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王久辛的长诗《狂雪》不久前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再版,这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诗作面世后曾获得很好的社会反响。《狂雪》的影响力与生命力到底在哪里呢?我以为,首先是因为它的题材。南京大屠杀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一直都是各类文艺作品的重要题材。王久辛选择了这一题材,并用诗作很好地挖掘了这一重大事件的深刻内涵。
诗人王久辛的长诗《狂雪》不久前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再版,这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诗作面世后曾获得很好的社会反响。《狂雪》的影响力与生命力到底在哪里呢?我以为,首先是因为它的题材。南京大屠杀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一直都是各类文艺作品的重要题材。王久辛选择了这一题材,并用诗作很好地挖掘了这一重大事件的深刻内涵。
《狂雪》以诗的方式再现了日本侵略者凶残的杀戮,描绘了30万条生命遭受屠戮的惨景:“铅弹 像大雨一样/从天而降 大开的城门/杀得痛快得像抒情一般/那种感觉/那种感觉国人无人知晓/是那样的 像砍甘蔗一样/一梭子射出去/就有一排倒下。”但是,《狂雪》并非仅仅停留于对历史场面的还原、对侵略者的声讨、对死难同胞的哀鸣,它还展开了关于人性与兽性、战争与和平、民族精神与军人责任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狂雪》对侵略战争泯灭人性有着深入思考。在信奉“强权就是真理”的侵略者眼里,弱者的生命不过是战场上的祭品,道德伦理更一钱不值。描绘人向非人的蜕变、人性向兽性的异化,使《狂雪》获得一种内在的深刻。而首都被屠城,30万同胞被虐杀,又是一种民族的奇耻大辱,这种耻辱让我们直至今天都无法释怀。《狂雪》真实表达了这样的民族情感:“希特勒死了/墨索里尼和东条英机也早被绞死/但是 那种耻辱/却像雨后的春笋/在我的心中疯狂地生长/几乎要抚摸月亮了/几乎要轻摇星光了/那种耻辱/那种奇耻大辱/在我辽阔的大地一样的心灵中/如狂雪缤纷/袒露着我无尽的思绪。”
然而,《狂雪》又不是一部宣泄狭隘民族主义情绪的作品,它真实地再现历史,真实地呈现情感,并且始终是在正义目光的观照之下,在人类基本价值观念的指引之下,因而作品有一种大义凛然的气度。侵略战争或许使民族有理由去仇恨,然而,人类历史早已证明,仇恨只能孕育仇恨,只有爱才能泯灭恨,只有和平才是爱的土壤。一个民族更要有坚毅的精神,军人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勇猛无畏的气概,才能抗击任何侵略者,捍卫真正的和平。辩证的思辨使得《狂雪》的思想值得读者反复吟味。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经70多年,然而,军国主义的幽灵仍然在那个东洋岛国徘徊,日本右翼分子否认侵略中国,否认南京大屠杀……但是,我们相信,历史是不容篡改的!《狂雪》既是写历史的诗,也是写给当代人读的诗,它呼吁着警醒,提示着遗忘,它显示了超越时光的现实关怀。
《狂雪》的成功,还来自它的艺术高度。它的体裁是长诗,实际上全诗只有500行,以它所表现的内容来衡量,甚至可以说是很短。在这并不太长的篇幅中,《狂雪》容纳了作者深入的思考与丰富的情感。诗人对南京大屠杀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叙说,也充满个性化色彩,历史与公义因诗人强烈的情感袒露而显得更鲜明与更清晰。叙事与抒情、描写与论议、形象与思辨的交织,使诗作大开大合又沉郁顿挫,淋漓酣畅又百转千回。
《狂雪》吟述的是一段耻辱的历史,一个悲惨的事件,然而它抒发的更是民族的奋发之情、图强之志,追求的是人类的友爱与和平。它是警世之钟,是醒心之诗,是铸魂之作,闪烁着理想的光芒。初版以来26年的滔滔岁月,已经证明《狂雪》经受了时间考验,是中国当代诗歌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
《狂雪》:王久辛著;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