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期
(总第135期)
民进吕梁市委会 2017年7月18日
目 录
★ 农村道路应常管常护
★ 应大力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
★ 吕梁民进会员热议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
★ 关于红枣、核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
农村道路应常管常护
吕梁民进骨干信息员梁瑜反映:前几年,“村村通”工程确实给广大农村群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农村道路通达性不够。大多数道路都是在乡村老路的基础上修建的,路面窄,客车无法通行,村民出行依然不便。其次,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质量较差、抗灾能力弱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使用寿命短,不能充分发挥农村公路的经济效益。第三,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令人担忧。受警力、地域等因素的制约,公安、交通等管理部门对乡村道路的管理力所不及。很多道路弯急坡陡,没有防护栏,缺乏道路标识、里程碑、指路名称、线路标志等设施,急转弯、危险路段也缺少相应的警告标志,安全隐患多。第四,农村道路长效的养管制度尚未建立。目前,村道管护属空白地带,市里无力管,镇里无法管,村里无人管,村道的损毁现象严重。几乎每条村道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一些村道出现了大面积断板、翻砂现象,加上雨水冲刷,很多建成的公路因不能正常维护,已经破损严重,亟待修补和养护。
因此建议:
一、设立“村村通”公路养护专项资金。建议从政府财政或地方税收中划出一定比例,专项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确保已建农村
公路不失养。
二、加大村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防范力度,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交通部门在通村水泥路危险地段设置警示标志及安全保障措施,特别要在急弯、陡坡、悬崖及易侧滑地段设置安全桩及安全护栏。公安、交通、农机等部门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特别是农用车、摩托车驾驶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从源头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交通网络。农村路网建设是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建议政府加强对农村路网建设的组织领导,调整、优化、完善全市农村路网发展规划,减少因规划不合理而形成“断头路”、“分支路”等问题,确保达到乡、村、组互联互通的目的。
应大力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
民进吕梁市委副主委郭军、吕梁民进骨干信息员李丹认为:尊老敬老、以孝为先是全社会的传统美德。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显,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养老服务业发展,刻不容缓。老年人群体都有医疗和养老的需求,由于医养分离,经常遇到医和养的两难问题。医院不能提供长期住院养老,养老院不能进行医疗处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可有效解决医养分离问题,不但使部分医疗机构(床位利用率不高)的资源再利用,医院具备了养老院功能,履行起社会养老的职能,降低了社会化养老的成本,促进了养老机构的发展和提升。
但是目前来看,“医养结合”模式,尚属起步阶段,发展缓慢。首先,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医疗水平偏低,无法取得首诊资格和医疗机构许可证,也无能力与医疗机构相对接。第二,缺乏政策支持保障。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转,涉及包括土地、编制、隶属关系、医保报销、药品管理、行业资质等诸多问题,需要通过顶层设计破解。第三,由于养老不属于诊疗范围,即治病的“医保钱”不能转为“养老钱”,因医保报销金额和住院时间的限制,造成康复期较长的老年患者不得不连续出院转院,或采取各种方式压床,既造成过度医疗,也可能对老年人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延误治疗。第四,进入养老服务行业社会资本匮乏。国家虽然出台了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和鼓励办法,但是弹性过大,门槛过高,难以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营力量的参与和发展。因此建议:
一、理顺医养结合发展机制,积极开展老年人综合评估工作,明确服务对象。
积极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和服务需求评估工作,确定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需求类型,分类实施。真正迫切需要医养结合服务的,主要是患有慢性病、恶性疾病、易复发病、大病恢复期、残障等失能、半失能老人,其特征是治疗时间长,医护技术需求高,生活照料等费用比重较大,服务的内容以生活护理服务、精神慰藉服务为基础,医疗诊治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为重点。而普通老年慢性病中的生活自理老人,可以通过医院门诊解决医疗康复问题。处于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老人,由于治疗时间短、技术含量高、药品和检查费用比重大等原因,应采取医疗机构住院治疗方式解决,并不属于医养结合范畴。对于健康老人,养老应以生活照料为主,辅之以健康管理、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
二、整合资源,统筹协调医、养、康三方资源,抓住关键环节,创新养老模式,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一是鼓励养老机构和医院近距离规划,签订合作协议。推进医养结合机构与邻近医疗机构协作,开通急救通道;同时养老机构可以作为医院的康复病房,医生也可就近到养老机构对患者老人就行诊治;二是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至少应达到一级医院以上,要具有健全的科室和全面的诊疗项目,配备医疗设备和一定数量的职业医师和护士;三是推进公办医疗机构或社会办医转型为老年人康复院、护理院。优先发展护理康复服务,加强老年护理院和康复医疗机构建设,鼓励部分一、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发挥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按照《护理院基本标准》转型为老年人康复院、护理院,承接康复期、老年慢性病患者,并合理调整床位收费和护理收费标准,体现劳务价值。
三、统筹基本养老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保险以及商业保险等多方资源,形成推进医养结合的工作合力和协同机制。一是要统筹做好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建设的规划衔接,加强民政和卫计部门在规划和审批环节的合作;二是要建立医疗保险支持政策,探索针对特定老年人的护理费用采取包干等方式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同时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有效发挥医保基金效益,减少压床、过度医疗等弊端,并总体上降低老年人医保支出压力;三是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风险分担作用,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医养结合选择。
吕梁民进会员热议
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
民进吕梁市委会秘书长车芳芳反映:吕梁民进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7月17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播出了第一集——《时代之问》,吕梁民进广大会员积极响应民进吕梁市委会号召准时收看,并利用吕梁民进微信群等交流平台,展开了热烈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在喜迎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之际,制作并播出反映中共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伟大成就的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篇《将改革进行到底》,是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高瞻远瞩、直面难题、勇于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开启并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非凡历程的总结,是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性胜利的经验总结,是激发全国人民昂扬斗志,鼓舞全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
大家认为,17日播出的第一集《时代之问》,以国际、国内两个视野,历史、当代、未来三个时空坐标,通过大量珍贵画面和生动讲述,展现了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的决策过程,清晰呈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改革理念的形成轨迹,系统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往哪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问题,勾勒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框架,总结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特征,让观众深切感受到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大智慧,感受到了全面深化改革给群众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
大家纷纷表示,窥一斑而见全豹,一定会继续观看学习,并带动更多的身边人深入了解中共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伟大成就,深入了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观看学习,更加坚定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信念,更加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坚定了“为执政党助力、为国家尽责、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坚定了“不忘合作初心 继续携手前进”,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大家表示,一定要以坚定的信心、昂扬的斗志、百倍的努力,立足本职锐意进取,竭忠尽智履行职能,“双岗建功”积极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共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关于红枣、核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
吕梁民进骨干信息员樊小军反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更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面向国内外作出的庄严郑重承诺。红枣核桃等经济林的产业化发展更是贫困地区的重中之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贯穿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的实施意见》,两份指导性文件都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作为寄予厚望的林业生态脱贫,也必须用全新的思维谋篇布局,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指导林业工作快速健康发展。
红枣核桃是吕梁的名片,历史悠久,驰名中外。但吕梁红枣也陷入困境,核桃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经营管理的极度分散,品种纯度的鱼龙混杂,配套设施的严重滞后,研发体系的落后。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农产品供给侧改革显得更加重要,直接关系到吕梁山区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因此建议:
对吕梁红枣和核桃进行全新的定位,重新的布局。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分类经营的路子,对200万亩的红枣,300万亩的核桃加以分类。根据不同气候条件、立地条件、经营水平,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分区施策。比如核桃的早食品种和晚食品种,红枣的鲜食品种、制干品种、兼用品种,早熟品种、晚熟品种,有机红枣、富硒红枣,生态型、经济型和兼用型的划分确定,放管结合,有取有舍,各有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