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刊物 >> 社情民意 >> 内容

2016《吕梁民进信息》第15期

时间:2016-8-29 17:27:25  作者:   点击:

15

(总第124)

民进吕梁市委                             2016823


        

★ 调研报告——教师教育体系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教师教育体系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以吕梁教育学院为例

吕梁民进骨干信息员温智新反应:吕梁教育学院成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其前身是吕梁教育干部学校,1973年改为吕梁教师进修学校,1983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吕梁教育学院。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担负着吕梁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任务。几十年来为吕梁培养和培训各级各类教师近二万人次,为吕梁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这些教师绝大部分都已成为吕梁中小学教育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1990年代末,由于国家对中小学教师学历要求的政策性调整,教育学院出现招生困难。进入本世纪以来,吕梁教育学院适时调整办学方向,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从2000年起与原吕梁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办学,度过了极其艰难的时期。2013年山西省出台了取消联合办学的地方性政策,致使吕梁教育学院目前没有在校生。加之,各类培训不是下放到县就是省里收回,市级教育学院几乎无事可干。

造成这样的局面,既有宏观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也与教育学院自身因素密不可分。从教育学院自身因素考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素质亟待提升

教育学院作为培养教师的机构,教师队伍理应具备很高的素质,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吕梁教育学院自成立之初进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后,整个九十年代到现在几乎没有再进一个优秀教师,导致教师队伍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1.教师队伍年龄老化

吕梁教育学院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现象较为突出,目前教师队伍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40多岁的是年轻教师,绝大部分教师以接近退休年龄。虽然这些教师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他们的知识陈旧,思维僵化,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缓慢,掌握新的教育技术与教学方法较困难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因此,这些教师已经不能适应新条件下的教育教学。

2.知识结构不合理

教育学院的教师绝大部分是上世纪八十年达成立之初从中小学调进的优秀教师或由大学毕业生中分配进来的优秀毕业生。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教师没有能够进一步进修学习,故而,这些教师的知识逐渐陈旧老化,已经不能适应教师教育的需求。同时,各教育学院还有相当一部分后取学历的教师,有的学校占比将近50%,这部分教师虽然自身很努力,但由于先天不足,加之,进修学习机会匮乏,也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师教育要求。

3.学历结构配置不高

目前,国家要求小学教师要达到本科学历,初高中教师中要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达到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学院是承担教师教育的学校,绝大部分教师的学历仍然是本科,也就是说如果单单按照学历标准衡量,这些教师仅仅是合格的小学教师,而教育学院的任务是进行初中教师培训,但是从学历标准看,完成这样的任务几乎不可能。近些年,由于国家对教师职称评定政策的调整,要求评定中级职称必须获得硕士学位,这才迫使一些年轻教师取得了硕士研究生学位,但这也仅仅与国家对初高中教师的学历要求看齐了,而且这部分教师在教育学院教师中所占比例很小,由此可知,教育学院教师队伍的学历配置远远不能适应教师教育的要求。

(二)专业结构需调整

教育学院作为教师教育的专业机构,其专业设置应与教育改革和发展同步,但遗憾的是许多教育学院的专业设置仍然是成立之初的专业,虽然后来也有一些调整,但仅仅是在很小的范围内的微调,远远不能适应教师教育的发展要求。

1.专业结构传统守旧

教育学院的专业结构仍然沿用当初成立时批准设立的汉语言文学、数学与计算机、物理教育、政治教育、英语教育等专业。后来做了一些调整,但只是做了一些微调,把原来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调整为小学语文教育,数学与计算机专业调整为小学数学教育,其他都没有变,对于一些新出现的教育技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现在教育学院的绝大部分教师竟然对新近出现并在全国中小学研究很热的“翻转课堂”、“慕课”技术一点都不知道,更谈不上研究。正是因为专业设置陈旧落后,严重制约了教育学院开展教师教育的职能发挥和质量提高。

2.专业设置封闭保守

由于多年来教育学院的专业设置陈旧保守,加之专业设置需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导致教育学院的专业设置封闭落后,不易吸纳新的内容。一些新观点、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很难渗透进教育学院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3.专业建设兼容性差

受教育学院专业设置封闭保守的影响,其专业建设的开放性不足。专业与专业之间壁垒森严,不能互相兼容。作为中小学教师教育的专业机构,要培养的中小学教师无需成为某方面的专家,而应成为“杂家”,也就是说,中小学教师对各种知识无需精通但必须有所了解。因此,要求教师教育院校在专业建设上打破原来的专业界限,做到文理渗透,学科交叉,使中小学教师成为“全科医生”或“全能教师”。

(三)课程体系应重置

教师教育院校的课程体系也应重置,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课程理念不先进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教育院校的课程理念陈旧落后。教育改革在我国虽已进行多年,但对教育思想的触及程度不深,因此,在我国出现了教育改革只改形式和方法,不改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怪现象,无论是中小学教育还是教师教育,素质教育口号喊得很响,应试教育搞得也很扎实。教师教育院校的课程理念仍然是抱笃守拙,可谓“春风不度课程关”,新课程理念还仅仅停留在老师们的口头上,未落实在教育教学的行动中。

2.课程体系不科学

因课程理念不先进,导致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不科学

以某学院数学系一学期的课程为例:

数学系2014-2015课程表

2016《吕梁民进信息》第15期

由上表可知,该学院的课程体系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注重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更无学员消化理解的时间。这样的课程体系,只能将学员培养成只懂理论不能操作,只有知识没有能力,或者是理论知识都是一知半解的“废品”。正因如此,教师教育院校的课程体系必须根据教师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进行重新设置。

3.课程设置无特色

教师教育应从各地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进行,同样,课程的设置也应以各地的实际为依据,设置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然而从目前情况看,教师教育院校的课程设置几乎是国家课程一统天下,地方课程没有空间,至于校本课程更无从谈起,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地方课程的开发滞后,校本课程的开发没有人才;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学校和地方各级主管部门在思想观念上重视不够,无论是人才队伍的建设还是资金设备的投入都不到位。

二、对策及建议

(一)狠抓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开展教师教育的充要条件,队伍素质的高低,结构是否合理,学历层次是否达标,都是制约教师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进行教师教育首先要狠抓教师队伍建设。

1. 通过各种途径引进优秀的高学历的年轻教师

年轻教师不仅知识新,有活力,同时也有很强的学习力,能够不断的吸纳新的思想观念,而且也掌握着新的技术和新的方法,能很快地将新的思想观念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内容,充分利用所掌握的新技术、新方法体现在教育教学中。这正是老教师的短板,如前所述,老教师固然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获取新思想、新观念,掌握和运用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略显不足。

在引进教师时既要强调年轻教师的学历层次,也要顾及其教育教学的实践操作能力。尽可能引进一些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同时也可从中小学调进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使高学历层次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有相当比例。

2.利用各种手段鼓励教师进修学习

教师教育院校的教师应成为各自专业领域的专家或学科带头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进修学习。然而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教师教育院校的教师进修学习的机会很少。虽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但是,一方面这种方式学习的随意性太大,学习的系统较差,另一方面这种学习要求教师既要有很高的自觉性还要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因为网络上的许多东西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不具备精细的分辨能力,很难分清对错。

(二)灵活调整相关专业

教师教育院校的专业设置封闭保守,陈旧落后,开放性不足,这种状况不能适应新环境下教师教育的现实,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不断根据教师教育的现实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

1.更新专业结构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教育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方式方法上,更新速度很快,一些传统的专业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教育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必须做到“喜新厌旧”,要毫不犹豫放弃旧东西,敞开胸怀去接受新内容、拥抱新技术和新方法,这样才能适应新条件下教师教育的新状态。

2.打破专业壁垒,构建开放兼容的专业结构

教师教育院校在调整专业设置过程中,应根据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打破专业之间森严的界限,实行跨专业教学,跨学科开课,让每一位学员对中小学各科内容都有一定了解,特别是能掌握各学科发展的前沿进展。这样才能构建开放兼容的专业结构,也才能把中小学教师培养成全能型教师。

(三)按需设置课程体系

课程是设施教师教育的重要载体。课程理念是否先进,体系是否科学,设置有无特色,直接影响教师教育的质量。

1. 更新课程理念,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教师教育院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在课程的设置上首先要更新课程理念,舍弃保守落后的课程观念,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课程思想。从目前情况看,我国教师教育院校的课程设置仍然是学科课程一统天下,活动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综合课程等课程设置思想没有任何空间。这样的现状带来的结果必然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偏重,而实际操作能力的不足。

在更新课程理念的同时,要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这就要求在课程的体系构建时注意以下几点:(1)分析中小学的培养目标,教师教育院校是以培养培训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为主要任务的,因此必须分析中小学的培养目标,以此为出发点构建的课程体系才符合中小学教师的实际;(2)调查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状况和中小学教师的现有发展水平,有针对性的设置课程,才能做到教育教学的有的放矢;(3)调查了解社会生产、科技、文化发展的状况,全面掌握当前社会对人的基本素质的客观要求,并对未来社会对人的基本素质要求作出预测,以此为课程设置的出发点才能构建面向未来的课程体系;(4)分析研究国内外已有的课程理论,总结国内以往课程设置的成败得失,比较国内外相关的课程设置观念,从中吸取可资借鉴的经验。

2. 设置富有特色的课程

课程设置必须符合我国实际。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不均衡,城乡发展有差异,因此课程设置也不应该是一个模式,不同地区应该有不同的课程模式。这就要求教师教育院校在课程设置时必须考虑课程的地方特色,院校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课程人才,构建适合本地区发展特点的课程人才库。依靠这些人才资源,开发富有本地特色的课程。

网络编辑:贺立辉 来源: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www.sxllmj.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传真:0358-8223098 电话:0358-8223098 吕梁民进邮箱:mjllsw@163.com
  • 吕梁市市委大院 邮编:033000 晋ICP备10006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