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会员社区 >> 会员佳作 >> 内容

梁瑜:骆宾王与落花生

时间:2012-4-12 8:53:34  作者:   点击:

梁 瑜

说起花生,人人知道,个个爱吃。可是,古时候的花生是什么样子,却很少有人知道。那时的花生大小和现在的差不多。所不同的是:它既没有包着花生仁儿的薄红皮儿,叉不在土里生长,而是象四季豆角那样吊在花生秧子上。它是怎么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说起来,这里边还有一段关于诗人骆宾王的故事哩。

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浙江义乌有个村子叫李家庄。庄上三十多户人家大多姓李,只有一户姓骆。姓骆的夫妻两个,都已经五六十岁,可儿子才十来岁。骆家父亲体弱多病,母亲勤劳贤慧,三口人一共只有半亩薄地,一年到头起早贪黑,才勉强能维持生活。骆家的孩子虽然聪明伶俐,但是因为家里穷,请不起先生教他读书写字,这孩子往往只能在拾完柴禾、剜完野菜之后,到学堂门外旁听。不久,学堂先生发现骆家孩子不但虚心好学,而且过目不忘,是个学习的好料子,心里非常高兴,就让这孩子进入学堂读书,不仅分文不取,还常用自己的钱给他买书。

一天,骆家孩子跑来找老师,一见面,他就流着眼泪对先生说:“先生,明天起,我就不能来上学了,我得到地里去看花生哩。”

先生听了很难过,但也无计可施,就从箱底拿出几本书来,送给心爱的弟子,嘱咐道:“这几本书,你带在身边,不管什么情况,一定要抓紧念书,千万别荒废了学业。”孩子听着,懂事地点点头。

骆家地少,一家全靠种花生换粮糊口。骆家的花生地在离村一里多路的山脚下,地形狭长。这里虽然没有野兽出没,但是飞来的乌鸦却特别多。每当花生开花结果的时候,各处的乌鸦就成群结队地飞来啄食。驱赶乌鸦、看护花生就成了骆家孩子的主要农活。

孩子每天天一亮就去花生地里撵乌鸦,中午也守在田地里,凑乎着吃点干粮,喝点凉开水,一直到太阳落山才能下工回家。三天过去了,孩子开始发愁起来。愁啥呢?就愁地头的乌鸦太多。

花生长得浓密,地头的乌鸦赶不胜赶,孩子刚撵走了地北头的乌鸦,地南头叉飞来一群。这样从南到北跑来跑去,一天就这样白白耗费了,夜里想读书补补课,但腰酸腿疼,读不上几行字就困得顶不住了,不由呼呼睡去。这孩子回想起老师对他的叮嘱,心想:照这样下去,长此以往,岂不逐渐荒废了学业?所以便越来越发愁。

这一天中午,天气非常闷热,一丝风儿也没有,乌鸦都飞到树林深处去乘凉。孩子见好不容易能抽出个闲空,就不顾满头大汗,找个阴凉处坐下读起书来。正读得入神,忽听得“救命、救命:之声不绝于耳,抬头看看,原来离他不远的地方有人正在拼命呼救。

孩子赶紧把书一撂,迈开大步跑了过去。仔细一看,地上躺着一位瘦骨嶙峋的老头,跌得鼻青脸肿,拐棍都摔在了一旁。这老头白发、白须,容颜苍老,显然是年事已高,脸上身上沾满了汗水和尘土,样子非常难看。

老汉趴在地上,一边痛苦地呻吟,一边勉强挣扎着,可毕竟年老体衰,怎么也站不起来。孩子看他那么大年纪,实在可怜,不由生出了恻隐之心,赶忙走近,慢慢地把老头扶起来,背靠一棵大树坐下,一边给老汉擦去脸上的汗水,一边轻声问道:“老大爷,你怎么啦?

老头仰靠在树身上,有气无力地说:“老汉我去¨…闺女家¨…走到这¨…叉热……又渴,又饿,就…¨摔倒了。”孩子赶紧拿过自己的水瓶来递给他,又将把篮子里的干粮拿出来,送给老先生吃。

老汉狼吞虎咽地吃饱喝足,慢慢地站起来说:“孩子,我要走了,麻烦你到前边树林里给我砍一根不粗不细、不长不短的本棍,我好当拐杖。”这时阳光照得大地一片炽热,树林中蝉声阵阵,干活非常艰难,然而骆家的孩子听后,毫不推辞,从地上就拈起一把柴刀就跑进树林。他挑了又挑,拣了又拣,最后终于砍成了一根不长不短、不粗不细的木棍,又把它刮得光溜溜的,迅速跑回原地,双手托棍,递给老头。

老头接过木棍,抚着孩子的脑门,赞了一声:“好孩子!”忽然,平地起了一阵清风,倏忽之间,老头已不见踪影。孩子大吃一惊,四处查看,只见山林寂寂,空有林涛之声。孩子目瞪口呆,又回到田地里看护花生,直到太阳下山。

这天夜里,由于日间太过疲劳,孩子勉强又读了一会书,便躺下睡着了。朦朦胧胧间,只见一位白发白须的老者慢慢走进自己的身边。对着孩子一作揖,道:“骆家小哥,白天劳驾你帮了我的忙。还想再托你一事,不知可不可以讲。”

骆家孩子一看,这人正是白天见过的老者,本想问他何以不辞而别,但又不便深究,想到老人年老体衰,正是需要别人帮忙。连忙答礼道:“老先生,不要如此客套,有事尽管讲,我一定尽力而为。”

老者又深施一礼道:“不瞒小哥讲,今天我在田地里见你,发现你果然是仁义之人,乐善好施。本应大力相助,但说实话我现在还是自身难保。我本是此地土地神,因为无意间触犯天条,天帝罚我全家禁炊一月,现在已经二十多天了。”

老者说着,不由有些激动,顿了顿,又道:“老朽倒是还能忍耐,只是我那子子孙孙,都随我在地下生活,他们一个个已经是筋疲力尽,再也不能忍耐了。如果再不能得到食物,只怕生命难保啊!呜呜····”

说到这里,老者竟然老泪纵横。

“那么,我能帮您做些什么呢?”骆家孩子关切地问道。

“老朽看到,看到,小哥田地里种的好花生。如果小哥愿意,只需把花生借我一家度日,只要过了这最后的几天,一切就会有所转机。不知小哥意下如何?”

骆家孩子想了想,一时没了主意。说不借吧,眼看老者一家就要饿死;说借吧,明明这几亩花生就是骆家赖以糊口的生计啊。但看着老者那哀求的样子,孩子心生怜悯,当下慨然道:“好的,我同意把花生给你。只是我怎么把花生交到你手上呢?”

老者听孩子答应了,欢喜得两眼放光,马上答道:“你只需把花生全部翻在地里,我就自然有办法。不要告诉任何人,切记,切记。”说罢,又像白日一般倏忽不见。

孩子急起步要追,一个趔趄摔倒,“哎呀”一声惊醒过来,原来是南柯一梦。

孩子再也睡不着觉,左思右想,又不敢与父母亲说起。第二天一早,孩子来到自己的花生地里,看着满眼绿油油的花生,又想起了昨晚梦里土地神的话,想起土地神凄楚的模样,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啊。还是要兑现诺言,孩子下定了决心。

说干就干,他开始翻地砍秧苗,将全部花生呀翻到地里。翻呀翻呀,因为上面一层是沙土,还容易翻,越往下就越难开掘,都是粘土和碎石块。孩子哪顾得了这些,拼命挖呀、翻呀,十个指头都磨破了,往外渗着血,每挖一下,指头都象针扎一样疼痛,一直疼到心里。最后,孩子好不容易将全部秧苗都翻到了地里,埋上虚土,当他填上最后一捧土时,太阳正好落山。

晚上,孩子一人坐在灯下开始自己每天的功课,由于手指磨破,疼痛难忍,怎么也翻不开书页,无奈,他就把右手的食指放在嘴里吮一会儿,等疼痛稍微轻一点,再轻轻揭开书页……就这样,一直用功到很晚很晚。

深夜梦中,土地神老头又轻轻来到了孩子身边。这一回,老者看起来面色红润,神气好了许多。老者对孩子一拱手,高声道谢道:“多谢多谢。您那几亩花生可顶上大用了。”

骆家小孩还礼问道:“不知您家人现在情况如何?”

老者开心地笑了:“多亏您的花生,他们食用了花生,一个个又恢复了体力,看来情况无忧啊!而且这也算不上违反天令,多亏您的大力帮助啊!”

孩子也开心地笑了。

老者又说:“小哥仁爱无私,确实人间少有。您会有福报的。我现在告辞,后会有期。”

清晨,孩子一觉醒来,眼前早已空无一人,只见床边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压了一块会闪闪发亮的石头,他急忙捡起纸条,只见上面写着几行工整小楷:

“好孩子,你的花生我一定会补报你的。我已知你的苦衷,一者你没了花生不好交代,二者乌鸦争食你种的花生,使你不得休息。你可在太阳落山以前,把这块发亮的宝石理在花生地中间,五日之后自然可得到益处。”

孩子读过纸条,再捡起那块石块细看,只见那石块闪闪发光,果然与寻常石块不同。内心高兴,马上拿起宝石,下地出门,走进花生地。奇怪!满地的花生秧子早已经不见了,昨天才翻好的土地,又变得一片坚硬,好像有人专门夯实过一般。

他顾不了管这些,挖出一个坑来,将石头埋了进去。填好土,踩得硬硬实实才转身离去。

第五天,孩子照常上工,来到花生地一看,眼前还是一片平展展的土地,但当他刨开土层一看,不由大吃一惊,只见一株株花生跟连根、茎连茎,颗粒滚圆,都在泥土里埋着呢。而且这样一来,乌鸦再也看不见花生,丢失了美味,只好一群一群地飞走。这一景象令他非常欣慰,从此以后,孩子也不用专门照看花生了,终于可以心不旁骛地读书了。

秋天到了,这是花生成熟的季节。村里各家各户的花生都因为乌鸦偷吃而减产,只有骆家的花生获得了好收成,而且籽粒饱满结实,清香扑鼻,花生仁上还包着一层红色的薄皮。原来,孩子翻土层时手指出血,已经浸入花生内部,最后染成了这一层薄皮。

看到骆家的花生种得这么好,村里人都赶来参观,听孩子讲了来龙去脉之后,大家无不惊叹,一起称赞孩子好心必有好报。从此,全村人都买骆家的花生做种子,村上原来的花生品种就慢慢地绝迹了,骆家的花生种流传开来,流传到四乡八寨,一直流传到现在。所以人们称它为“落()花生”。

骆家的孩子由于刻苦读书,虚心好学,后来成了著名的文学家,他就是有名的“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梁瑜收集整理)

(网络编辑:贺立辉)

网络编辑: 来源: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www.sxllmj.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传真:0358-8223098 电话:0358-8223098 吕梁民进邮箱:mjllsw@163.com
  • 吕梁市市委大院 邮编:033000 晋ICP备10006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