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两会专题 >> 提案信息 >> 内容

促进吕梁“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

时间:2010-5-10 9:42:23  作者:佚名   点击:

民进吕梁市委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高效利用能源、开发清洁能源、增加绿色GDP,核心是低碳技术、减排技术、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们生存、发展观念的转变。

就吕梁市来说,新兴工业蒸蒸日上,但具有能源消费量大、人均资源少、环境承载容量小的特点。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新能源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有助于发挥后发优势,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也有助于推进“三三战略”的实施。

一、我市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制约因素:

1、传统产业和制造业占相当大比重。尽管去年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煤矿资源整合,红枣、小米、核桃、白酒等占一定市场份额,但涉煤产业在产业结构中仍然是主体,这就决定了我市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调整经济结构,不能把这些产业全部从经济当中砍掉或者过分抑制其发展。因为吕梁市目前正经历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口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这些行业的需求强度仍将维持一定的时间。

2、能源需求加速增长。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都对重化工产品形成巨大的需求,进而转化为对能源需求的增加。近年来,我市能源消费持续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3、能源结构转换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我们没有完成第一、二次能源结构转换,就要进行第三次能源结构转换。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的落后,任务相当艰巨。

4、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提高能源效率短期难以实现。我市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比重仍然停留在“1∶5∶4”的状态,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工业特别是焦化、化工、发电等比重偏高,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

二、促进吕梁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及对策:

  1、总体规划,为低碳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制定适合吕梁市市情的发展规划,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碳生产率,将低碳经济纳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总体安排部署;制定专项规划,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目标、重点和保障措施等,提出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向低碳领域转型。

  2、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避免重化工业过度发展带来能耗高、物耗高、碳排放高等问题,避免留下长久不利影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将低碳发展纳入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的原则考虑和当前安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

  3、发展壮大循环经济,重点抓好工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将减量化放在优先位置,减量化从减少生产环节入手,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评价考核。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大力扶持红枣、核桃、小米、白酒及旅游业等绿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大幅度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农林剩余物可综合利用作为饲料、肥料、菌类基料、工业原料和发电原料,减轻焚烧对城市和机场周边的环境污染;加快太阳能和沼气技术的推广普及,既增加农村能源供应,又改善农民的卫生状况,保障食品安全。

4、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为我市未来的低碳发展创造条件。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有些地方发展低碳经济的热情很高,应该出台相关的指导意见,规范低碳经济的内涵、模式、发展方向和评价体系等。

  5、制定相关政策,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在相关法规修订过程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条款,逐步建立起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体系。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气候变化的应对水平。进一步实施计划生育、节能减排、植树造林、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政策;采用法律的、行政的,特别是价格、排放权交易、自愿协议、能源服务公司等经济手段,形成长效机制。

  6、广泛宣传教育,提高领导和公众的认知水平。利用电视、报纸、影像等各种媒介,宣传普及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的知识,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发展就要消耗能源,能源消费势必排放二氧化碳;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提高碳生产率,形成低碳的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实现低碳经济的快速增长。

网络编辑:admin 来源:不详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www.sxllmj.org.cn)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传真:0358-8223098 电话:0358-8223098 吕梁民进邮箱:mjllsw@163.com
  • 吕梁市市委大院 邮编:033000 晋ICP备10006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