率领着十几名警卫人员,又返回敌军的重重包围圈。

这个至情至性的硬汉子,这个舍生取义的大丈夫,不幸被俘。国民党士兵从他身上只搜到一只怀表和一支钢笔。敌人怎么也不肯相信,这个闽浙皖赣苏维埃政府主席兼财政部长,全部财产只有两套旧褂裤和几双线袜。

他被押解到南昌,当时一家美国报纸记者描述了在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举办的“庆祝生擒方志敏大会”上见到的情景:“带了脚镣手铐而站立在铁甲车上之方志敏,其态度之激昂,使观众表示无限敬仰。周围是由大会兵马森严戒备着。观众看见方志敏后,谁也不发一言,大家默然无声。即使蒋介石参谋部之军官亦莫不如此。观众之静默,适足证明观众对此气魄昂然之囚犯,表示无限之尊敬及同情。”

撼山易,撼英雄难。在狱中,方志敏严词拒绝敌人高官厚禄的诱惑,宁死不屈。他声明:“我愿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他英勇就义,年仅三十六岁。很多人目睹了他就义前的情形:举止汪洋,巍然刚毅,视死如归。

他已经杀身成仁,他的确功德卓著,他堪称道德完美。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写下十几万字重要文稿和信件。在《在狱致全体同志书》和《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这两篇遗墨中,他在深切怀念战友的同时,不断反省自己的过失,主动承担战争失利的责任,不时沉痛严苛自责。

峻拔如孤峰绝壁,明净如高山积雪,高远如长空彩虹,坚润如金石蕙兰。这就是方志敏。

而他的不朽之作《清贫》,我每读一遍都会为之动容:“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清贫》,是中华民族难以磨灭的文化记忆;清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英雄虽逝,浩气长存,功勋不朽,精神永在,光耀千秋。

暮春四月,葛源杜鹃花开,漫山遍野,撼人心魄。我来到方志敏烈士纪念馆,为这个赤诚忠勇的先烈、清贫自守的领袖、灵魂圣洁的英雄、雄才大略的伟人、人格伟岸的革命家,以及所有牺牲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革命烈士,敬献花圈。大山静默,林风轻拂;我深深鞠躬,泪洒衣襟。

网络编辑:贺立辉 来源:
  • 上一篇:女孩杜鹃
  • 下一篇:冯骥才:金婚有感
  •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www.sxllmj.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传真:0358-8223098 电话:0358-8223098 吕梁民进邮箱:mjllsw@163.com
  • 吕梁市市委大院 邮编:033000 晋ICP备10006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