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刊物 >> 社情民意 >> 内容

2010年《吕梁民进信息》第10期

时间:2010-10-28 15:07:30  作者:   点击:

10

(总第54) 

民进吕梁市委                             20101020

             目录

   基层民主党派成员热议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安全生产应该借鉴智利经验
   关于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建议
   开发景点不一定非要迁移居民

   应高度重视城市道路重复开挖问题

 

基层民主党派成员热议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民进吕梁市委副主委兼秘书长李媛、会员梁瑜反映: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引起了基层民主党派成员的高度关注。各民主党派成员互相讨论、热切关注会议精神,一起回顾“十一五”时期的光辉成就,展望即将到来的“十二五”宏图,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盼,对我国经济社会健康顺利发展表达了良好的祝愿。

大家认为,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十二五”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举措,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事关“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潮流,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当前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掌握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家发展的主动权,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同样需要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大家盛赞十七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大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内容和部署再一次表明,党和政府在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内,将以更大的决心继续改善民生,将以更佳的改革勇气、更高的执政智慧破解民生难题,将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民生领域,让更多的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宏伟蓝图已展开,崇高使命在召唤。展望未来,基层民主党派成员豪情满怀。大家纷纷表示,要紧紧围绕“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找准民进工作的结合点、着力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展视野、加强合作,围绕“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切实履行参政党职能,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做贡献;要牢牢把握“十二五”规划建议对参政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以更好的状态、更优异的参政议政成果,为实现“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奉献力量。

安全生产应该借鉴智利经验

民进吕梁市委副主委兼秘书长李媛、机关公务员刘海刚认为:被困井底69天的33名智利矿工得以“重见天日”,智利矿难救援创造了奇迹!解剖智利矿难这只“麻雀”,我们发现除了智利人民上下一心、政府指导得力之外,救援过程中注重细节、充分运用先进设备和科学技术、有效进行矿工心理干预等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重要,而智利政府对矿井避难所的建设、矿工自救方面的培训、救援设备的更新换代等日常防范措施的重视更为本次救援成功奠定了基础。另外在矿工被救后,制订心理干预计划,帮助矿工摆脱心理阴影、消除心理障碍等措施也充分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矿难常有,奇迹不常有。为此建议:以智利矿难的成功营救为典范,以煤炭资源整合为契机,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手,加强煤矿安全的系统化建设。

一、更新观念,珍视生命。观念和意识问题是造成我国矿难频发、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同时我们的法律还不够健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也比较普遍,缺失对生命的敬畏。关爱生命,敬畏生命,平时注重未雨绸缪,紧要关头从容应对,就完全有可能扼住命运的咽喉,把生命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

二、救援设备的升级。针对当前地质复杂情况,无论是救援队伍的设备还是矿工自救设备,都应该升级换代,不应仅仅局限于安全帽、氧气罐、防毒面具等低层次的设备。

三、紧急系统的建设。首先是建设矿井避难硐室,分类指导、因矿制宜,在政府统一指导下,有条件的企业先行试点,然后整体推进;其次是加快推进煤矿矿井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及矿井通信联络系统等工程建设。

四、矿工自救培训。在心理,医护、新设备使用等方面对矿工进行严格培训,做到事先防范、未雨绸缪。

五、注重救援细节。救援是对个体生命的延续,更是对个体精神的支撑。在救援过程中,应注重细节,从被困矿工的衣、食、精神等细节方面进行救助,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人文关怀。

关于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建议

民进柳林支部主委王建爱反映: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农村一些地方生态环境逐年恶化。污染源增加、污染物增多、污染范围扩大、污染程度加深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农民收入,而且还影响到农民的居住环境和身体健康,已经制约了农村可持续发展

对农村污染的危害认识不足,工农业生产污染增多,农村生活垃圾管理不当等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为此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治污认识。要充分利用各新闻媒体,加强对治理农村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宣传,使广大干群充分认识到农村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同时加大对农民的科普教育和政策引导,广泛开展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着力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二、完善制度建设,加强治污力度。政府部门要制定农村环境保护规划,提出明确的环境治理目标;建立环境整治考核制度,将辖区内环境质量作为考核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强化农村环保职能,建立与农村环保监管任务相适应的机制,把环境保护的管理网络扩展至村级。

三、加强技术指导,规范农业治污。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平衡施肥,优先使用有机肥料;要积极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要加大秸秆、畜禽粪便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推广可降解地膜的使用;要鼓励农户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提高自然生态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

四、加大治污投入,提高治理水平。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建立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和补偿机制,用于建设必要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积极探索农村清洁队的资金保障模式,普遍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农村清洁队。

五、维护环境权益,保障群众健康。加大农村执法力度,对破坏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要依法查处。严格防止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污染项目向农村转移,坚决控制发生新的污染和破坏生态现象。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的保护,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规范环境管理,清查污染源,确保农民的饮水安全。

开发景点不一定非要迁移居民

民进吕梁市委副主委兼秘书长李媛、会员梁瑜认为:旅游经济开发中,常常会把当地居民全部迁移,以减少旅游区的非游客人群,这样做法欠科学。有关部门解释迁移居民的理由:一是保障生态环境,即当地居民影响了旅游区的生态环境;二是杜绝资源浪费,即当地居民占用的一些自然和文化资源无法转化为旅游产品,导致了潜在旅游资源的极度浪费。

虽然景区开发与当地居民存在着许多利益纠结,但是一味地驱民出景区,极有可能导致一种商业近视行为。随着观光游时代的日渐远去,人们渐渐转向人类学意义上的体验休闲游,完全商品意义上的旅游景区并不总是受到欢迎,而自然地镶嵌了人文风情的半商品化旅游景区将会越来越得到青睐。为此建议:

一、坚持以民为本原则。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事业,本质上也是为了发展经济社会大业,是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规划既要注重景区特色,又要考虑民生需求。

二、坚持保存地域特色文化。在许多情况下,景区开发与当地居民并不存在你死我活的生存定律。如果没有常住居民生活在风景区上,景点就成了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商品,景区则会变成旅游消费者聚集的商业区。从长远来看,这极不利于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

三、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在环境资源与人口数量相适应的承载范围内,适当增添民居环境、人文环境的建设,不但对旅游资源无害,反而增加景观,增添趣味,会引来越来越多游人的亲睐。因此,开发风景区、旅游区时,一定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一定非得移民搬迁,将居民移往外地,劳民伤财、十室九空。

应高度重视城市道路重复开挖问题

民进吕梁市委副主委兼秘书长李媛认为:城市道路“开膛破肚”现象,不仅妨碍市民出行,还时常出现停水、断电、断炊,中断通讯、网络和电视信号等现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更严重者会因此造成爆炸、火灾、有毒气体排放等,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一、为什么会出现频繁开挖道路现象?

马路经常挖开又被填上,成为群众所说的“拉链马路”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市政工程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自来水、天然气、电信、供电、城市排水、治污和道路拓宽等各自为政,没有具体部门和协会单独管理,有开挖需求的单位和部门各干各的,你刚铺好我又接着开挖。其二,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缺乏系统性。地下管线本身就缺乏系统规划,城市发展加快与规划严重滞后的矛盾愈加突出。其三,对道路开挖缺乏统一严格的管理与规定,对行业与部门擅自开挖缺乏处罚,以致开挖过滥、过频繁。

二、改善道路频繁开挖问题的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组织,加强立法,并明确责任主体。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现代化城市高效率、高质量运转的保证,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十分宝贵,资源有限且不可再生,必须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合理利用。

首先,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规定,制定相应的措施,明确主体职责。由于现阶段只有相关部委及地方政府制定的有关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的政策规定,没有法律效力,并且尚不完备,这就造成政府相关部门对地下管线管理方面的职责不明,没有建立地下管线有效管理的社会机制。西欧国家在管道规划、施工、共用管廊建设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如德国、英国因管线维护更新而开挖道路,就有严格法律规定和审批手续,规定每次开挖不得超过2530,且不得扰民。我们应该加以借鉴。

其次,应有具体的部门或协会单独管理道路施工。有开挖需求的部门与单位应提前报告开挖计划,由主管部门或协会统一运筹安排,协调解决,以全面提高整个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改革目前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

2、严格规划控制,强化建设管理

为避免重复建设,城市建设应预留各种管线位置与出口。应先编制综合管网规划,与城市道路建设的年度计划相衔接,以解决以后因铺设与维护管线再开挖道路的问题。新建道路时先建地下综合管廊,再建道路,市政重点道路工程及新、改、扩建道路工程的管网建设应在市建设部门的管理指导下与道路施工同步进行,接受相应监督机构的监督,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管理要求,并遵守通信工程施工规范等技术标准,采取边施工、边回填、边恢复的施工方式,尽量减少对城市环境和市民出行的影响。

3、政府主导实施,市场运作为主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牢固树立“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需求未到,基础设施先行”的理念,鼓励民营资金投资建设“共同沟”,并参照周边地市管网出售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以达到各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目的。管网的维护由管网投资商统一组织实施,维护费用参照本市既有标准和周边地市标准,由管网使用单位和管网投资商商定。

(网络编辑:贺立辉)

网络编辑: 来源: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www.sxllmj.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传真:0358-8223098 电话:0358-8223098 吕梁民进邮箱:mjllsw@163.com
  • 吕梁市市委大院 邮编:033000 晋ICP备10006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