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绕道经临县三交先至碛口看黑龙庙。
黑龙庙坐落在卧虎山上,建于明代,是碛口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碛口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拾级而上,远眺黑龙庙,好像被一个巨大的元宝托起似的。快到山顶时,道路两分,当地居民说,上山时走右边,表示官运亨通,财源广进,得升官发财之意;下山时走左边,预示健康平安。这样的解说表达了乡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站在庙门前,居高临下,可远眺黄河气势,近观湫水曲折,聆听二碛涛声,俯瞰古镇全貌。庙内供奉黑龙、河伯、风伯、关圣帝、华佗,是为保佑往来船只平安,商家诚实有信、生意兴隆,人人健康无病。山洞门两侧有前人留下来的两副楹联,一副是邑人崔炳文撰书的“物阜民熙小都会、河声岳色大文章”,另一副是道光27年永宁知州王继贤撰书:“山河砺带人文聚,风雨祥甘物气和”。这两幅对联对当时碛口的盛况概括得当,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师百韧副主席等专家学者在此驻足良久,啧啧赞叹。
山下看到的是黑龙庙的下庙,在它背后还有一座上庙,与下庙形制完全一样,轴线重合,外宽尺寸相同。可惜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后庙被拆掉取其木料制造了手榴弹弹柄和枪托,直到2009年临县政府才筹资依样重建,因此我们看到的就是完整的上、下庙了。由于上庙(关公庙)刚刚修复,内外门柱空空如也。楹联爱好者便边观看,边问询,深入了解历史渊源,跃跃欲试构思楹联了。
从黑龙庙出来,我们又向三交镇枣圪垯村的义居寺奔去。其时已近中午,途经热闹繁华的林家坪镇时,看到街市上众多的饼子铺,闻名遐迩的临县饼子香味勾起了食欲,于是大家纷纷停车买饼子吃。咬一口,哇,果真柔软醇香,名不虚传!
义居寺古称佛堂寺,因寺院位于县辖“义居都”,又称义居寺。寺院面临湫水,背依柏山,左接金堆,右连笔架,层岩倚汉,峭壁凌空,古柏苍松,高楼涵洞,历来为高僧修行圣地。据现存史料推测属北魏时建筑,寺院建筑规模宏大,三进院建筑群体。现在保存下来的建筑物有山门、接引殿(前殿)、大佛殿(大雄宝殿)、臧经楼等,都是在一条中轴线上面东坐西按次序排列开来,按照佛教寺院的标准建筑程式而展开的,应属佛教东传的标志性建筑。但是,历经岁月的冲刷,我们只能看到当年繁盛景象的一鳞半爪、宏伟建筑的残垣断壁。
义居寺经历了数不清的坎坷。面对沧桑岁月的侵蚀剥落,兴佛灭佛的风云变幻,义居寺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曾是抗日军民的兵工厂;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为学校所占,作为开启智慧的场所。在国弱民贫之际,精美的佛龛石像毁坏严重,成林的古槐翠柏多被砍伐,塑像蒙尘,殿堂失修,墙残瓦落。令人欣慰的是,义居寺并未委顿倒地,仍然顽强地以沧桑之躯挺立在天地之间,表现着超尘脱俗的气度和不同凡响的魅力。
目前,临县政府正组织专人筹集专款修葺义居寺,五佛门的修建工程已初具规模。远远望去,汉白玉框架门气势恢宏,依山残存的古建筑依稀可见。如果说精美的古建筑是一首耐人寻味的诗,那么,围绕其种种传说就是这首诗的韵律。我们在叹惋千年古迹荒废的同时,也为这些在民间历久不衰的传说故事所感动。种种传说充分体现了义居寺在民间的广泛影响和它在老百姓心目中受尊崇的程度。
义居寺修建工程非常浩大,恢复重建后需要更多的楹联作品点缀增辉。大家一边认真观看,一边分析探讨,感到为义居寺撰写楹联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责无旁贷,纷纷表示要竭尽所能撰写楹联供选用。
随后,在市政协秘书长、吕梁市楹联学会会长李永民的主持下,在临县宾馆召开了座谈会。临县人大副主任林建强和碛口旅游局副局长张犬照向大家介绍了重新修葺恢复关公庙、义居寺的目的,以及征集楹联的急切心情和对吕梁楹联学会寄予的殷切期望。
师百韧副主席率先提笔写下“滚滚红尘能六度俱通宝界,芸芸众生求五福可向佛门” “天际黄河朝古镇,碛口黑龙卧祥云”两联。
我国历代文人墨客喜欢将书法与对联融为一体,翰墨之中品味美文的诗情哲理,词句之间观赏佳书的风神韵致。同行的专家学者大多是书法名家,当即挥毫泼墨,既吟且写,书文双美,艺趣相生,令我大开眼界。
李永民秘书长挥毫:“义理旁通达佛意,居心至善见如来”;吕梁高专办公室主任田承顺:“黑龙庙锁黄河水,翠柏楼映白帆图”;薛宝应书李明顺撰联:“遗迹无言漫述古,长河有声难话今”……
时间飞逝,已近黄昏,大家意犹未尽,仍在构想挥毫。如果不是薛宝应老师接到要去太原开会的电话,大家还会有佳作问世。
我只是楹联学会的一个小学生,向各位知名专家学习是此行的目的。但我觉得,我或许可以学到创作楹联的点滴技巧,却不能学到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构想。要读懂这些名家的作品,还得十年功夫啊!
受大家的启发和帮助,我斗胆学联,回来后给碛口拟了二联,给义居寺拟一联,贻笑大方了:
一河隔秦晋共铸千秋繁盛,二庙分圣王齐佑万代安康。
——题碛口
黄涛奔涌传天籁,湫水欢歌颂临州。——题碛口
湫水滔滔诉兴替,柏山巍巍话沧桑。——题义居寺
(注:黑龙庙和义居寺均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