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刊物 >> 社情民意 >> 内容

2016《吕梁民进信息》第5期

时间:2016-3-21 10:18:19  作者:   点击:

 5

(总第114期)

 

民进吕梁市委                                  2016314


目         录

★ 建议切实加强人大对政府官员的廉政监督

★ 脱贫攻坚不能忽视农村食品安全问题

★ 关于尽快完善“全面二孩”配套政策的建议

★ 应及时规范微信投票

★ 精准脱贫迫切需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

建议切实加强人大对政府官员的廉政监督

    民进吕梁市委副主委兼秘书长李媛反映: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有各种形式的监督,包括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司法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社会监督等,这些不同渠道、不同层次的监督,对反腐倡廉均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的具体体现,人大依法享有立法、监督、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人事任免等法定职责,可以从制度上、法律上着手,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监督机制,堵塞腐败漏洞,也能对国家机关是否正确行使权力,是否勤政廉政实施监督等职能,具有其他监督所不可比拟的作用。可以说,人大监督是从国家制度上反腐倡廉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廉政建设的有效监督,这是纪检、监察部门反腐倡廉所缺少的功能和优势,因此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应高度重视人大常委会起着不可缺少的监督作用。

    但是,目前人大监督在反腐倡廉中存在严重不足,尤其是对政府官员的监督非常不够。导致这样局面的因素有制度性的不足,也有人大自身履职的不力。一方面,由于人大监督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权力监督,而这种监督的主要形式是通过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干部的述职评议、执法检查,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等,这种形式主要表现为下级对上级的汇报,因此信息来源的途径显得有些单一,达不到全面监督的作用。加之人大监督主要体现在对事的监督,有时无法将事与人有效的统一起来,以致在监督过程中对相关责任人的监督显得有些不足,不能起到有效震慑作用。另一方面,各级人大常委会在行使监督权力过程中,也存在重会议轻调研、重程序轻效果、重开会轻质询、重形式轻深入、重转办轻受理等现象,出现了所有官员任命时候几乎都是全票通过,而贪官罢免时候也是全票通过,政府组成部门及法检两院的人员任免在人大常委会大多只是一个程序性的表决,没有实质性的调研、质询,官员任期如何腐败,人大也基本不过问。从当前反腐败查处情况看,官员腐败的本质是权利滥用,说明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人大监督在反腐倡廉中的工作实效不明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特此建议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做到:

    一、牢记职责,依法监督。反腐倡廉建设是党和人民赋予地方人大的重要职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要求“各级人大党组应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依法监督的重要内容”,人大开展反腐倡廉建设是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是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中的高度统一,这就要求人大不仅要搞好自身党风廉政建设,还必须做好“一府两院”及选举任命工作人员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工作。

    二、增强实效,科学监督。要突出人大监督的核心地位,发挥人大监督的主体作用,必须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整合监督资源,强化监督手段,健全监督机制。一方面要创新监督手段,借力监督。由于人大监督重在对事的监督,缺乏对人的问责,而作为监察机关具有法定对人的行政问责手段。如果将人大监督过程中与行政监察联姻,既可以提高人大监督权威性,还可以举人大监督之矛,提升监察底气,确保监督质量,有效查处腐败案件。另一方面要拓宽监督渠道,科学监督。由于一些被监督对象的业务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技术型,单靠人大代表的监督很难进行有效监督,必须根据专业要求,设立专业性的咨询机构,为人大及其常委会提供专业性业务的咨询、对重大决定进行论证以及对人大起草或颁布的有关文件等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便于提高人大监督能力。

三、严把关口,深化监督。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但最主要的根源在于抛弃权力运行的公平、正义原则,而追求拜金主义、享受主义。人大依法实施廉政监督,要建立起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一方面严把任免关,始终坚持反腐倡廉的用人准则,杜绝把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任免程序看作是“走过场”、把人大及其常委会不同意任命党委推荐的干部看作是不与党委保持一致,没有很好地贯彻党委的意图的荒唐认识;人大代表及常委会委员也要树立代表意识,杜绝把自身看成“橡皮图章”、好好先生,只要举手、投票通过了事,必须要代表人民群众的意志对被提名推荐的干部依法审查,严格把关,把干部是否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作为衡量、任用干部的首要标准,实行“一票否决”制。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任前监督,不仅仅在免干部时候按法定程序进行,更需要在任前踏踏实实地搞好调查了解,深入到有关单位和群众,把拟任人员的廉政情况作为考察重点之一,坚持定向调查和随机调查相结合,尽量全面、真实、客观地掌握拟任干部的工作、生活情况。要注重把监督人与监督事结合起来,充分运用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罢免、撤职等刚性监督手段,增强监督效果。这样才能使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任免权由一个静态的程序转变为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更好地增强自身的威信,更好地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脱贫攻坚不能忽视农村食品安全问题

    民进吕梁市委副主委兼秘书长李媛反映:食品安全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城市食品安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占80%人口的农村,食品安全隐患仍然令人堪忧。而全面脱贫攻坚的关键是农村,果连农民的生命健康权都不能保证的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脱贫攻坚都只能是空谈。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也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所以,精准脱贫不能忽视农村食品安全问题。

    一、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是问题食品多。由于农民购买力低下,成本高的食物在农村很难有市场,所以简陋的加工作坊就盛行,不符合卫生规范、不符合添加要求,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黑作坊”食品成为农村的主要食品源。这些食品制售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无食品生产许可、无食品标签,同时还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隐患很大。

    二是群众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农村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相对较弱,往往以“人吃了有没有问题”的简单标准来判断食品质量好坏,即便食用了假冒伪劣食品造成伤害,大多是自认倒霉而不是主动维权。尤其是当前不少农村留守老人和孩子居多,他们对问题食品鉴别能力更差,只要便宜就买,不考虑其安全性和质量问题。

    三是农村食品监管难度大。农村地域广大,食品经营也分散,且流动性大,隐蔽性强,容易出现监管不力甚至无人监管的现象。

四是法律法规机制不完善,准入门槛低。国家颁布了《食品安全法》,但是相关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法规不完善,难以操作。一些食品安全职能部门检测设备落后或空白、方法简单、标准不一,不能适应食品安全监管的需要。在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时,农村准入门槛低甚至出现无证无照经营。

    二、对解决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建议

    一是强化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各职能部门要深入群众中,加强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宣传问题食品的危害,传授鉴别假冒伪劣食品的知识和维护自身消费权益的方法和途径,增强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逐步建立农村维权网、食品安全监督网、卫生防预监督网,利用相应的网络有效地掌握农村食品安全信息,充分发挥现有的12315举报网的作用。

    二是增强经营者的诚信守法意识。要增强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和诚信经营意识教育,对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进行硬性要求和严格惩处,抬高违法成本,规定出现违法行为不能再从事食品生产行业,情节严重者可采用刑事处罚,进一步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

    三是建立联动监管长效机制。各部门携手联动,把监管执法重心向农村转移,把住食品原料、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加强对农村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并积极倡导连锁超市进农村,引导大型超市以“流动放心店”的形式,向农村市场配送安全食品。

    四是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机制。完善《食品安全法》相关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法规,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执法人员有法可依。同时,要严格准入制度,经常实地查看销售场所、环境、设备,检查销售人员是否严格按照《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办理。

关于尽快完善“全面二孩”配套政策的建议

    吕梁民进骨干信息员车芳芳反映:“全面二孩”政策正式落地,全国上下一片叫好声,但同时由于长期受一孩政策的影响,生育成本的上升,就业压力的加大,医疗、教育等资源的局限以及其他相关配套政策的滞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人们生育二胎的意愿已大不如前,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局面。“全面二孩”政策能否达到改善人口结构、缓解养老压力的初衷,现在看来前景并不乐观。因此建议,尽快完善“全面二孩”相关配套政策,更好地推进“全面二孩”政策顺利实施。

    一、有效增加医疗资源供给,满足大众就医需求。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新一波生育潮必将来临,高龄产妇的孕期指导、分娩床位的紧张以及产科、儿科医护人员的不足等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必须及时地、迅速地加大医疗卫生行业的相关投入力度,有效增加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相关医疗资源的供给,满足“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群众的就医需求。这其中硬件设施的投入相对容易解决,而医务人员的增加却很难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标本兼治,既要从长远着眼,增加妇产儿科人才的教育培养力度,又要制定相应的远程医疗指导、医师有序流动制度,尽可能用好用活现有医疗资源。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配套设施和医务力量,增强社区分诊能力,缓解大医院就诊压力。同时应加强妇幼保健的服务能力,健全服务网络,推广母子保健手册,在妇幼保健机构开展一条龙的保健服务。此外,应加强对高龄孕产妇优生优育知识普及和健康检查。

    二、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优生”“优育”同等重要,“二孩”的教育问题也是很多家庭不再生育的重要原因。当前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仍然相对集中。因此不仅要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环境,完善教学设施设备,扩大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总体素质,而且要进一步加大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力度,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建议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制定幼儿入园率的考核标准,切实加大政府对学龄前教育的师资和经费投入,为学龄前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三、缓解就业歧视,保障女性合法权益。尽管我国法律规定,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不能辞退,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故意刁难使妇女被迫自动辞职的有,简单粗暴辞退的有,而因为生育孩子得不到晋升职级、不能保留原岗位,使广大妇女同志前期努力付诸东流的更是不在少数。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用工单位对女性的选择更会慎之又慎,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女性就业歧视。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加大对此类违法违规现象的惩处力度,特别要及时跟进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和修改,增加用人单位违法成本,使单位不敢违、不愿违,切实保障女性平等就业权利。

四、积极配套其它扶持政策,保障“全面二孩”顺利实施。生育和抚养孩子的经济成本是许多家庭放弃“二孩”的重要原因,建议各级财政适当分担一部分“二孩”生育和抚养的成本,有效调动适育人群的生育积极性。可以借鉴境外经验,采取“补贴+减税+带薪休假”的方式来鼓励夫妇生育,如研究制定酌情减免二胎生育家庭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的相关经济政策;扩大生育保险覆盖人群、提升保险报销比例,适当提高参保女性的生育津贴;将幼儿学前教育纳入免费教育,降低子女抚养成本等。同时,与头胎相比,二胎产妇由于体质相对下降,身体各方面机能的恢复明显变慢,要探索建立进一步延长二胎妇女的产假及男方的护理假时间的相关条例。

应及时规范微信投票

吕梁民进骨干信息员刘海刚反映:随着微信的普及,微信朋友圈在及时广泛传递各种信息的同时,五花八门的“求投票”也越来越火爆。各类商家不失时机地推出各式各样的微信评比投票活动点赞评比等,诸如“最美宝贝”、“最萌天使”、“最牛医生”、“支持拐卖儿童死刑”等等各类微信投票多如牛毛。微信投票泛滥导致多数人对频繁的拉票心生厌恶,但又碍于情面,有的地方甚至催生了专业的投票群,群内“投手”众多,投票明码标价。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调查,仅有4.7%的受访者认为朋友圈投票好玩,44.7%的受访者直言“绑架式”投票让人烦恼。微信投票看是繁琐小事,实则是一种扰乱公众秩序的不良行为,应严肃对待。首先,微信投票存在信息泄漏风险。投票前要关注公众号,有时候还要获取投票人的手机号码,本人头像等。有时投票的链接中带有病毒,一旦点击,你手机中的支付账号、密码、身份信息等就可能泄露。其次,微信投票有失公平,单靠人气、人脉,不注重实际水平,扭曲评比初衷,误导社会风气。当下微信投票变异成了比人脉、拼人情的闹剧尤其在校园评比中,孩子的高票或者低票全靠家长,这无疑会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加之一些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也“凑热闹”在微信圈开展投票评比活动,其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单位也一窝蜂的涌入微信圈,让投票活动更加变味。

过多过滥的微信投票值得引起全社会重视,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引导和管理,因此建议:

一、公众自律,杜绝微信滥投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个人应理性一些,不应盲目跟风,让朋友圈少些商业味,多些正能量。

二、网络主管部门应注意规范引导要对微信评选活动进行审核,实行评选准入制。因为大多数微信评选没有任何权威性,是不诚信的行为,如果有人获取个人信息后还会从事非法活动,更加有社会危害性了,所以要加强引导和规范

三、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应作出表率。自媒体时代,借助微信平台以投票形式加强宣传本是无可厚非但是也应该有选择性的,对一些服务型的部门和个人采取群众微信投票这是可行的,实际是接受群众监督的一种表现,凡是服务对象都有发言权,都有投票权,这样的理性的公平公正的投票应该发扬光大;而一些不熟悉的、小范围的甚至专业性的评选就不适宜微信朋友圈投票,因为没有权威性,应该杜绝。

精准脱贫迫切需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

    民进吕梁市委骨干信息员李丽静认为:实现全面脱贫、精准脱贫关键在农村,农村的脱贫关键在教育。农村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点,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直接决定了提高人口素质及人均文化水平的程度,农村教育强,农村人口才能稳定,农村家庭才能稳固,农民才能集中精力脱贫。但是从一些数据显示的情况看,各级政府重视农村教育的力度还不够。就2015年言,国务院要求2015年全省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65%,但实际只完成了36.02%。一项权威调查显示,在乡村小学,国家规定课程开不全、开不足的现象还比较普遍,除了语文和数学外,品德、体育、音乐、美术、外语、综合实践活动及信息技术等课程开设率偏低。

    一、农村教育问题的症结

    农村教育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一是农村硬件资源相对匮乏且缺乏相应的师资,好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本可以弥补硬件配置的不足,但长期以来在我国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乡村学校,由于办学条件差、待遇低、生活质量难保障,往往吸引不到也留不住优秀教师,致使乡村学校教师队伍严重短缺。二是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导致城乡教育质量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村家庭望子成龙心切,不惜债台高筑也要让子女到优质资源的城镇上学,于是农村学校越来越没有市场,没有生源,城乡学校办学规模已呈现出“城镇大班化、乡村空校化”的两极分化的态势。而地方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的通常做法是,优先满足城镇日益增多的中小学生就学需求,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向城镇学校倾斜,乡村学校的投资几近于无。三是应试教育意识主导下,农村学校也一味追求升学,完全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缺乏对学生未来生活的考虑,导致课程开设不全,课程设置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和就业实际,学生厌学、辍学等现象层出不穷。

    二、转变农村教育现状的建议

    要全面脱贫,必须教育先行。只有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的意识,才能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才能调动占总人口80%的农村人的积极性,形成举国合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建议:

    1、政策支持和鼓励农村办学。支持更多有条件有意愿的农村恢复村办学校,让校风带动村风,营造家长与孩子同学习共进步的良好氛围。农村家长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很高,农村学校撤并后许多家长倾尽所有也要去城镇租房子陪读,供养孩子上学,但是现在的学校留给孩子的家庭作业需要家长辅导督促检查,农村家长进城后忙于打工挣钱糊口,根本没有时间学习,对孩子的学习辅导无从谈起,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而农村因为没有了学校,失去了文化气息,留守在家的家长们无所事事也无所顾忌,只能沉溺于赌博、游戏玩物丧志,久而久之,村风变味,民风变质,农民的进取心和创造力也渐渐消退。只有家人团聚、安居乐业、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一家人轻松生活,互相鼓励,快乐拼搏,其乐融融,才能有良好的家风、学风、村风。所以,重振农村学校,对改变整体的农村风貌、改变农民的生活习性、弘扬农村新风貌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畅通农村选聘优秀教师的渠道。教师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是一切重大教育变革的核心力量,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鼓励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教师,是目前最可行、最有效的办法。一方面在已有教师之间组织开展县城教师到农村学校交流轮岗,乡镇中心学校教师到村小学、教学点交流轮岗;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增设特岗教师名额,或者就像台湾、新加坡等地大学生都服兵役一样,我们也硬性要求大学毕业生都要有在农村任教的经历,鼓励更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教,这样双管齐下,确保农村优秀教师队伍持续稳定。

    3、因地制宜选用适宜的教材。在农村中小学教材中注意突出知识性的同时,注重实用性,为发展农副产业培养人才。可以适当增设技能型课程和实践活动,为更多不能上大学的农村青年进行专业技术知识普及,这样既可以避免一味围绕升学的指挥棒,农村孩子跟不上进度和难度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因为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密切而增强其主动学习的欲望,也能为职业技术学校输送人才,激活职业技术学校。

    

网络编辑:车芳芳 来源: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www.sxllmj.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传真:0358-8223098 电话:0358-8223098 吕梁民进邮箱:mjllsw@163.com
  • 吕梁市市委大院 邮编:033000 晋ICP备10006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