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两会专题 >> 提案信息 >> 内容

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办全市人民满意教育

时间:2017-3-2 9:48:27  作者:   点击:

民进吕梁市委会

农村孩子无学可上,或七八岁孩童被迫到就近学校走读、住校,或举家进城跟读;城里学生难以入读自己满意学校,或迁读省城名校,或在家长的不满意、不认可中进入“较差学校”将就。我市中小学基础教育似乎陷入了一个政府发力、教育者卖力却质量不够高、群众不满意的“怪圈”。教育工作怎么做,教育改革怎么改,教育水平如何提高,成为迫切需要破解的难题。其中,最大的阻碍莫过于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其实质就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及供给不足。教育供给侧改革应运而生。

教育供给测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和“丰富”。“提高”就是指提高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涉及教师的培养模式、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等。“丰富”则是要丰富教育供给结构,为学生提供多元的教育资源和服务模式,给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选择。以往的划片入学、成立教育集团以及校长轮岗、城市教师下乡支教制度,其本质是教育系统内部资源结构的一种调配,是一种教育资源的空间流动,并没有从根本上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数量上的扩大再生。

鉴于此,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就我市中小学基础教育发展,做如下探讨。

一、合理调整教育资源布局

城镇化的扩张,在某种程度上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度以及公共服务的配套供给,都甩在了身后。具体到基础教育布局上,就是城区公立中小学校布点没有及时配套,城镇学校布局没有及时调整,由此导致子女入学难的明显结构性矛盾。这种情况下,教育的合理布局也是教育供给测改革的一项内容。对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老旧学校,按标准化的要求进行改扩建。要长远规划,将学校改建、扩建规划与棚改项目、易地搬迁、特色小城镇化结合起来,避免资源浪费。

二、创新教师编制管理

目前的教师编制标准只采用了“生师比”这个单一指标,在实践中有着明显的不适应性。在以“生师比”为主的基础上,应积极引入“班师比”、“科师比”。在核算教师编制时,需要在重点考虑学生数量的基础上,兼顾学科课程类别、学校类型特点、班级数量等因素,保障学校的师资需求。还可以尝试建立地级市区域内基础教育教师编制的动态调配机制,由编制部门牵头,协同教育等部门做好教师编制调剂工作,在动态调控中,充分综合考虑城乡教育、各学段教育和校际教育发展的差异。

三、大力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

既能教好“语数外”,也能通吃“音体美”,这样的“全能”教师对于教育资源稀缺的农村小学来说非常必要。要逐级选拔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基础知识宽厚、综合素质高、胜任多门学科教学的“一专多能”全科教师,并在培养期间实行免费。并据培养方案,学生要先与报考的设岗县(市)和培养高校签署定向就业协议,明确相关权利、义务、责任及相关优惠条件。

四、坚持开放办学,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量

当前,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政府也应该以开放的姿态引入各方资源投入办学,在适应需求的同时,这有利于形成良性竞争机制。如,适当降低门槛,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等。同时,要积极引进和扶持创建优质教育集团,通过优质校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教育集团化推进基础教育资源均等化。如,当前我们引进的江阴中学,本土发展起来的廷亮中学,通过引入凌志集团管理模式迅速成长起来的成家庄示范初中等,均体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其经验可以总结并推广,推动其向集团化、规模化迈进。

五、确保各项政策落地有声

为了能够全面深入推进教师教育供给侧改革,国务院、省政府已经制定出台了高校师范类人才培养计划、“国培计划”项目以及《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办法,要求各级政府的教育督导部门坚持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督导落实,确保各项政策落地有声,力争使党和国家的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能创造性地在我市落实并取得全局性的成效。

教育供给侧改革,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是一项渐进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如果能深入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相信全市人民对教育的满意程度会有很大改善,办全市人民满意的教育将指日可待。

网络编辑:贺立辉 来源: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www.sxllmj.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传真:0358-8223098 电话:0358-8223098 吕梁民进邮箱:mjllsw@163.com
  • 吕梁市市委大院 邮编:033000 晋ICP备10006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