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刊物 >> 社情民意 >> 内容

2017年《吕梁民进信息》第3期

时间:2017-2-16 9:27:22  作者:   点击:

3

(总第128)

民进吕梁市委                            2017213


【文化旅游产业专报】之三

        

★ 关于交口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 关于发展石楼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

★ 关于加快发展岚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

★ 关于推动汾阳市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建议

关于交口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吕梁民进市直医卫支部副主委郭建忠反映:交口县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三大类即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红色革命旅游资源。交口地处吕梁山脉腹地,县域西北部森林茂密。全县森林覆盖率为48%,绿色植被覆盖率为63%,居全省前茅;交口虽然建县时间短,但这块土地却历史悠久。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交口县共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502处,其中有省保3处、市保4处、县保46处;还有中国传统古村落和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处—西庄村。这些文物古迹,都具有较好的旅游观赏研究价值;交口县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及我党我军曾在交口生活和战斗,留下了一批革命史迹,是发展红色旅游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

但是目前来看,交口县的文化旅游产业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一是交通制约。目前交口不通高速公路,影响和制约交口旅游业的发展,建议尽快修建汾阳西至交口的高速公路。二是投资缺乏。由于受经济下行影响,近几年交口财政收入下降,政府投资旅游基础设施乏力。引进的投资商也因煤炭市场疲软无力投资。三是缺乏在全国、全省领先的拳头旅游资源。因此建议:

1、大力改善交通状况。最迫切的是尽快修建和打通西纵高速吕梁南段,形成吕梁南北大通道。尽快修建汾阳至交口、石楼高速公路。道路通,游客才能来。

2、打造全国、全球知名的旅游品牌。首先是顺着吕梁山脊,也即黄河、汾河分水岭从南到北修建一条旅游公路,此路穿行于万山丛中、吕梁山巅,景色壮观、视野开阔。每年举办3次纵贯吕梁南北的世界级比赛即:公路或山地自行车赛、马拉松赛、公路汽车拉力赛。通过赛事,把吕梁美丽壮观的景色展现在全世界人面前,就像环法自行车赛一样。这样吕梁旅游才会有国际性的品牌和宣传效果。平时这条路亦可作为吕梁南北交通干道。

3、开展沿黄竹筏漂流。黄河水浅,坐船要么危险,要么搁浅。由南方竹筏漂流受到启发,浅水河搞此项目比较可行。过去吕梁黄河旅游除个别地段外,只能是站在河岸转一转,下到河边望一望,游客感觉很一般,景区基本没收入。既然是母亲河就要让游客下到河中亲近母亲,感受母亲河的激流险滩、九曲十八弯,欣赏晋陕峡谷风光。现代游客不仅要看,还要体验。

4、做好营销与宣传。云梦山景区与鬼谷子传说为代表的文物古迹旅游地应做好历史人物的深度挖掘,做好文化内涵和旅游景点的衔接,利用历史人物宣传当地景点。

5、利用优势突出重点。交口的优势在于植被覆盖率高,应利用当地优势积极开展养生旅游,并辅之以人文旅游、红色旅游。

关于发展石楼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

吕梁民进骨干信息员刘海刚反映:石楼县位于晋西黄河岸边,吕梁山西麓,全县1808平方公里,共有9个乡镇134个行政村,舒缓绵长的屈产河养育着11万勤劳善良的石楼儿女。石楼神奇厚重,历史悠长,奇特山水,鬼斧神工,伟人东征,首战地点,有着巨大的旅游发展潜质,是潜在而又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县委政府在旅游开发方面做了一些基础性工作,也形成了一些初步的设想,就是以红军东征红色旅游为龙头,以“天下黄河第一湾”为主要名片,以“天然氧吧”为主要抓手,打造“石楼休闲园”,“黄土黄河风情观光村”。但是目前来看,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是红色旅游景点城乡散落,尚待整合,自然景点开发在真正意义上讲还未规划性实施。二是交通通达率低。石楼县地处偏僻之地,交通是制约旅游发展的严重障碍,路窄、弯多、坡陡,多数路段一般只能容纳一辆轿车勉强通过,拐弯处更是险象环生。三是资金短缺。开发景点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交通改善,服务、住宿、餐饮等现在都无着落,

四是宣传力度差。在宣传层面、广度、深度、力度上均显不足,以致在市内外、省内外,都不能达到应有的宣传效果,这就对石楼的旅游发展打了大的折扣。五是人才短缺。石楼旅游行业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低、专业化程度低、服务素养低的“三低”现象,大多是临时任用的“半路专家”,无论是专业化程度还是投身文化旅游业的经验、精力和能力都存在大的差距。

因此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刊、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电视平台等传统与现代媒体力量宣传石楼的神奇和朴实,让石楼旅游在吕梁市家喻户晓,在省内名声响亮,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

二、改善交通,提高服务档次。投资兴建通向各景区的交通要道,提高旅游交通的通达率;在景点处建立宾馆、停车场、餐饮、洗浴等服务配套设施,并加大管理力度,给游客提供高档舒适的服务条件。

三、出台优惠政策设法招商引资。让更多的旅游投资者对石楼的山水、人文感兴趣,乐于投资,肯于开发。

四、打造旅游品牌。石楼的特色在于青铜器,应注重青铜器的发掘整理工作,设立乡土文物展馆,把青铜器文化旅游作为开发重点。

五、培养和聘用、引进优秀的专业专门人才加大文化旅游高级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出台专门的人才政策,提高待遇,实施绩效激励,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提高外来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在当地培养一批专门技术管理的当地人才,与高校签订协议,定向培养石楼县的旅游人才。加强培训力度,多与省内旅游专家取经淘宝,学习交流;

建立起培养、吸引人才的长效机制,使石楼旅游业人才辈出,旅游业发展了,景区周边的脱贫问题也可随之解决。

关于加快发展岚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

吕梁民进骨干信息员李付连反映:近年来,岚县通过白龙山旅游文化节和“土豆花开了”旅游文化月的成功举办,加快了旅游文化的发展步伐,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极大地提高了岚县的知名度。目前岚县旅游业资源优势主要有:

1、岚县面塑文化游。地处吕梁山岚县北部的岚城从隋朝到民国一千年间一直是州、县城所在地,至今保留着一个古老的庙会,即供会,每逢供会城里几百户人家把精心制作的面塑供品摆到城里的北街上举行摆供礼祭仪式,面塑有动物、花草、人物、传统吉祥物,题材有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戏曲剧情。件件精心制造,形式和手法多样,风格质朴,面塑供品绵延二百多米,整条街道变成了民间面塑展示的长廊,场面壮观,形式独特,供会上还有文艺演出,商贸活动,供会也吸引来各地的游客,近年也引起了媒体和文化者的关注。岚城供会这一民间文化形式是古老的,独特的。

2、白龙山风景区。白龙山东距岚县县城22公里,西与兴县相接,主峰海拔2253米,山势雄伟,植被茂盛,景色优美,历史悠久,自古为岚阳八景之首。白龙山上有白龙庙,文革时被毁,上世纪八十年代恢复从建,现已成为岚县及周边县市初具规模的旅游观光风景区。景区内有前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当代书法大师赵朴初书写的“寿”字石刻,高十五米,宽八米,为世界石刻汉字之最,景区内还有“白龙圣顶”、“迎客松”、“神龟望月”、“三仙聚会”、“饮马池”等二十余处自然景观,有白龙庙、山神庙、碑楼、登山石级等多处人文景观。

3、饮马池亚高山草甸生态旅游区。岚县饮马池山位于岚县北部与岢岚县交界的河口乡,主峰海拔2222米,山顶上绵延着570余亩宽阔平坦的草原,属于高山亚寒带草甸,夏季绿荫如毯,山花烂漫,周边山地是原始针叶林、阔叶林带,栖息着鹿、麝、豹、野猪、褐马鸡、山鸡、野兔等多种野生动物。水源充足,分布着溪水、瀑布水藻潭,空气清新怡人,副氧离子富集,是天然氧吧。春天桃杏花开,夏日气候凉爽,秋季层林尽染,冬日冰雪覆盖,置身其间,可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天人合一的境界荡然心中。

4、“土豆花开了”岚县旅游月活动。盛夏七月,土豆花开,岚县进入了消夏避暑的最佳季节。由岚县文物旅游局主办的的中国岚县“土豆花开了”旅游文化月活动从2015年开始在每年的7月至9月隆重举行,今年的活动按“一主四区五大系列活动”开展,一主即河口乡河口乡土豆花海游主会场,游客可参观土豆丰收之神之雕塑,世界马铃薯文化长廊,土豆花创意产品园,“一雕一廊一园”景观。四区即河口乡,界河口镇饮马池高山草甸自然生态风景区,普明镇白龙山人文历史风景区,岚城镇120师红色遗址和面塑文化体验区,宜居县城休闲度假区。五大系列活动即“游在岚县,吃在岚县,住在岚县,购在岚县,娱在岚县”。游客只需要2天时间就可以饱览岚县的风景名胜。

5、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抗日战争时期,岚县是晋西北的中心,贺龙,关向应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现存23处革命遗址,保存了革命战争年代的历史记忆,随着时间的延续,这些革命文物显得越来越珍贵。以岚城八路军120师司令部旧址的保护开发为龙头,将红色革命遗址与饮马池草甸,白龙山风景区等生态旅游度假区有机地衔接起来,形成了集观光、休闲、度假红色旅游区一体的特色旅游目的地。因此建议:

一、加大旅游产业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动旅游业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重点打造“土豆花开了”旅游文化节活动;启动开发亚洲最大采矿区—太钢袁家村铁矿工业游项目;推介“试管婴儿之父”、“口服避孕药之父”张民觉,筹划建设张民觉纪念馆;挖掘扩大岚县风味美食城的影响力,推出土豆宴等特色旅游活动;推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岚县面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吹(岚县八音)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二、大文化展示。将岚县整体旅游形象打包包装,通过各种媒体,旅游博览会进行展示、推销,借助山西“晋善晋美”旅游宣传的强劲东风把岚县推出山西,推向华北乃至全国,推向东南亚乃至欧美,拓展广阔的客源市场,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岚观光旅游。

关于推动汾阳市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建议

市政协常委、民进吕梁市委会副主委郭军、吕梁民进骨干信息员张凌燕认为:汾阳旅游资源丰富,但处于开发推动发展的阶段,起步晚、底子薄,开发力度不够,与旅游业发达地区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急需大力推动。为此建议。

一、科学规划,大力扶持,打造拳头产业,带动旅游产业发展。以科学规划为先导,对汾阳全市旅游项目进行总体规划,全盘设计。确保每个旅游项目有特色,有优势,不搞大同小异,千人一面。汾阳市的几个景区各有特色,定位明确:杏花村的汾酒工业文化;贾家庄的农业饮食文化和红色文化;文湖的文物古迹与传统文化;峪道河景区的民俗生态;上林舍景区的自然风光;石盘山景区的宗教文化。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保持特色,发展特色,正是我们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方向。

汾阳各景区现在还在陆续建设中,确保资金投入是发展的关键。政府应以多种方式积极鼓励各类资本进入旅游业,给予政策优惠,不断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加大对各大景区建设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形式与其他单位、个人共同开办旅游企业;鼓励城镇和乡村居民利用自有住宅或者其他条件依法从事旅游经营。只有集中精力打造几个拳头产业,形成品牌效应,才能吸引游客的目光,并以此带动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融合发展,突出特色,深化旅游开发,打造旅游品牌。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的资源融合是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首先,重点围绕汾酒文化、汾商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等主题和马跑神泉、神井传说、“汾阳王郭子仪”等经典故事,开发演艺、娱乐、节事等旅游项目以及相关旅游纪念品。其次,推动汾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项目的传承、保护和发展。第三,支持传统戏剧的排练演出场所、传统手工艺的传习场所和传统民俗活动场所建设。第四,对入驻景区的传统工艺、特色演出、非遗项目等企业团体经认定给予扶持,相关景区给予场地、资金等优惠支持。总之,能否充分利用汾阳文化厚重的特色,推出具有汾阳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是汾阳旅游产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三、加强电子商务体系建设,助力旅游产业发展。在完善城市旅游综合服务配套设施、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推动旅游产业与电子商务的深度融合,为旅游业发展插上飞翔的翅膀。要完善电子商务平台体系,重点支持门票、农特产品、工艺品、酒店餐饮等产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发展集交易、支付和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电子商务平台。

网络编辑:贺立辉 来源: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中国民主促进会吕梁市委员会(www.sxllmj.org.cn)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传真:0358-8223098 电话:0358-8223098 吕梁民进邮箱:mjllsw@163.com
  • 吕梁市市委大院 邮编:033000 晋ICP备10006063号