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教师这一行
我说教师,自以为是有点资格的。其一,学过教师,上过师范,可以说是科班出身,不算外行。其二,当过教师,感同身受,对这个职业的酸甜苦辣有切身的体验。其三,管过教育,了解教师,曾经作为基层教育决策者,直接从事过教育领导工作,掌握着比较详实的第一手资料。按照常规的思路,写教师无非是大力赞颂其高尚、倾力描绘其辛勤、全力激励其耕耘。可是,当我开始下笔的时候,才觉得这样写来远远不够。因为仅凭高尚、辛勤、耕耘这么几个意思,是无法涵盖教师所承载的重负的,也是无法真实地反映教师所面对的困惑的。对教师的全方位赞颂性文本,我们已经见得太多。因此,只能从随想的角度入手,试图真实地再现教师的心灵图腾,以期吸引对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更大关注,乃至理解和支持。
教师这个职业是很有些特殊性的。古往今来,从来没有哪一个职业像教师一样,有资格荣幸地戴上如此绚丽多彩的神圣花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人类灵魂工程师,中华民族之脊梁;辛勤耕耘的园丁,燃烧自己的蜡烛,吐丝不止的春蚕;桃李满天下,教师最光荣,等等。由此可见教师这个职业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多么的卓尔不群,真个是厚德载物,高山仰止,常人难以望其项背。
国人素有尊师的传统,历来把教师看作人中尖子。也许是无限的尊崇带来了无形的苛求,过高的期望值催生了过度的责难。当为人师表成为教师的华丽外衣之后,在有的人眼里教师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你是蜡烛,你就必须照亮别人,燃烧了自己;你是春蚕,你就得把自己的丝全部抽光。你是园丁,你就该放弃自我,披星戴月去浇灌;你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你就不应该塑造出不合格的产品。曾经无数次聆听优秀教师的事迹介绍,巨大的感动之余,是难言的酸楚和无奈的惆怅。一位模范女教师做报告,说她周末外出动员失学孩子返校,把自己的孩子一个人放在家里,结果无人照看的孩子不幸从楼上掉下摔成伤残。本来这是令人痛心的惨剧,可是,我们这位做母亲的优秀教师,竟然不是为此感到痛苦和自责,而是坦然地说自己一点都不觉得难过,为了学生舍弃自己的孩子,值!还听一个教师讲,他的父亲卧病在床,他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没有伺候过一天,没有请过一天假。直到父亲去世的时候,他也没能看上一眼。假如这些都是真的,我不仅不为此感到高尚,反而觉得充满了对人性的扭曲。教师首先是具有正常感情的人,他们有事业也有家庭,有自己的学生,也有自己的亲人。他所扮演的角色是多重的,他完全不应该以牺牲某些角色为代价,来换取另一种角色的成功。如果为了事业放弃了对子女的养育,放弃了对父母的孝敬,可以说他是好教师,但不应当成为所有教师都去仿效的楷模和标本。社会不能这样要求他们,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如此误导他们。
神话了的教师群体,当他们中间一旦有人出现失误的时候,愤怒和谩骂的声音也格外地响亮。曾几何时,“禽兽教师、无德教师、嫖娼教授”的说法不绝于耳,教育方面的某些腐败现象也使教师的声誉受到损害。教师分明成了教育乱收费的最大受益者。不可否认,教师中确有极个别素质低劣、道德败坏的人。但极少数的害群之马并非教师队伍独有,教育也的确存在一些腐败现象,但绝对不是整个教师队伍都在那里搞腐败。我们不能够因为出了几个贪官就彻底否定整个干部队伍,同样也不能够因为教师中出了几个败类就贬低整个教师群体。
教师承受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是巨大的。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态,社会对教育的期望,都要通过教师的超负荷工作得以实现。在别人心目中,合格的教师应当是:人格上的完人,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无可指责的品德;学识上的强人,最好是才高八斗,无所不能,什么知识也难不住;工作上的狂人,不能有一星半点的私心杂念,真正的无私奉献,百分之百的时间毫无保留地投入到教学中去;精力上的超人,讲课要声情并茂,批改要一丝不苟,加班要夜以继日,任何时候都不能显现疲惫神态;物质上的穷人,君子固穷,身为教师必须耻于言利,甘当贫寒的表率,必须是两袖清风方才称得上师德典范。一旦做不到其中一条,便有各种非议之声蜂拥而来。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是最让教师感到困惑的一句名言,也是教师备受非难的理论依据,成为挥舞在教师头顶的一根狼牙棒。正因如此,许多教育专家对此话提出异议,甚至在网上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依我看来,这句话主要是强调教育者对学生的一种责任与信念,提醒教师不要轻易放弃对任何学生的教育信心。它是一种教育理念,而不是一种教育评价标准。令人遗憾的是,现在许多地方,已经把这句话作为教训老师的尚方宝剑,每当学生有了过失,责任全在教师。长此下去那还了得?事实上,教育不是万能的,“教不好的学生”是客观存在的、永远不会消失的。孔老夫子号称“万世师表”,但他教的三千弟子中也才有72位贤人啊!三千学生中他只教好了72人,说明孔子也是个不会教的老师了。我不知道如今我们的教师中,教学水平能够超过孔子的有多少,好像还没有听说过够得上“万世师表”的人。我看把这句话改为“有不会教的老师,也有教不好的学生”更为稳妥。
传统的教师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按照新课程理念,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即从单纯知识传授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这是教师地位的一种显著变化,也是对师道尊严的严峻挑战。教师难当,将是一个长期的话题。苦和累自不必说,角色转换就需要艰难的调整。给学生一碗水,你就得有一桶水,甚至得有长流水,永不枯竭。知识要更新,要不断地洗脑,要引领潮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今的学生,是温室中长大的一代,有的家庭条件优越,心理脆弱;有的受不良文化影响,性格复杂。教师无法说一是一,师生关系讲究平等,严师出高徒的古训不怎么管用了。教师必须是愉快教学,鼓励教学,甚至是哄着学、求着学。管的严了,怕说你方法简单,拔苗助长;管的松了,又怕说你放任自流,不负责任。最近看到一本书,书名叫做《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天哪,不用说是一百条,就是仅仅做到“终身学习”这一条,也需要耗尽毕生精力。要完全实践一百条,没有几十代人的努力恐怕是不可能的。
假如你有时间的话,不妨设身处地地了解一下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状态吧。在贫困山区教学一线活跃着的老师们,条件艰苦,生活清苦,教学设备相当于刀耕火种。没有电脑,没有现代化的仪器,他们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尤其是那些代课教师们,每月仅有二百元左右的工资待遇,许多人成为扎根山区的骨干。转正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遥遥无期的渴望。据教育部统计,全国仅这批待遇微薄、贡献巨大的临时代课教师,就有44万之众。在他们面前,我们声色俱厉地谴责教育腐败,于心何忍呢!教育出现了一些腐败现象,有着深刻的原因,涉及到制度、投资、管理的方方面面。片面地将罪名转嫁到辛勤的教师队伍身上,有失公允、显失公平!
搜狐网搞了一个网民调查,名为“中国四大口碑最差职业排行榜”。结果依次为教师、医生、新闻业、社会经济学术领域。我不知道这个排行榜的权威性有多高,但愿是一个不值一驳的低级玩笑。鲁迅说过这样意思的话:一种职业一旦处在需要为自己辩解的时候,他的地位就已经需要矫正了。教师不需要怜悯,不需要奉承,不需要拔高,但需要清净的天空,需要理解的眼神,需要关注的良知。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重视教育,就应当尊重教师;发展教育,就应当关心教师。身为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别忘了这份责任,都得无怨无悔地担当这份崇高的责任,对得起国家,对得起孩子。别让误解蒙双眼,甘作人梯写春秋!
此文发表于吕梁日报
山西日报
(作者是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方山县政协主席)
(网络编辑: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