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刊物 >> 社情民意 >> 内容

2017年《吕梁民进信息》第1期

时间:2017-2-16 9:25:10  作者:   点击:

1

(总第126)

 

民进吕梁市委                            2017213


【文化旅游产业专报】之一

 

        

 

★ 应探索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途径

★ 发展交城县文化旅游产业之我见

★ 关于打造文水县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建议

★ 关于孝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 关于推进中阳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

应探索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途径

民进吕梁市委主委李媛认为:吕梁因山而名、因山而贫、因山而特。是旅游胜地,也是革命圣地。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伦理文化、廉政文化、红色文化、酒文化、乡村文化、现代文化交相辉映,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助推转型跨越实现脱贫攻坚大有可为。但是,目前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足。

首先是文化旅游产业供给结构不尽合理。集中体现在:集自然风光、红色文化、廉政文化、创意园区等为一体的景区建设档次不高,吸引力不够;情景性、参与性、休闲性的体验旅游项目明显不足;特色精品旅游商品缺乏,吕梁特色的文化元素挖掘不足、吸收不够,旅游商品大同小异、品位低、质量差,形不成应有的旅游商品市场。

其次是旅游景区缺乏科学规划。13个县市区缺少沟通与协作,各自为政,景区建设单一、简陋,缺乏文化渗透,致使有限的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缺乏“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意识。如碛口景区是独特的唯一性景观,景区文化氛围不足,缺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渲染,活力不够;汉画像博物馆的独特性也没有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缺乏贴近受众的创意设计,致使躺在石碑上的文物依然是冷冰冰的文物,吸引力不强。

第三是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景区道路坑洼不平,像离石西华镇、石楼黄河第一弯等还没有一条可以顺利通达的道路,很多景区到达景区“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仍十分突出。景区内有关安全、消防、通讯、环保、能源、娱乐等基础设施不健全,行、游、住、食、购、娱与安全、卫生设施欠缺,大部分景区管理混乱,群众有序参与度不高,调动群众主人翁意识不够,综合经济效益不高。

第四是旅游经营服务人才、民间工艺人才瓶颈凸显。现代职业经理人等高级人才严重不足,高级导游严重短缺,经典解说词还有待进一步的文化加工,艺术点缀,一般水准的导游队伍也严重匮乏,安国寺、白马仙洞、玄中寺等地都没有真正的导游;景区服务人员形象、气质、文化底蕴等较差,影响品位;接待外国游客的功能不足,外语导游缺乏;同样,民俗文化、非遗文化传承后继乏人等。

而导致这四大难题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重视不够,规划不足;二是资金投入不够。说白了吕梁的旅游业发展滞后,并不是经济因素,而是意识形态问题更严重些。吕梁经济辉煌时期也几乎没有人区重视投资旅游产业,政协委员呼吁过多少年,但是没有多少实质性进展。致使旅游业这一“最吸金产业”在吕梁严重短板。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已经从观光游——休闲游发展到了精神游,对文化要素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文化旅游的核心是创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我们要用好旅游产业中的“文化力”,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将传统文化存真、做深、活化、延展,更好地贴近受众、融入现代生活,促进资源、创意、市场共享,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具体路径建议:

一、推动旅游规划和基础设施升级,打造旅游景区建设新业态。增强“特在历史、特在自然、特在民俗、特在文化”的精品意识,着眼市场需求和旅游产品供给相匹配,将全市旅游资源进行归类、扩面、延线、拖链,打造精品景区和特色旅游目的地,做到“精心规划、精心策划、精心设计、精心建设、精心服务、精心管理”,体现区域互补、项目互补、功能互补、产业联动的战略思想,一次规划,分步建设,动态调整,逐步到位,向高品位要效益,向高质量要市场,向品牌要竞争力。边开发、边运营,努力达到一流水平,最好是打造出全国唯一的景观。

一方面,要进行“大策划、大整合、大运作”,实现由小旅游向大旅游格局的转变。狠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交通网络化和公共服务设施全覆盖。实施一批旅游道路项目,开通区县旅游专线和跨区旅游线路,构建从吕梁火车站、飞机场出发通往各景区景点的道路交通体系,打通景区“最后一公里”。狠抓创意文化建设,围绕历史文化游,要丰富和提升景区内涵,传承革命老区的历史文脉和自然遗产,创新思维进行演绎,打造富有历史性、艺术性、知识性和实用性、故事性、趣味性的独具吕梁特色的创意产品;围绕民俗风情游,规划建设乡土文化艺术馆等项目,整合吕梁乡土文化艺术,如陶瓷工艺制作、手工作坊、刺绣、剪纸、纺花织布、鞋垫、编竹筐、酿酒、酿醋等,增加体验元素。围绕自然景观游,有序组织农民开发农业体验游、观光农业游等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推动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如实施“万亩核桃园、万亩红枣园、万亩土豆园、万亩油菜园”等工程化种植发展旅游园区,拉动旅游消费。开发体育赛事游,延伸各类体育赛事游、运动休闲游等新业态,把旅游文化产业打造成具有永续发展能力的绿色、生态、健康、环保型产业,形成大联合、大整合的旅游发展格局。

另一方面,营造“大旅游”氛围,统筹公路沿线旅游标识、标牌和停车场;加强景区供水供电、通讯、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及餐饮、住宿、卫生、购物、休闲、娱乐等服务设施;推动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开发,建立旅游导视系统和信息服务平台;开发休闲、摄影、写生、徒步、养生、美食、手工艺制作等慢游产品等,给游客更多情景体验,给群众更多创收机会。

二、推进旅游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文化旅游融合新业态。不久前,文水县开展的“旅游+”活动,开了一个好头。“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养生”等模式,推动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规划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园,推出一批具有强烈文化感染力的民俗文化(柳林盘子)、歌舞、饮食、工艺、影视、戏剧等吕梁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构建吕梁名人游园,打造以《廉吏于成龙》、《吕梁英雄传》、《郭子仪》《卫青》《武则天》《孙嘉淦》(还有最近在山西日报看到的清代治河廉吏康基田,兴县人)《刘胡兰》《南梁游击》《临县道清》《伞头秧歌》《汾阳地秧歌》《吕梁民歌》等集戏剧、影视、声像、表演、图说、戏说等文化综合体;大力发展品质优、档次高的民间刺绣、手工剪纸、印染、乐器、陶艺、竹编等手工艺品;构建民俗文化云数据平台,推动吕梁山特色文化旅游与特色农业、特色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增强民间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品牌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形成一批吕梁山特色文化体验游、生态休闲度假游精品示范区。建成如离石南庄、信义,汾阳贾家庄等一批特色文化村,构建乡村文化旅游综合服务体系,探索开发白马仙洞、碛口古迹等旅游产品,让沉睡的历史文化“活”起来。

三、创新融资经营管理机制,打造旅游产品供给新业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保护开发”的原则,构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的经营管理机制,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有效突破项目建设资金瓶颈。

目前,资金是瓶颈,在市委政府如此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发扬右玉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群策群力捐资出力,可以利用“互联网+”方式进行全民集资搞旅游。就像山西省委胡富国书记当年借款修路一样,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发布融资信息,设立文化旅游基金,建立激励融资机制。将捐款金额与享有特权挂钩,在全市旅游景点实行“一卡通”制,凡捐款人人手一卡,凭卡优惠,根据资金数量分类享有优惠特权,数量大的可以参与入股分红,数额小的也按一定比例,将捐款数额与旅游门票打折优惠抵消等,调动全民有偿集资;还可以发动机关厂矿人员按最低工资标准硬性捐款,鼓励周遭村民积极捐款,并按照捐款份额给予每户在景区经营的许可证,在统一管理下进行商业活动等,这样的激励政策融资,既可以调动全市人民群众干部职工发展地方经济壮大旅游业的主人翁意识,还能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实现政府、企业、市民、农户多方获利。

四、搭建旅游富民平台,打造旅游经营新业态。一方面拓展旅游富民空间,按照“月月有节、场场精彩”的思路,提升景区魅力。如开发富有吕梁特色文化的大型文艺表演活动,如临县的碛口黑龙庙就可以定时组织演出,把临县民间的三弦、道清、秧歌、民歌、戏剧整合一台表演,组织专家和群众共演(汾阳贾家庄、离石千年里亦然),提高群众参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让群众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增强获得感。另一方面以旅游拉动就业,激励群众自主创业,自主创新。按照“谁生产、谁受益,谁销售、谁受益”的经营理念,鼓励民间老艺人制作、生产、销售、传承传统工艺品,并激励年轻人向民间艺人学习手艺,搞好民间文化艺术传承。组建专业创作团队,编写吕梁导游专业的教材,并在吕梁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专业,系统培养,逐步建立经营、管理、服务三个层面相配套的特色文化旅游人才机制,自主培养出高素质的规划创意、市场营销、酒店管理、导游讲解等紧缺专业人才,形成旅游资源开发与客源市场开发,旅游设施建设与旅游人才培养等协调发展。

发展交城县文化旅游产业之我见

    民进交城总支部主委韩文彬认为:近年来,交城旅游产业呈现出了井喷式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仍然存在旅游产品没有形成消费循环链旅游规划执行不严,旅游投资严重短缺,文化旅游融合不深旅游产业人才匮乏规模偏小,缺乏项目支持,市场主体不强,要素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建议。

    整合旅游资源加大庞泉沟旅游整体开发力度。庞泉沟旅游开发涉及交城、文水、方山、离石四县区,受行政区划限制,庞泉沟旅游资源还没有大规模整体开发利用,已开发的景区也因赶路时间长、游玩时间短的问题而处于半闲置状态。市政府应成立市级层面的管委会,以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为核心,整合四县区旅游资源,倾全市之力打造“庞泉沟生态旅游黄金线”构建“大庞泉沟景区”,组建旅游投资开发公司,引进知名旅游开发经营集团,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状,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提升景区景点品质。

二、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一是要加大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建议市财政设立旅游发展基金,用于重点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用政府投入释放发展导向,吸引民间资本,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引领带动作用。二是要整合部门项目资源,建议捆绑项目投资,加快推进景区水、电、路、通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三是建议出台全市旅游资源整合实施意见和优惠政策,引进有实力的旅游开发集团投资旅游产业。四是加大道路改建力度。建议将庞泉沟景区320省道改为旅游专用公路,开通景区内部交通大巴,实现专车专线,解决道路瓶颈制约。

三、设立全市旅游发展试点县根据全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建议将交城作为全市旅游发展试点先行县,先行先试,给予重点扶持。以卦山、玄中寺两个4A级景区联合打包创建5A级景区为契机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成立创建5A级景区领导组。市政府在加大创A奖励的基础上,对全市首建的5A景区给予重点扶持,真正把吕梁东大门建设成突显吕梁特色、彰显吕梁文化底蕴的窗口县城。

四、鼓励景区(点)等旅游企业帮扶周边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帮助农户开办农家乐等经营点,吸收农村群众就业,探索建立农民土地入股,实施门票分红机制。鼓励大型旅游企业结对贫困村,帮助或参与建设旅游项目;鼓励艺术院校和演艺公司,帮助文化内涵较深的贫困村培训演艺人员,开展民俗表演等。通过企业帮扶发展一批乡村旅游模范村、模范户、金牌农家乐和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村旅游发展。

五、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全面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优化景区服务功能,整合开发现有景区项目,全力推进旅游品牌创建,全面提升旅游品质,积极培育旅游新型业态,集全县之力将交城打造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引导旅游业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逐步实现城区景区化、乡镇景点化、村居景观化、景区智慧化

六、加快对旅游项目用地的审批程序,使企业能及时对接国家、省、市相关扶持政策。土地办理程序复杂是制约旅游大项目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议政府出面,做好协调工作

七、尽快划分吕梁市旅游资源类别。建议市政府重点扶持打造一类和二类资源,避免企业因盲目开发、同质化上马项目,而把企业拖进无底深渊。

关于打造文水县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民进文水支部主委李仰青认为:文水旅游发展最大的制约是缺乏创意。要破除旅游业发展只能靠“老天爷赐予”和“老祖宗留下”的陈旧观念,用文化创意为旅游业插上腾飞的翅膀。要通过演艺、节会、娱乐等多种形式使文化形象化、系统化、通俗化、大众化,要通过挖掘、包装、研究、演绎等手段使山川名起来、秀水灵起来、城镇靓起来、乡村雅起来、古迹活起来。

为此建议,打造别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适应现代旅游模式的需要。   

一、做好整体规划。首先科学编制文化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文化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相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与文化旅游产业规划相结合,县城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与乡镇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相结合的要求,编制好县域文化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其次科学编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做好“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先导产业来打造。最后科学编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规划。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编制好文化旅游产业项目规划。规划好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使市政建设项目与文化旅游项目有机融合,相互配套。   

二、依托两张名片。文水有武则天、刘胡兰两个女人两张名片。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其庙殿位于南徐村;刘胡兰是少年英雄,其纪念馆位于胡兰镇。一西一东,犹如凤凰一幅翅膀。这两个世界级女名人是打造文水旅游产业的两个支柱两张名片,充分发挥名人效应是发展旅游事业必不可少的战略部署。

三、利用景点支撑。说到底,打造县域经济中的旅游产业,非有一些大景点作支撑不可,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水县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在本地繁衍生息,处处布满“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遗迹。这些遗迹如果加以打造,与则天庙、则天湖、刘胡兰纪念馆、狄青庙、东岩寺等文化遗址连成“遗址线”,可增加景点文化深度、厚度与历史纵深感,提升景点文化品位。大景点还要遵循古今结合,远近适中的原则。近年来文水建成世泰湖公园、原始森林狩猎场、雪恩高尔夫球场、冬季滑雪场等景区,配以农家乐、唐式旧居、则天戏曲、岳村鈲子、桥头大鼓等当地特色艺术的民俗风情,也渐成一大“民俗乐”特色。

四、打造一个集群。文水人文历史辉煌,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景秀丽,民俗风情独特,古今著名人物密集成群,如一代女皇武则天,汉代贤相卫绾,隋净土宗之祖道绰,中唐名将武元衡,一代直臣武儒衡,北宋名将狄青,奥达鲁花王梁锦阳,一代巨儒同恕,理学泰斗孔天胤,一代净臣田畴,武术大师左昌德,人民作家孙谦,女英雄刘胡兰等;还拥有大批的古迹、古建筑、古墓葬、历史纪念馆及自然风景地等,如梵安寺、狄青庙、梁锦阳墓、石永村明代寺楼、麻堡关帝庙、东岩寺、龙泉寺、佛堂、国宁寺、隐唐洞、龙宫山自然景区等,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色相结合,打造一个景点集群,增加游客看点,吸引世人眼球。

五、保护一批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创造力的时间证明与历史沉淀。文水在全省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丰富,“岳村鈲子桥头鼓,要看红火接麻姑”一句民谣就包含了三项非遗。武则天登基之后,曾数次省亲,家乡人们载歌载舞,夹道欢迎。于是,武皇锣鼓诞生。后又不断融入民间传说文化、农耕文化和民间社火文化、民间祭祀文化等,派生出岳村鈲子、桥头大鼓、马西铙等艺术精品,形成“岳村鈲子马西铙、桥头大鼓众人敲”的国家级非遗产品。另外,文水长拳、麻衣仙姑传说、文水跌杂子、文水过街板等近30个项目已被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批非遗项目与产品将进一步丰富文水旅游文化,增加特色。

关于孝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吕梁民进骨干信息员雷姝静认为:近年来,孝义市按照省旅游局提出的“规划为纲、市场为先、线路为形、文化为魂”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做大在文化,拓展在旅游,融入晋中圈,开发旅游线”的旅游发展总体思路,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但由于历史的、基础的、客观的原因,孝义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还在起步阶段,目前仍存在旅游产业水平初级化,对旅游产业地位的认识不足,旅游业机制不顺,融资困难,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与品牌旅游和标准化管理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等问题。为此建议,把握时机,因势利导,采取强有力的对策措施,努力实现孝义文化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议孝义市委、市政府按照吕梁市文物旅游局关于印发《吕梁好风光休闲旅游冬季行动方案》和《吕梁好风光休闲旅游行动计划》的通知(吕文旅[2016]8号)文件精神,结合孝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将胜溪湖森林公园、孝河国家湿地、三皇庙、金龙山文化旅游景区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进行整合提升,捆绑经营,成立国有旅游服务管理公司,整体托管经营,启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完成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升规划。

二、开发完成孝义古城恢复建设项目。将旧城提升建设成为优秀旅游景区,启动旧城恢复建设项目,按照现有提升恢复修建方案,完成护城河项目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利用5年时间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融资管理模式,按照明韵清风建设风格,依托旧城现有古建筑全部恢复明清原貌,将旧城整体建设提升为孝义优质旅游景区。

三、继续完善城市旅游功能。按照孝义市打造20公里旅游长廊的综合旅游发展思路,继续完成胜溪湖三期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连接各主要景区的城市旅游快速通道,开通连接各主要景区的旅游公交路线;继续扶持引导各大酒店新建和提升改造,积极申报星级酒店评审,提升日住宿接待能力;积极引导义乌小商品博览城、华美新天地、沃尔玛等大型购物观光场所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建成本地特色旅游购物超市,满足外地游客来孝后的购物需求;争取开通太原机场、火车站、火车南站及介休东站直通大巴车,方便外地游客直达孝义及周边旅游需要。

四、继续开发乡村旅游、宗教旅游、红色旅游项目。打造乡村特色旅游,借助50万亩核桃林农业转型项目的完成(已有大面积核桃树达到盛果期)及“汾州核桃王”品牌和华联柿业集团拥有的大面积柿子树及附带产品,拓展开发核桃、柿子观光游、采摘游等乡村旅游项目;积极引导大孝堡临黄塔综合旅游开发建设;把兑镇石践村烈士祠、下堡镇下堡村邓小平路居和杜村乡东小景村县政府首驻地作为红色文化旅游的主要景点,继续丰富红色文化展品,拓展红色旅游产品,完善红色导游词编写,积极开展红色旅游服务人员和导游员的培训,合理规划编制一条红色旅游线路,作为来孝游客和市民了解孝义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的重要旅游景点。

五、成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组建由公安、交通、园林、商务、卫生等涉及旅游服务的相关部门组成孝义市文化旅游协调工作委员会,彻底解决孝义市旅游行业管理中存在的职能交叉、相互制约的问题,为整体旅游发展和来孝游客提供服务。

六、规划建设游客集散中心。建议启动在高速出口规划建设大型游客集散中心,将其作为全国各地游客进入周边景区的主要集结地,既可彻底解决孝义连接周边机场、铁路、主要客运站和景区交通不畅的问题,也能为将来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做好准备。

七、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旅游宣传策略。以周边市、县为宣传促销重点,组织孝义旅游企业赴客源地开展旅游专题促销活动,吸引周边地区游客来孝旅游,以周边地区的客源市场为基础,将其客源的旅游目的地延伸至孝义;邀请省级媒体和太原等地旅行社来孝义考察,体验孝义休闲生态旅游,对孝义旅游产品进行宣传推介。组织孝义各景区积极参加全国各地组织举办的旅游宣传推介会、旅游博览会、旅游交易会等,充分推介孝义特色旅游景区,展出特色旅游产品,大力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在全国范围内提升孝义旅游知名度,提高孝义旅游影响力。

关于推进中阳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市直文艺支部主委梁瑜反映:中阳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春秋属晋,西汉置县,至今已历2200余年。中阳是物华天宝、风景宜人,全县生物资源雄厚,森林覆盖率达43%,有国家一类、二类保护动物褐马鸡、金钱豹、 麝獐等上百种野生动物和上千种植物,柏籽羊久负胜名,属“三晋百宝”之一。仙明洞、车鸣峪兵工厂旧址、庞家会古村落和庞涓练兵寨等人文景观闻名遐迩,柏洼山的奇松、异柏、古槐、怪石让人留连忘返。中阳民俗文化底蕴深厚,剪纸艺术独步华夏,1992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剪纸)”;2006年“中阳剪纸”被国务院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发展旅游,尤其是发展中阳旅游,就要大力发展融创意、融资、链条、协同、集群为一体的发展模式,这既是产业集成的手段与形式,也是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内涵。其实质就是以旅游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为中心,通过动态集成创新,进行旅游的资源配置、旅游的产品开发、旅游的企业组织管理和旅游的相关配套。

一、紧抓转型发展契机,促进以煤炭、钢铁为主的资源型企业投资旅游产业

借鉴介休三佳集团投资绵山景区与皇城村投资皇城相府景区经验,借鉴我市和德集团投资北武当山景区开发经验,借鉴孝义市民营资本开发旅游产业经验,加强煤旅合作、钢旅合作完全可作为解决旅游业发展资金问题的关键突破口。

二、立足资源高点起步,完善旅游产业动态链条和集群体系

中阳县的旅游资源具有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区位交通等优势,要突出休闲养生进行文化深耕,结合乡村文化、传统文化,精心策划旅游产业项目,全县一盘棋,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坚持生态优先,注重特色建设,全力打造特色化大旅游格局,多样化开发旅游产品。

旅游景区集群方面,以柏洼山国家4A级景区和上顶山、车鸣峪景区为主线,推动旅游业由观光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着力推动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集群式发展,打造有核心竞争力和重大影响力的旅游品牌。

 构筑一个中心、一个园区、两个形象、三大品牌、五大景区的“11235”特色化大旅游格局。一个中心:以中阳县城区作为主体旅游服务中心,为旅游活动的“食、住、行、游、购、娱”提供服务;一个园区:在柏洼山下建立特色文化传承产业园,集文庙观光、中阳剪纸文化产业园、“十三牌楼”及其餐饮特色文化于一体,多方位传承中阳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两个形象:把东部山林景观旅游区作为山林生态形象,把西部黄土景观旅游区作为黄土地貌形象;三大品牌:开发以柏海松涛为特色的东部山水林探险度假游、以黄土风情为特色的中阳民俗文化休闲娱乐游、以黄土景观为卖点的地质风貌品牌旅游;五大景区:形成柏洼山国家4A级自然风景区、车鸣峪沟谷景区、黄土塬黄土地貌旅游区、暖泉农业生态旅游区和上顶山自然风景区五大旅游区。

三、融入吕梁旅游产业核心圈,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我市正在加快投资发展步伐,构建旅游产业新格局。重点在“一核”,即离石旅游服务辐射核,以离石为中心,辐射周边柳林、中阳和方山等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首当其冲,针对中阳旅游资源分布较分散的现状,中阳应加快各地旅游连接道路和旅游专线公路建设的步伐,增加通往重要旅游目的地和重要客源地的交通设施,加强吕梁市区和中阳各旅游景区以及邻边县区的联系, 连点成线,织线成面,尽快建成全县范围内的旅游交通网络系统,加强各景区之间的联系和合作,避免山头主义、各自为阵。

四、提升文化品牌档次,形成高品位的旅游风景线

现代社会,旅游与文化的高度融合正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阳旅游应尽快提炼主题、整合内容,打造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品牌。重点以红军东征在中阳、解放中阳、晋西游击队在中阳、毛主席三次接见县民郭登瀛等红色文化资源为素材;以战国风云、兵家文化、庞涓养兵寨、傅青主传说、三世尚书家、一门三进士等历史人文精神为题材;以剪纸、刺绣、民间弹唱、转九曲、挂花灯等民俗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积淀为形式;以黄土文化、核桃文化、煤海文化、中钢文化、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等富有时代精神、吕梁的生产生活题材为精品内容,创造新型旅游景点、旅游项目和旅游文化。

一是休闲餐饮方面,推出类如“武侠主题园”项目(比如,柏洼山的傅山先生,就是香港梁羽生小说《七剑下天山》主要人物傅青主,庞涓寨就是孙膑斗庞涓故事的反面人物,黄河九曲阵据说是衍伸自诸葛亮的八阵图,至今仍带有古代兵法阵势的遗迹),有这些历史故事,推衍出种种景区题材。可以推出“土豆宴”、“土菜馆”、“杂粮馆”、“农家乐”等形式的特色餐馆,充分利用道教文化、兵家文化、和土豆、小米、马铃薯等黄土高原农业资源与文化,以及核桃、沙棘汁等特色产品,挖掘中阳饮食文化,打造地方菜系。利用山庄、窑洞、土炕等黄土高原民居特色,开发符合地域特色的住宿形式。二是文化娱乐方面,舞动中阳剪纸艺术龙头,积极发掘民间文化资源,形成集剪纸刺绣、民歌曲艺、地方秧歌、手工编织等于一体的研究、表演、传播体系,充分展现中阳古朴厚重土地的特有风采和魅力。三是旅行社方面,积极和国内及国际知名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培育本地旅行社品牌。

五、加强产业间交互融合,打造现代化立体式旅游产业系统

中阳重点旅游景区应建立或完善文化街区、文化广场、文化公园(如兵家文化园、道教文化展、清官文化展、中阳剪纸展、红色文化纪念馆、中阳美食一条街)等基础配套设施。同时,通过高端创意和高位开发深入挖掘、研究、提炼各景点景区的内在文化含量,并通过巧妙的形式精美呈现给游客,真正体现出中阳旅游的人文核心价值和内在吸引力。

同时在各大景区,还要不断拓展书报业、影视业、文物保护、会议会展、体育、餐饮、娱乐、购物、农业文化、民俗民风等文化产业,延伸中阳文化产业链,将中阳旅游业打造成集自然风景、道教文化、兵家文化、红色文化、剪纸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娱乐购物等多种类型文化互相配套、互为支持的立体式现代化旅游产业系统,惠及广大游客和全市百姓。

网络编辑:贺立辉 来源: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www.sxllmj.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传真:0358-8223098 电话:0358-8223098 吕梁民进邮箱:mjllsw@163.com
  • 吕梁市市委大院 邮编:033000 晋ICP备10006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