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精神是思想创新的前提
——由公方彬著作《大思想》所想到的
历史机遇留给每一位建设者,更留给当代理论工作者,因为任何一个民族的自我超越,特别是标志性的历史跨越,都必定建立于新思想新理论之上。这里的问题在于,什么要素和哪些品质支持理论工作者的创新?很显然,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十分关键,所谓有多高的思想境界,就会有多大的责任意识和牺牲奉献精神,进而产生多大的社会创造和社会贡献。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所著《大思想》及姐妹篇《大战略》,在一定意义上印证了这一特点和规律。
了解公方彬的人都知道,他在理论研究的道路上已经走出很远,但他不是“科班”出身,而是从一个士兵起步,执著地在理论研究的道路上坚持走了数十载,并取得不菲成绩。在《大思想》中研究的三大命题:“新政治观”“核心价值观”“精神建构”,是公方彬理论研究的着力点、突破口。
公方彬入伍几个月就走上战场,参加边境作战,出生入死让他体验到很多一般人无法体验的东西。在30多年的时间里,他持续资助贫困学生读书,至今已拿出近200万元的稿费和讲课费,资助了800多名学生读书。这种持久行动恰恰是信仰信念与核心价值的最重要元素。理解信仰信念与核心价值这样的命题,不可能全靠理论推演,必须有思想者自身的亲身体验。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讲话中强调,理论工作者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笔者以为,就是因为思想品德与精神境界直接决定着创新能力。
创新是民族之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最重要品格。今天,在国家民族跃升过程中,亟须思想理论的创造。如此,就需要一批勇敢的思想者,哪怕他们的“勇敢一跳”并不完美,思想成果并不完善。《大思想》中最重要的思想理论观点是“新政治观”,这样一个带有创造性的政治思想观点,没有理论勇气和责任担当,是无法做到的。
时代需要大思想,中华民族需要大思想,亦如公方彬在《大思想》自序中所说:“思想走多远,一个民族就走多远;思想家的思想高度有多高,一个民族就能攀登多高。”我们希望更多思想者以更强大的担当精神去创新,以不辱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作者系北京日报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