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天地 >> 美文欣赏 >> 内容

谈监督

时间:2011-12-15 10:35:49  作者:   点击:

2011年12月13日07:38  作者:陈原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监督,这是时下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似乎什么事情,社会都在期盼监督,人们往往也将诸多问题频发的症结归结为缺少监督,但实现监督恰恰又最具难度。因为自觉接受监督,勇于面对监督,正确看待监督,主动服从监督,好像已经成为一种高标准的品节。其实,对共产党员,尤其对党员干部来说,接受监督,是其政治生命的题中应有之义,或者说,是基本的政治素养。

所谓监督,就是督促和监察。其中既包括对党员干部所从事工作的督促,并防患未然,也包含出现问题后的批评和检举,直至诉诸党纪国法。监督不仅仅是对负面的谴责,更重要的是督促,让工作可以日臻完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严重了,还可能违法乱纪,而身为手中掌握了一定权力的党员干部,其过错,其违法乱纪,远比普通人的危害要大得多。社会对他们监督,他们受监督,已经被历史所证明,是少犯过错、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最有效形式。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凡是党员干部失去监督、缺少监督之时,就是党的事业遭受挫折之日。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也是人民的公仆。所以,公仆接受公众的监督,天经地义。拒绝监督就等于否认自身的公仆定位,反对监督就是不承认自己献身的是党的事业。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是党章对党的干部的基本要求,逃避监督或者排斥监督,也就丧失了作为党的干部的起码资格。

党员干部,一方面要自觉接受组织的监督,另一方面更要主动接受群众的民主监督,而后者往往体现在舆论监督之中,因为只有舆论监督才可能体现出群众监督的效果。特别是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舆论监督经常显得比较公开、直接、不留情面,甚至还有误解、曲解以致中伤的时候。面对舆论的监督,除了运用法律的手段解决那些恶意的中伤外,党员干部都应该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看起来,这样的态度似乎会承受更重的压力,会带来更多的责难,也会导致更强的舆论关注,但是,既然身为党员干部,这也是不能不付出的一种代价。犹如想做公众人物就不得不失去一些隐私那样,想做党员干部,就必须担当被监督的角色,担当受责备的风险。

如今有一种观点很盛行,而且还来自一些党员干部,说是很多社会问题是由于舆论监督才得以流播出来的,其实这是颠倒了逻辑次序,问题存在在先,而舆论监督只是结果。事实是,健康的舆论监督有益于及时发现问题,有助于及时沟通信息,更有利于及时解决问题,还可以有效避免问题的恶化。

每个党员干部必须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是舆论监督的天然对象,监督党员干部是舆论的职责所在;解决问题是党员干部的分内事,出了问题,舆论当然首先要问责党员干部。

接受监督、尊重监督、善待监督、爱护监督,应该说,是党员干部应尽的义务。

(网络编辑:贺立辉)

网络编辑: 来源: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www.sxllmj.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传真:0358-8223098 电话:0358-8223098 吕梁民进邮箱:mjllsw@163.com
  • 吕梁市市委大院 邮编:033000 晋ICP备10006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