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搭界的“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
目前有一种情况值得注意,就是在我们的文化领域出现了一些断裂现象。在文化形态上,精英文化,或者是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完全是两个世界,互不搭界。在学术领域,也存在一个专家和大众结合的问题。
很多老一辈专家,一向是立足用最平直、平实、平易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学术性的。但在前几年,在学术界刮起了一阵风,语言很晦涩,绕来绕去,说欧式语言又不是欧式语言,说中国话又不是中国话,每篇文章都要自造很多的术语,又没有对这些术语进行界定,乃至在博士生论文答辩的时候导师看不懂论文。一些学术著作越来越远离大众。
因此,在研究中华文化的时候,别的且不管,无论是文学、历史、社会还是哲学,专家学者应该考虑一下这样的问题:如何走到人民当中去?如何能在大学里讲课?如何可以让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也能听懂?是否可以做到既能深入又能浅出?如果精英文化不能和大众文化联合起来,如果学术界和广大的知识领域不能融为一体,哲学家的名言不能在高中生的脑子里生根,那他不过仅仅是一个书斋里或沙龙里的哲学家,那我们的中华文化仍然得不到弘扬。
现在世界各国急切向中国伸出手,让我们给它们介绍中华文化,而我们只能拿出京剧、高跷、剪纸、泥人等,这些固然都是文化的形态,但并不能代表文化的整体,也不能完全概括中华文化的精髓与核心。只有中国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中华文化自觉了,我们才能把自己的文化贡献给世界。可是,目前,一个人口占到世界1/4的大国却在世界文化领域里没有占到1/4,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人的一件憾事。
一位留美的中国学者曾对我说,没有文化的经济,再发达也是建在沙滩上的高楼大厦,一旦局面有临时的变动,就会像脚底下的沙一样流走。真正强大的民族与国家,既有经济、科技的实力,也有文化的实力。这种实力不仅为更多本国人所掌握、本民族的人所掌握,同时也能为世界作贡献。
世界的文化只有多元才能是和谐的。摆在我们面前的路是很长的,而且是曲折、不平坦的,但是中国人常常以天下为己任,希望今后学术界能够对中华文化建设成长作出贡献。
(网络编辑:贺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