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天地 >> 美文欣赏 >> 内容

周迅:花明楼的春天 走进刘少奇成长的故乡

时间:2011-6-29 10:19:02  作者:   点击:

2011年06月27日08:2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纪念刘少奇同志回到家乡了解农村真实情况50周年的日子里,国内外的游客络绎不绝地来到湖南宁乡花明楼,参观刘少奇同志故居、瞻仰刘少奇同志铜像、走进伟人成长的故乡……

花明楼的春天是灿烂的春天,是明媚的春天,到处是“风吹新绿草芽青,雨湿轻黄柳条润”的景致。我兴致勃勃地赶来,加入到缅怀刘少奇同志丰功伟绩的队伍之中。

花明楼的春风唤醒了大地,温暖了人心。早晨,清风习习。那柔和的春风,在我身上跑过来跑过去,暖意融融。春风吹绿了广袤的原野山峦,吹皱了神州大地的江河湖海。

花明楼地处宁乡县东南部,北距宁乡县城35公里,南面与韶山相邻,东距省会长沙仅50公里。人们通常对她的理解,是源自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大清同治《宁乡县志》却另有说法:“昔有齐公择此筑楼,课其二子攻读其中,闻楼上书声琅琅,楼下柳暗花明,遂将其取名‘花明楼’。”如今,花明楼已经超越了她的本义,一位伟人的名字成为这片热土的名片。

花明楼有个炭子冲,炭子冲出了个刘少奇。炭子冲东侧的山坡下,有一处坐东朝西的普通农舍,前面是一口清澈见底的池塘,背后是郁郁葱葱的青山,这就是刘少奇同志故居。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就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他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参观刘少奇同志故居。刘少奇,名绍选,字渭璜。因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九,故被称呼为“九满”,又叫九伢子。他在求学期间曾赋诗一首:“小树两边栽,浓荫绿上阶。他年成大树,便是栋梁材。”其立志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跃然纸上。

1913年,15岁的刘少奇带着曾在湖南新军任连副的六哥刘云庭送给他的一本《辛亥革命始末记》,踌躇满志地走出了偏僻的炭子冲,投身革命。1921年夏天,刘少奇和罗亦农、任弼时、肖劲光等湖南同乡从上海启程,赴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在俄期间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转入中国共产党。他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投入领导工人运动的伟大事业中。在领导安源工人大罢工、五卅运动和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等斗争中,他所表现出来的睿智和大无畏革命精神,充分证明了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

大革命失败后,刘少奇辗转于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天津、北平、沈阳和哈尔滨等地,坚持以“防御为主,长期隐蔽,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指导群众工作,领导恢复党在白区的组织和活动,被誉为中国共产党“正确路线在白区工作中的代表”。他亲自点燃的革命斗争的“星星之火”,映红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睹物思人,我感慨万千!当我们在春风里欢欣鼓舞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刚刚过去的冬的严苛、寒的刺骨。人间美好的春天,从来不会从天而降,只有用我们辛勤的劳动与不懈的斗争才能换来。

花明楼的春雨滋润了大地,洗涤了心灵。我国有句民间谚语:“春雨贵如油。”东风来了,花明楼春雨绵绵。一场场春雨从天而降,天地间垂下一条条雨丝,密密地斜织着。那细白的雨滴,好像敲打着节奏的鼓点;那急流的水浪声,仿佛是在催促着村民们开犁播种。

润物细无声。春雨滋润着大地和人心。于是,柳树绿了,桃花开了,孩子们歌唱了!花明楼沐浴在祖国春天的旋律里。

伫立在刘少奇同志铜像广场,我思绪万千,浮想联翩。刘少奇同志铜像,总高7.1米,1988年落成,坐东北朝西南,雕像与基座朴实厚重,整体感强。雕像面部神情凝重而略带微笑,似沉思,满怀深情地遥望远方。拿着烟斗的手自然摆放。飘逸的风衣将整座雕像人物衬托得更加伟岸,生动地再现了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刘少奇同志风尘仆仆、日理万机的光辉形象,使人们油然而生一种敬意和亲切感。

瞻仰刘少奇同志铜像,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往事历历在目。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之后,旧的价值观被彻底打破,新的价值观尚未建立起来,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横空出世。

那是1939年7月8日和12日,在延安蓝家坪马列学院窑洞外广场上,刘少奇作了两次演讲,在广大学员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张闻天对刘少奇的演讲特别重视,认为这正是当时广大共产党员,尤其是新党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于是,请刘少奇将演讲稿整理成文。刘少奇将48000多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文稿交给了张闻天。张闻天非常高兴,即转《解放》周刊责任编辑吴黎平。吴黎平呈送毛泽东审阅。毛泽东看完即给吴黎平回信:“少奇同志文章我看了,写得很好。这篇文章提倡正气、反对邪气,是一篇很重要的文章,应该快登。”

1939年8月至9月,《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连续在《解放》周刊全文发表,成为根据地和解放区党员党性锻炼的学习范本,在延安整风运动中被中共中央列为干部必读的整风文献之一。

刘少奇指出:“我们的党员,不但要在艰苦的、困难的、以至失败的革命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在顺利的、成功的、胜利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政府,必须取得绝大多数人的拥护、赞成,才能巩固。”这些话仿佛黄钟大吕,绕梁三日,掷地有声。

如今,在刘少奇故里花明园,有一处别具一格的文化景观“修养亭”,青石板上镌刻的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手书,字字见精神,通篇折射着刘少奇同志的思想光辉,是一部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科书。在建党90周年的时候,我们重温《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意义非常重大。胡锦涛总书记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加强个人的修养,勤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崇高信仰。

刘少奇早在革命尚未成功之时,就已高瞻远瞩,看到了要永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关键是要加强每一个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

刘少奇同志铜像和他那深邃的双眸,让我感觉是那样真实亲切,是那么的意味深长。像所有游客那样,我毕恭毕敬地站立在刘少奇铜像前留影,就在快门即将按下的那一瞬间,仿佛自己也有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万丈豪情。

花明楼的映山红点缀了三湘四水,装扮了神州大地。“春天里来百花香”,是催开百花的民间小调。在花明楼,映山红开得最早、开得最旺,是报春的使者。放眼望去,那突兀的山坡上,竞相开放的映山红,像革命的星星之火,燃起了燎原之势。紧接着,桃花、李花、梨花次第开放。那一簇簇金黄色的油菜花,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布谷鸟飞来飞去,叫着“布谷”,提醒人们季节已经到了,时不我待,该是春插的时光了。

为了欣赏花明楼的鲜花,人们三五成群结队而来。悲伤时人们需要鲜花,思念时更是需要鲜花。没有永恒不变的阳春,只有不断更迭的一岁又一岁新春。曾记否,50年前的今天,刘少奇回到家乡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

在参观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时,讲解员刘湘妮那娓娓动听的话语,将我带到了那难忘的岁月。1961年4月至5月期间,刘少奇携夫人王光美从广州来到湖南农村进行蹲点调查,先后在湖南省的宁乡、湘潭、长沙等县的乡村,走村串户,了解民情,运筹帷幄,历时44天。

4月2日下午,刘少奇和夫人王光美顶着斜风细雨,踏着泥泞小道,来到宁乡县东湖塘公社王家湾大队。当时,他已经63岁,身为国家主席。在那个乍暖还寒的季节,他从老乡家里借来门板和稻草铺床,就在王家湾大队养猪场一间破旧的饲料房里住了下来,并且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办公室和卧室,一住就是7天7夜。

在王家湾住地的山坡上,刘少奇特意用脚搓开路旁一堆已经风干的人粪,看看里面究竟是些什么,意外地发现大多是粗纤维,是粮食吃得少、野菜吃得多的结果。他由此察觉到农民生活的疾苦。“农民吃饭已经成为大问题!”这引起了他的深思和忧虑。

刘少奇对炭子冲魂牵梦萦。5月3日,他轻车简从,回到了阔别近40年的花明楼炭子冲。他在自己儿时的卧室,一间普通的土砖房里,整整住了6天6夜。如今,房间里陈列着刘少奇回乡调查睡过的简易木床,使用过的简陋书桌、煤油灯和他回乡调查时伏案批阅文件的照片。

在故居的横堂屋,刘少奇找来基层干部、父老乡亲,还有儿时的伙伴,多次举行座谈会。针对当时农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农民遇到的困难,他摘下蓝布帽子,深情地向群众鞠躬:“我将近40年没回家了,现在回来看到乡亲们生活很苦,我感到对不起大家,是我们的工作没做好……”乡亲们被国家主席的真情所感动,再也顾不上统一的口径,痛痛快快地把憋在心里好几年的苦水,像竹筒倒豆子一般,全部倒了出来,说出了造成饥荒的真正原因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心里话。面对贫困落后他寝食难安,面对盲目冒进他疾首痛心。也是在这间屋子里,刘少奇果断地做出了解散公共食堂,纠正“五风”(指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风和对生产瞎指挥风)的重大决策,拯救了亿万中国农民的命运。他亲自主持国民经济调整,使共和国经济复苏、市场繁荣,挽狂澜于既倒。

刘少奇的儿子刘源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00周年大会上说:“我父亲坐在国家主席的位子上,心里总是想着老百姓的小日子。”是啊,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这就是国家主席的公仆情怀!

如今,刘少奇同志纪念馆陈列的一件件文物、一尊尊塑像、一幅幅展板、一帧帧画影……这一切的一切,像一撞撞黄钟警示后人:人民书写历史,公道自在人心!

50年,整整半个世纪,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感到刘少奇最宝贵的品质,就是对人民是那样满腔的热爱,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又是那样的深厚。我耳边经常响起他在“文革”初期说过的一句话:“我们是跟人民在一起的!”的确,无论是在顺境或身处逆境,他都是与人民同在的!

刘少奇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存储了世界的苦难,用一个大写的人字撑起了历史的天空,他的光辉思想和高尚品格,就像花明楼那满山满坡的映山红,点缀了社会主义大家庭,寄托着人民的怀念。于是,祖国大地鲜花盛开,花团锦簇,春色满园!

啊!花明楼的春天,亿万人民的希望!山川资俊杰,时势造英雄。这里钟灵毓秀、鸟语花香,这里苍松顶天立地、香樟遮天蔽日、枫木春绿秋红、翠柏四季长青。这里的每一个平常的角落,都回荡着历史的足音;这里的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联系着时代的风云。

花明楼的春天是灿烂的春天!太阳穿云破雾出来了,我感觉到太阳似乎很近,它放射的光芒更加耀眼。温暖的阳光,滋润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田。我们沐浴在金色的春天里!这灿烂的春天,象征着刘少奇的丰功伟绩!

花明楼的春天是明媚的春天。天空好像经受过水洗一般,透着一种纯粹的蓝,醉人的蓝。空气清新,一尘不染。这明媚的春天,象征着刘少奇纯洁的心灵。在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虽然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遭到了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最后含冤去世。但是,即使处在最危难的时刻,他始终相信党和人民群众,始终相信历史是人民写的。他坚信乌云遮不住太阳的光辉,总有一天会春满人间!

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在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丰功伟绩,他的道德情操,像花明楼的春天,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拥抱她,不让她离去,让花明楼的春天永驻人间!

(网络编辑:贺立辉)

网络编辑: 来源: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www.sxllmj.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传真:0358-8223098 电话:0358-8223098 吕梁民进邮箱:mjllsw@163.com
  • 吕梁市市委大院 邮编:033000 晋ICP备10006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