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刊物 >> 社情民意 >> 内容

2017年《信息》第11期

时间:2017-9-11 15:36:52  作者:   点击:

11

(总第136)

民进吕梁市委                  2017911

        

★ 关于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 脱贫攻坚中应充分发挥妇女的“半边天”作用

★ 建议对“失独”家庭予以特殊关爱和保障

★ 关于培训新型农民保证脱贫攻坚效果的建议

关于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发展建议

吕梁民进骨干信息员、吕梁市林业局规划院副院长樊小军反映:山西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省份。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山西省有两个。58个贫困县232万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生态环境脆弱、发展条件恶劣的贫困山区。山西省山区、丘陵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0%以上,现有宜林荒山面积3800多万亩,其中贫困地区2350万亩,是林业生态建设的主战场。为此,山西省积极发展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推行“合作社+贫困户”营造林机制号召营林公司牵头人、林业大户、技术人员、村干部等领办合作社,就地吸收不低于60%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让贫困户在亲手绿化自己家园的同时实现增收脱贫。将生态建设与扶贫攻坚紧密结合,取得了明显成效。

以吕梁为例,截止目前为止,吕梁全成立1000多家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25000余人,其中贫困社员18700余人,基本实现了造林重点区域村村都建有合作社。

短时间,大范围,为数众多的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同时涌现。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合作社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由于合作社组建需要吸收不低于60%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而贫困户大多是老弱病残者再者贫困社员受家庭拖累无法按时出工,以及造林季节与农忙时间的部分重叠等原因造成造林季节合作社劳动力紧缺,给工作安排部署带来很大难度。二是合作社内部运行不规范。部分合作社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等,没有建立规范的社员劳务台帐,没有形成社员退出和进入机制。三是合作社资金短缺。合作社的成员绝大部分是贫困地区的贫困农民,经济收入较低,生活比较困难,导致合作社可用资金较少。四是技术力量薄弱。造林合作社吸纳范围主要是本村及周边村民,相关行业技术知识更少。五是工作环境艰苦。经过多年的山上治本,身边增绿的绿化建设,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荒山都已实施了林业工程,现在工程所在地都是偏远地方,交通不便,立地条件较差,大多为土石山区,丘陵沟壑区,地形陡峭,地势险要。因此建议:

一、加强管理,促进规范运行。一是加强对合作社的人员教育。合作社是一种政策性的经济运行实体,参与市场运作,进行成本核算,社员按劳分配。合作社不是慈善机构,更不是养老机构,体现的是多劳多得,不存在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情况。二是切实加强对合作社的人员管理。合作社是一种经济实体,靠自己劳动获得报酬。对人员身体需要有一定的要求,必须具备从事体力活动的条件,而不是一味的吸收凑数,更不是吃大锅饭;三是强化对合作社人员的技术培训,保证林木成活率。营造林过程是一种技术活动,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因此营造林活动中要保证造林成活率,合理控制风险四是切实加强对合作社的监管。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引导合作社健康发展,增强合作社的内生动力。

二、精心安排,延长施工期。对国家、省级已下达的造林任务进行统筹安排,即时将造林任务议标落实到合作社,利用农闲时节提前开展造林预整地,错开合作社和农忙时间,形成春秋季造林、雨季预整地、三季有活干的长效机制,拉长合作社年内施工时间,缓解春季造林与农耕时节矛盾,稳定贫困社员队伍,有效增加入社贫困户的劳务收入。

三、完善政策,提高保障。针对合作社这一特殊的群体,所处的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政策。比如资金扶持,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群体的特殊性,适当放宽准入门槛。人身安全,可开展保险业服务试点,购买保险,提高抗风险能力。各级财政出资可以为合作社成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增加农民抗意外风险的能力,避免贫困农民在脱贫的路上陷入困境。

脱贫攻坚中应充分发挥妇女的“半边天”作用

民进吕梁市委会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李颖反映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妇女不仅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而且也是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促进农村文明建设、主导家庭事务、和谐邻里关系的主要力量,在农村建设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她们是保证脱贫攻坚顺利开展的重要力量,也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对象,在当前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只有应充分发挥妇女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战役。 

因此建议:

一、搞好宣传发动,引导贫困妇女坚定脱贫志向在妇女群众中广泛深入地宣传脱贫攻坚各项惠民政策,充分利用精准扶贫入户机会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妇女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引导贫困妇女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发参与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靠自己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二、强化技能培训,帮助贫困妇女提高脱贫能力积极推动政府在普惠性培训中提高贫困妇女参训比例,协调争取各方面资源面向贫困妇女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组织动员贫困妇女积极参与各种实用技能培训,如:种桑养蚕技术、手工艺技术等适合贫困妇女特点的技能培训,使贫困妇女真正掌握一技之长。

三、用好小额贷款,助力贫困妇女创业脱贫进一步完善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并加大向贫困地区倾斜的力度,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妇女解决创业资金困难,力争通过金融扶持实现创业一人、脱贫一户。

四、注重能人引领、带动互助脱贫加大对各类巾帼致富带头人的扶持力度,鼓励她们与贫困妇女结对帮扶,发展各种形式的妇女互助组、巾帼合作社、巾帼脱贫示范基地等,充分发挥女能人的致富、帮富、带富作用,示范引领更多贫困妇女脱贫致富。

五、凝聚社会力量、爱心助力脱贫充分发挥村妇代会组织所属慈善公益平台作用,依托“母亲健康快车”“母亲邮包”“春蕾计划”“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等品牌,动员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为贫困妇女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建议“失独”家庭予以特殊关爱和保障

吕梁民进骨干信息员、市直总支部文艺支部主委梁瑜反映: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意味着我国的人口和计生政策开始了重大转变。与此同时,此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尤其是“失独”家庭自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失独家庭既是一个家庭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从失独家庭的现状来看,有关部门虽然在持续推进对这个群体的关注,但一直停留在对具体的政策做一些细枝末节的修改始终难以彻底解决失独群体面临的多重生活问题。现行的国家计生特别扶助政策,对独生子女家庭每月每人给予一至两百元补贴但在年龄方面要求女方年满49周岁时夫妻双方才能同时纳入扶助范围。而这样的经济救助和年龄门槛对大量的失独家庭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目前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2亿,而到2050年,将是目前的三倍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方式、养老金支出以及养老模式之间的矛盾也开始显现。而且随着高龄老人的快速增加,计划生育家庭现在面临的养老护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建议:

一、给失独家庭以经济支持、照料和精神慰藉“三管齐下”的办法予以解决。从经济上讲,根据可以再生育和不能再生育分别以风险补偿标准提高的方式和给予全方位解决办法;在生活照料方面要发展社会性的养老包括机构养老及社区养老或者为失独家庭单独建立养老院等。在对失独家庭的医疗保障制度和养老制度上要做出调整比如失独家庭患者在医疗救助方面有比一般患者优越的制度性保障;在精神慰藉方面社会组织可以做一些心理咨询辅助等工作让失独者走出阴影。

二、出台落实独生子女补助奖励等颁发的政策规定,以支持独生子女家庭在社会上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过程中,应对独生子女及其家庭做出制度安排,比如,为减轻因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给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独生子女家庭抵御风险能力,可由政府出资,为独生子女办理健康平安保险,同时,就学、就医、就业、养老等各个方面应实行政策倾斜,加大扶持和救助力度,让独生子女家庭真正享受到执行计划生育国策应得的实惠,从而突显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优越性。

关于培训新型农民保证脱贫攻坚效果的建议

吕梁民进骨干信息员、市直总支部文艺支部主委梁瑜反映:当前一些贫困村农民科技素质偏低,生产管理技术落后。大多数农户小富即安,甚至不富亦安,导致不思进取既缺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雄心壮志更缺乏技术运作、资金运作和开拓市场的能力。

只有不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的力度提高农业经营中的科技进步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农民基本素质,培育和激发农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实现农民的稳定脱贫奔小康。因此建议:

一、加大农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的力度首先要在农村加大培育科技先导型龙头企业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优势农副产品。其次要依靠现有技术推广体系向农民大力推广成熟的先进实用技术。再次是要切实进行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通过培训提高农户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信用意识、质量意识等推动广大农民真正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二、改革农业科技人员管理体制把科技人员组织到农业产业化体系中去建立贡献与报酬挂钩的激励机制。持续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要鼓励广大农村引进新品种、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面向基地和农户进行技术推广。

三、争取让农民培训跳出一成不变的框架。一方面,应拓展农民培训的实施主体,引入社会、企业等多方的力量,将农民培训的业务交由社会、企业来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培训也可逐步褪去行政的色彩,实现市场化与商业化。另一方面,应拓展农民培训的实践形式,结合农民劳动实践及生活的现状,因地制宜,打破传统的培训方法尤其应该结合农民耕作实际,将培训内化在农民作业及农村脱贫致富的项目中,以项目带培训、以培训促项目,使得培训不仅仅是培训,而是一个农村脱贫与农业转型的契机。

网络编辑:贺立辉 来源: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www.sxllmj.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传真:0358-8223098 电话:0358-8223098 吕梁民进邮箱:mjllsw@163.com
  • 吕梁市市委大院 邮编:033000 晋ICP备10006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