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期
(总第50期)
民进吕梁市委 2010年6月8日
目录
★ “十二五” 规划应把发展“低碳吕梁”作为重中之重
★ 城市公共交通应当姓“公”
★ 做好移民建设新农村后续管理工作的建议
★ 制止违章修建要注重规划引导
★ 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 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几点建议
“十二五” 规划应把发展“低碳吕梁”作为重中之重
民进吕梁市委副主委兼秘书长李媛、会员段风树、车志荣认为:低碳生活,低碳经济,低碳社会越来越成为全人类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迈向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低碳竞争力”也成为提升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能力的核心要素。目前,吕梁市新兴工业蒸蒸日上,但能源消费量大、人均资源少、环境承载容量小,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新能源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有助于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推进“三三战略”的实施。因此建议吕梁市“十二五”规划应该将发展“低碳吕梁”作为重中之重。
一、制定适合吕梁市情的发展规划,认真谋划“低碳吕梁”发展蓝图。市政府应设立专门的低碳经济调研小组和低碳经济监管机构,负责全市低碳经济长、中、短期目标的制订、实施和监管,细化区域、行业和部门的低碳目标和任务,根据国家的低碳经济战略规划,结合我市“三三战略”的地方规划,将低碳经济纳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总体安排部署;制定专项规划,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目标、重点和保障措施等,提出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向低碳领域转型;制订出符合吕梁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路线图。
二、提振信心加强指导,以优化产业结构为抓手发展低碳产业。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对于以煤焦化为主导产业的我市更是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发展低碳经济的信心和决心。要从易到难,依靠科学进步和自主创新从环保产业、节能减排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为切入口发展我市低碳经济;要大力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和人才,对我市煤焦化为重点的“高碳”经济逐步实行技术改造和产业的升级换代,降低其碳排放量;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避免重化工业过度发展带来能耗高、物耗高、碳排放高等问题,避免留下长久不利影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将低碳发展纳入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的原则考虑和当前安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
三、广泛动员强势宣传,在全市广大城乡居民中积极倡导低碳生活。建设低碳吕梁,需要全民参与。要通过多种渠道、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使用各种方法向广大群众宣传低碳生活的重要意义,使其认识到低碳生活既有利于环境保护、拯救地球,同时也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效能的生活方式。有关部门要组织人员及时编写“低碳生活准则”,“低碳生活举例”,“低碳生活行为指导”手册。同时动员广大群众集思广益,推荐、创新低碳生活方式,开展各种形式的“低碳生活”竞赛活动。
四、发展壮大循环经济,重点抓好工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将减量化放在优先位置,减量化从减少生产环节入手,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评价考核;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大幅度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提倡鼓励有机肥料的使用;加快太阳能、风能和沼气技术的推广普及;充分利用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大力植树造林,重视培育林地,提高我市森林覆盖率,提升森林质量,营造生物质能源林,在吸碳排污、改善生态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大力扶持红枣、核桃、小米、白酒及旅游业等绿色产业规模化发展,既增加农村能源供应,又改善农民的卫生状况,保障食品安全。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市未来的低碳发展创造条件。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
六、制定相关政策,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在相关法规修订过程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条款,逐步建立起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体系;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气候变化的应对水平;进一步实施计划生育、节能减排、植树造林、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政策;规范低碳经济的内涵、模式、发展方向和评价体系等;采用法律的、行政的,特别是价格、排放权交易、自愿协议、能源服务公司等经济手段,形成长效机制。
城市公共交通应当姓“公”
民进离石支部主委、刘延宁认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区面积越来越大,城市公共交通成为城乡居民及外来流动人口出行必不可少的一项公共事业。就吕梁市区言,目前有六条公交线路,运营办法是由市交通局批复线路、车次,管理运营状况,由个体车主经营。但是,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部分个体车主经营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存在抢客、等客、随意停车等现象。当你坐上公交时,车主要么不走等待多拉客人,要么跑起来很快,有时车还未停稳,司乘人员就催促赶乘客上、下车。这样有很大的乘客安全隐患,同时,极易引起乘客的愤懑情绪。
二是一些车辆服务态度较差,司乘人员不报站点,不讲普通话,态度恶劣,外地客人地形不熟,又听不懂方言,很容易下错站、乘错车,而且公共交通作为城市的一个窗口,很容易给外地客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三是城市公交和乡镇公交线路交叉经常造成打架,堵塞交通甚至出现上访、停运等现象。2010年春节前后,离石区田家会公交和2路公交多次相互堵车、打架,不得不出动警力疏散,有的车主甚至鼓动附近村民上访。同条线路的公交车主也因为收入分配问题经常发生打架行为。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品位的一个重要标志。城市公交发达可减轻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给居民一个良好的出行环境。许多大城市都是以公交公司的模式经营,财政予以适当补贴。这样才能体现公交的公益性,便于运营车辆的统一管理,解决车主之间的矛盾纠纷。因此建议:
一、改变现有的公交管理模式,成立由国家或集体控股、个体经营户参股的集体管理的股份制公司。
二、由城建、交通部门合理规划运营线路和运营时间,并予以监督管理。
三、司乘人员应培训上岗、统一着装、讲普通话,按设置的站点上、下车,按规定的时间运营,特别是首、末班车不得推迟或提前停运。
做好移民建设新农村后续管理工作的建议
民进吕梁市委市直总支部李晋东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破解“三农”难题、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近年来,各地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大力培育主导产业,认真开展了村庄建设规划、村庄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特别是一些县区,抢抓机遇,不等不靠,真抓实干,对居住环境差、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利的部分山区村庄实施了移民工程,建立起了全新的新农村,农民生活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是,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是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没有建立,新村子没人管,旧村了又管不到;二是村民丝毫没有分到土地,年青人依靠务工度日,老年人失去了生活来源;三是没有发展任何农业产业;四是没有任何公共设施,群众缺乏健康娱乐。
因此对完善新农村移民建设后续工程提出如下建议:
一、尽快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加快落实村民的户口问题,改善村民医保就医条件。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落实土地,加速发展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四、加强农民技能培训,鼓励企业优先使用移民农民,保障农民基本生活。
制止违章修建要注重规划引导
民进离石支部主委刘延宁认为:近年来,各地加大了对违章建筑的拆除力度,严厉制止,但是违章(规)建设仍象洪水一样,仅靠堵、拆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要让规划引导建设。一些地方请专家作了规划,但规划并不能很好地执行,由领导决定建设项目、决定规划的现象非常严重,基层干部不了解规划,群众更不知道是怎么规划的。而那些城区规划范围内的老百姓修建欲望非常强烈,有的是因建设拆迁需要安置,有的村多年未批放宅基地,也有的是为了出租,加层扩建。经调查,就吕梁市离石区凤山街道办今年发现正在修建、扩建加层的127户,他们认为在原址上修建是很正常的行为,政府短期内不可能把旧村全部拆除修成高层。
因此建议:城市规划应当具有科学性、长期性、严格性,不以领导的意志而转移,不以关系、人情而变化,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应当向社会公示,哪一块地将来允许建什么,哪一个村将来要改造成什么样子都要向群众宣传;旧村改造也应有时间进度规划,要结合规划,解决好、拆迁安置等历史遗留问题,这样制止违章建设才能更有说服力,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民进交城支部马飞认为:县域物流与县域经济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同时也是县域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现代化的县域物流产业是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牵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诸多环节,是工业、农业、商业、运输业、邮电业等部门的综合体。但目前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物流却处于零散的粗放式的经营阶段,经营成本高,且缺乏供应链的整体协调,利润率低下,各物流企业基本上没有相应的物流专业人才与物流新技术的应用,缺乏长足发展的后劲。县域物流产业的现代化升级将会使农村的农副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增值,使农民直接受益,将引导农村产业结构和县域经济全面升级,为缩小城乡差距,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体系,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在现代化的县域物流产业带动下,再进一步建立大农村的物流体系,这将必然会在广大的农村出现新的流通企业,必然引发信息流、资金流以及科技服务与物流的有机结合,激发农户在农产品的品种、形状、营养、色泽、品味、保鲜、包装等方面的科学投入,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为此建议:
一、在城关和大乡镇或县域交界地带,建立区域物流中心或集散市场。以此为中心,加快相关产业的聚集,依托区域物流资源,形成以批发、交通、仓储、初加工、配送、信息管理为中心的物流服务市场。
二、组建物流联盟或以物流龙头企业来拉动城乡物流市场。加强县域间农资公司、蔬菜公司、果品公司、服务公司、供销社、粮食局、批发市场、加工企业、农产品行业协会、新兴工业区等相关企业的协作,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形成“农户+供应商+超市”或“原产地+流通加工点”或“产品+公司+市场”等多种供应链联盟形式,以规模效应来拉动地方经济的长足发展。
三、依托交通走廊或经济开发带,发展县域物流。以铁路,高速公路,以省道、县道、二三级公路或经济开发区路网工程为骨架,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形成现代物流的经济走廊,构造县域经济的合理框架。
四、大力推广物流运输的信息化技术,加强培养专业物流人才,进一步做好农民转岗培训工作,并建设相应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几点建议
民进交城支部马飞认为:小城镇上连城市,下连农村,处于城乡结合部,既是城市带动农村的前沿阵地,又是沟通城乡联系、促进城乡结合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调查了解,目前在小城镇建设中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是对小城镇建设的认识不深、重视不够。特别是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化不够,“经营城镇”的理念淡薄,思路不开阔,对小城镇的长远发展缺乏深层次思考。
二是对小城镇规划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短期行为。大部分地方规划只考虑 5- 15年的建设,具有局限性;有的小城镇规划定位不准确,特色不明显,与实际结合不密切,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小城镇没有制定详细规划,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三是科学合理的投资机制尚未形成。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小城镇发展的大问题。从现在来看,还没有走出一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筹措小城镇建设资金的道路,目前不少镇的财政还属 “吃饭财政”。因城镇建设而发生的债务无力偿还,干群矛盾缺乏化解手段。
因此建议:
一、高度重视对小城镇规划体系的修编完善工作。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龙头。小城镇发展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了科学的规划及规划体系后,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都必须不折不扣地按规划实施,确保规划的严肃性。
二、对小城镇要进行分类,准确定位。依托各镇特点,明确发展定位,分类定向发展。构建工业带动型、商贸流通型、旅游拉动型、资源开发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将基础建设投资向条件好、潜力大的小城镇转移,如建设边界商贸镇和重点中心镇,使各个小城镇的特色风貌充分彰显出来。
三、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一方面要从保护耕地出发,对城镇发展确实需要占用耕地的,要从动态平衡出发,给予保证。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农民进入小城镇后原有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流转制度,明确土地流转的途径和管理方法。允许小城镇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使用权采取出让、转让等方式参与小城镇的开发。与此同时,要建立起有利于农民成为永久性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使他们无后顾之忧。
四、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构建多渠道筹措小城镇建设资金的机制。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国家、集体、个人和民间资本共同投资建设的多元化投资机制。采取“以地生财”“集资建镇”和“借资建镇”的办法,一是鼓励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农民带资进镇,买房建房、兴办企业、务工经商;二是以优惠政策吸引外地客商和本地成功人士参与小城镇建设、兴办企业;三是按照“ 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动员单位、企业和个人投资建设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网络编辑:贺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